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吾麻村屬瑪沁縣大武鎮,距鎮區40公里,全村平均海拔3800米,總面積約49萬畝,可利用草場35萬畝,占全村土地面積的71%。其中,黑土灘面積14萬畝,占全村土地面積的29%。西與本鎮尼瑪龍村相連,東南與甘德縣青珍鄉接壤。
人口構成情況:吾麻村是一個純藏族牧業村,全村轄3個牧業合作社。截止2008年底,全村共有197戶1075人(男571人,女504人)。其中,勞動力464人,占全村總人口的43.2%。
產業情況:吾麻村產業結構單一,主要以畜牧業為主。截止2008年底,全村共有各類牲畜7709頭(只匹),占全鎮總牲畜的47.9%。其中,牛6586頭,羊1023只,馬100匹。
吾麻村的發展優勢和劣勢
優勢
一是吾麻村“兩委班子”是2008年村級換屆選舉后產生的,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鎮黨委、鎮政府的領導下,進一步強化畜牧業的基礎地位,確立了以畜牧業為主的村級經濟發展新思路,各項工作正朝著既定的目標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二是吾麻村西面4平方公里的草場與大武鎮隔河相望,且與瑪沁縣拉加鎮、大武鄉和我州甘德、達日兩縣相連。西久公路從大武鎮穿過吾麻村中部,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全州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大武鎮,交通位置十分便利,具有很強的市場潛力和地理優勢,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十分廣泛的輻射性。
三是吾麻村主導產業系純天然無污染畜牧業,發展生態畜牧業前景廣闊。
四是自然資源豐富,有冬蟲夏草、貝母、大黃、人參果、青艽、黃芪等中藏藥材,具有較高開發價值。
劣勢
一是吾麻村原屬國有集體企業,近40年沒有得到國家任何項目支援,草原基礎設施滯后,改制并移交大武鎮后經濟基礎薄弱,全村人均純收入785元,是絕對貧困村。
二是由于過度放牧和鼠害,大量草甸地淪為次生裸地——黑土灘,面積達14萬畝,占全村草場面積的40%,“黑土型”退化草地的蔓延和發展已對“三江源”保護工程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構成巨大威脅,給畜牧業經濟帶來巨大損失。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全村68戶無定居房屋,其余129戶房屋由于質量差且年久失修,80%系危房戶。全村無曖棚、貯草棚、飼草基地,僅畜圈24個,90%的牧戶實現草場界限圍欄,質量差,標準低。無人畜飲水工程,群眾飲水均取自于鄰近河道。
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加強“黑土灘”治理工作,擴大種草面積,全力改善生態環境惡化的局面。
二是加大草原配套設施建設,牧民定居房屋、生產性用房建設、人畜飲水項目建設等投資力度,不斷改善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三是優化產業結構,搭建增收平臺,通過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以及鼓勵發展二、三產業的方式,促進牧民增收,改變貧困現狀。
四是進行畜種改良,優化畜群結構,走畜牧業產業化道路,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
五是投資興建村衛生室、文化室,解決牧民看病難就醫難問題,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吾麻牧委會在今后發展中要重點抓好如下工作:
第一,保護生態環境,確??沙掷m發展。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進一步落實《環境保0》、《果洛州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不斷推動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通過草場圍欄、人工種草、天然草地改良,牧草收貯、飼料貯備,滅鼠治蟲以及劃區輪牧等綜合配套措施,達到草畜動態平衡的良性發展;建立草原輪牧、休牧和禁牧制度,促進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恢復;通過補播牧草、節水灌溉、草原施肥、鼠蟲害治理等有效手段,提高草地生產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牧民增收、牧業發展。
第二,調整畜牧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快速發展。按照瑪沁縣逐步建成"三個經濟建設區和一個經濟建設中心"的區域定位,在吾麻村基本建立以畜種改良、加快畜群周轉和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為主的兩個經濟建設區,逐步發展以草定畜產業為主的生態經濟建設區。
第三,加大村級公共設施建設力度。改善村級組織的辦公條件,使其更好的發揮職能作用,成為帶動牧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建立村級文化室,加大藏族民間文化產業開發,不斷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建立村衛生室,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第四,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以村級"兩委"班子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強和鞏固基層民兵、婦聯、共青團、治保等組織建設,加強引導和學習培訓,增強其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其在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