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
木熱村屬達日縣滿掌鄉,距縣城110公里,與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土地總面積386885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35410畝,占全村土地總面積的35%,其中黑土灘面積251475畝,占全村土地面積的65%。
二、人口構成情況
木熱村是一個純藏族村,全村有4個牧業合作社,2009年初,木熱村有226戶1006人(男1313人,女1344人),其中勞動力446人,占全村總人口的44%。
三、產業情況
木熱村產業結構單一,以畜牧業為主,截止2009年初,全村各類牲畜存欄7659頭(只匹),占全鄉總牲畜的30%,其中牛6094頭,羊1340只,馬225匹,分別占全鄉總牲畜的29%、37%和36.8%。
四、木熱村的優、劣勢
(一)優勢
1、村兩委班子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村黨支部書記任職23年,具有很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他帶領的“兩委”班子,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完善了以畜牧業為主的村級經濟發展思路,各項工作正向著已定的目標任務全面協調持續發展中。
2、木熱村距鄉政府近,生產生活條件和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交通方便,信息靈通,群眾思想比較開放,脫貧致富的思路廣、眼界寬,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強。
3、木熱村主業系純天然無污染畜牧業,以高原型牦牛畜種為主。全村每戶都有250—1000畝的圍欄草場,適合發展相對集約化效益性畜牧業。
4、木熱村居住較為集中,運輸較為方便,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可減少成本投入。
(二)劣勢
1、經濟基礎薄,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2008年底,木熱村人均收入1346元,是全鄉人均純收入最低的一個村。現有貧困戶175戶728人,占全村總戶數的77.4%,總人口的72.3%。
2、草場鼠害嚴害,黑土灘面積逐年擴大,加之近年干旱趨勢加重,草場生產能力逐年下降。
3、基礎設施差,全村只有28%的牧戶定居,且定居房屋的質量不高,無生產性用房和牲畜暖棚的牧戶所占比例較大,大部分牧戶居住地遠離水源,人畜飲水有一定困難。
五、待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加大對草場鼠害等的治理力度,擴大種草面積,保護和建設生態,提高草地初級生產能力,增加飼草產量,增強冬季補飼能力。
(二)在草原建設項目中,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大草原配套建設、牧民定居點建設、人畜飲水項目建設等投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三)優化產業結構,構建增收平臺。加大技能培訓,組織、轉移富余勞動力,拓寬增收渠道,鼓勵牧民搞第二、三產業,增加牧民收入,改變貧困狀況。
(四)推廣效益畜牧業生產技術,優化畜牧業內部結構。進行畜種改良,優化畜群結構,畜牧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化方向邁進,開展季節性養殖,加快牲畜出欄,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
(五)投資建立村衛生室,解決牧民看病就醫難的實際問題;建設文化活動場所,為提高廣大牧民群眾文化、科技知識提供場所,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木熱村今后的發展方向及需求
首先,進行生態建設。針對草地生態嚴重失衡、退化,鼠害面積逐年擴大情況,以保護生態為重點,對退化草地通過天然恢復、鼠害防治、補播種草、休牧、輪牧、禁牧等有效手段遏制草場退化。發展生態畜牧業。改善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牧民收入,加大對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的步伐。
其次,調整畜牧業產業結構,提高畜牧業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益。加大對牧民群眾的技術培訓班,加快推廣科技技術,逐步改變原有粗放式經營的模式向舍飼、半舍飼養畜方式轉變。加大畜種調整工作力度,提高優良畜種的比例。充分利用純天然無污染的畜牧業,開展畜產品(酥油、曲拉、皮張、紡線等)粗加工,發展牧區能人經濟,逐步形成產供銷、牧工貿一體化的畜牧業產業鏈,帶動村級經濟的發展。
第三,進一步加大村衛生室建設力度,解決牧民群眾看病難的問題,防止因病返貧現象,加強計劃免疫工作,提升控制常見病和多發病發生和流行能力。加大文化場所建設和文化產業的開發力度,不斷豐富文化生活。
第四,進一步加強村級“兩委”班子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加強對基層干部的教育引導和培訓力度,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按照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總體要求,以基層干部為核心,脫貧致富為目標,發展特色畜牧業為主為主要途徑,加快民族教育發展步伐提高勞動的素質為支撐,努力帶領群眾進一步推動村級經濟社會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