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洞源村位于遂昌西部、黃沙腰鎮東北部,黃沙腰鎮的交通要道。大洞源村海拔700米,是通往西部鄉鎮柘岱口、西畈的必經之處。村規模調整后,有6個自然村,466戶,1371人,水田面積989畝。林業總面積15586畝。2013年人均收入10222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8.5萬元.農戶經濟主要依靠水稻種植、紅提種植和高山蔬菜。大洞源無公害四季豆,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大洞源村這里生態環境優美,村莊環境整潔,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一條山間小溪穿村而過,是村子生產用水的主要來源。
一、基礎設施
往年4-5月,黃沙腰鎮大洞源村的村民們就要開始忙著農田加固、開鑿渠道,防范洪水對農田的毀壞。而今年,這些飽受洪水之苦的村民們終于可以放心了。在“進村入企”大走訪過程中,縣水利局僅用兩個月的時間,一段長約220米的防洪堤壩建設完成,為村莊農作物的安全生長提供了保障。 “建成的堤壩可以保護村里300多畝的良田不被洪水淹掉。”村委會主任林文寅說。唐昌浩就是堤壩受益的村民之一,他家共有1畝多地在河道旁,每年的洪水總是將他地里的作物損毀。“如今再也不用擔心了。”站在新建好的堤壩上,唐昌浩如是說。
二、農業種植
10月,紅提滿園。隨著季節的輪換,遂昌縣紅提漸漸進入淡季的時候,黃沙腰鎮大洞源村的紅提,卻正以其“因為高,自然甜”的特有品質和靚麗身姿滿掛枝頭、隨風飄香,備受廣大顧客的青睞。
近年來,大洞源村在鎮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和村兩委的積極帶領下,堅持走生態產業發展之路,先后成立了紅提、珍稀雞爪粟、土鵝等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拓展“農戶+合作社”、“合作社+村集體組織”等服務功能領域,創新發展模式,發揮示范帶頭作用,走出了一條集約化、市場化的發展新路子,有力推進了“三農”的持續健康發展。
大洞源高山紅提產業剛剛起步,種植面積從去年的70多畝發展到今年的180多畝,并注冊了“九龍出海”商標。為此,大洞源村委表示,下步將依托大洞源原生態、高海拔、長日照的優勢和舉辦大洞源高山紅提推介會的契機,發動農戶進一步擴大紅提種植面積,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因為高,自然甜”的紅提品牌,促進全村高山紅提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發展,以此帶動其它產業的轉型升級,真正達到富民強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