沙富村位于順德區龍江鎮城區中心,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3300人,流動人口5260人,戶數781戶,村的東部與集北、西慶相鄰,南部與官田、旺崗相鄰,北部與世埠居委會接壤,西部與新華西相連,全村面積3512畝,其中工業用地500多畝,其他用地830多畝,地處325國道東南面,龍洲西路南面,豐華南路貫通其中,是一個背山面水、河網密集的基塘地區,屬典型的珠江三角洲富饒的魚米之鄉。
沙富村歷史悠久,人杰地靈,人文薈萃,文風鼎盛,自宋代至清代共有7人榮登歷朝進士榜,其中宋代洪貴(1130年進士),明代張澯(1511年進士)、張拱辰、張淮(1517年進士),劉觀光(1604年進士),黃圣期(1610年進士),清代劉萬程(1820年進士)。歷史上產生過許多卓越的詩人、畫家、書法家和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有影響的人物,如黃圣年、張希載、張在瑗以及黃友信在明代屢立戰功,擢河南道監察御史,劉觀光在明代任山東省左布政使,在門樓建有大方伯牌坊,在清代張際明、張祖相、張應奇,特授武德將軍,誥授懷遠將軍,在圣堂建有將軍祠。在現代史中,張鳳歧、張偉揚為民族解放事業和自衛反擊而獻身,被授予革命烈士稱號。因而沙富有著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沙富村民繼承了先輩創業精神,緊跟龍江鎮“工業立鎮”的部署,經過30年的努力,從過去單一農業經濟發展成為今天工農并舉,同時有第三產業多元經濟成分的局面。沙富的經濟和社會事業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成就。如今工商業貫穿沙富村,家具、制衣等廠鋪林立,村內企業115間,2009年工業產值47300萬元,農業產值4230萬元。2009年股份社收入1050萬元,村民分紅每股1300元。
沙富村在努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還努力發展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辦起了沙富書畫社,培養青少年弘揚國粹,成為群眾學習文化知識的平臺,村還擬定重修漱玉泉風景區、整治沙富涌、修建室內籃球場。
沙富村在2008年3月按照“一法兩辦法”的規定,依法通過全民投票選舉產生了第一屆村委會,村委會成立后,積極發揚民主,發動村民共同參與自治工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村民自治章程》共六章,《沙富村村規民約》,〈〈村規民約的補充規定〉〉,共十二條和制訂了十四項工作制度,強化民主管理和監督,同時還創辦了沙富村務公開小報,及時刊登村務財務公開的內容,使村民自治能穩步順利開展,并取得顯著成效。
在村委會成立以后的九年中,沙富村投入了一千多萬元對沙富村進行村容村貌的改造,擴寬了全村的主干道路,安裝了路燈,下水道,興建了農貿市場,老人活動中心,燈光球場,文化小廣場,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娛樂環境。
2007年8月,沙富村在上級黨委的領導下,按照“兩推一選”的辦法,產生了新一屆黨總支部班子,現該班子成員5人(含駐村干部),應該說是一個有戰斗力的新班子,現任班子成員全部高中以上學歷,年齡最大為47歲,最小為33歲;現全村有黨員111人,其中50周歲以上60人,占全部黨員數的5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黨員59人,占55%。
近年來,沙富村被省評為“文明村”,省A級“衛生村”,“村民自治模范村”,“順德好村居”,2009年先進黨總支部,優秀社區組織,生態示范村,2009年佛山市先進單位,2005年至2008年尊師重教先進單位,龍江鎮基層婦女先進單位,工會工作特等獎等光榮稱號。
今天,沙富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中,正沿著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