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大商所、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黑龍江省大豆協會主辦,九三集團以及橫華農業承辦的2018"第三屆中國大豆產業國際高峰論壇"在哈爾濱舉行.此次論壇聚焦"新時代中國大豆產業創新升級",探討我國大豆產業發展和升級之路.
著力提高大豆種植產量和品質
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李世潤在論壇致辭時表示,黑龍江是全國的農業大省,是中國的大豆之鄉,農業資產耕地面積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國首位.大豆是黑龍江省四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全省把發展大豆產業作為調結構、轉方式、促增收的持續舉措,突出非轉基因綠色和有機大豆,培育了一大批優質大豆品種.下一步要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大豆生產,加快大豆產業的深度開發,建設一批優質的大豆生產基地、加工企業.2017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5900萬畝,總產量近800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為全國的一半,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
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副董事長、總經理徐學陽在論壇上表示,黑龍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北大荒是中國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的排頭兵.在消費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北大荒集團大力發展綠色大豆、有機大豆種植,滿足日益增長的中高端消費需求.下一步將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開展合作共建,推廣農墾先進的種植技術和成熟的種植模式,著力提升地方大豆種植產量和品質,從而帶動農民增收.據測算,如果黑龍江其他地區一坰大豆的單產達到墾區水平,在種植面積不增的情況下,黑龍江大豆可以增產200余萬畝,按照當前價格預算,農民總體收入在80億元左右.
大豆產業國際合作大有可為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黑龍江地理位置優越,緊靠俄羅斯遠東地區,開發俄羅斯遠東地區大豆資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處長、副研究員歐陽沙郴在論壇上表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企業已經在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農業對外投資,投資的農業對外合作企業項目有500多個,累計投資額存量達到1800億元人民幣,與140多個國家以及國際農業和金融組織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農業科技交流合作關系,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援建了270個農業項目,對外派遣農業技術專家超過2000人次.我國農業對外投資總共有863家農業企業參與到農業"走出去",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部分地區,歐洲超過一半是在俄羅斯.
據歐陽沙郴介紹,我國是大豆的第一進口國,從2012—2017年的數據統計來看,無論是進口量還是進口額,我國的大豆進口都占據世界總進口量的60%以上,雖然荷蘭、墨西哥、日本、德國等國也進口大豆,但是規模還是較小的.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達到創紀錄的9553萬噸,將近2800億元人民幣.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會長、九三糧油工業集團董事長楊寶龍在論壇演講時表示,下一步俄羅斯遠東地區預計將成為我國非轉基因大豆的重要補充來源,黑龍江兩岸一衣帶水,氣候和土壤相似,現有的農業耕種模式完全可以復制,未來中國農業企業會繼續加大對俄遠東地區的農業產業合作力度.
提升期市服務大豆產業能力
據記者了解,多年以來,大商所都在積極推動黃大豆1號合約規則優化并推進國際化,以便提升服務國內大豆現貨產業的能力,打造我國非轉基因大豆定價中心,服務我國大豆產業穩健發展.
大商所農業品事業部負責人在論壇上表示,為應對市場變化,大商所不斷創新,進一步發揮大豆期貨的市場功能,積極優化交割環節,增設交割倉庫,已在東北產區設庫13家,其中在黑龍江設庫11家,取得了顯著成效.自2013年在黑龍江設庫以來,產區倉單注冊量累計6.8萬手,合68.3萬噸,占總量的53%;產區交割量累計2.3萬手,合22.6萬噸,占總量的34%,更好地滿足了產區的交割需求.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大商所農產品成交量2.4億手,占全國農產品期貨的51.66%,其中豆粕期貨是交易量最大的農產品品種,交易量1.18億手,同比增長34%;農產品日均持倉量393.52萬手,占全國農產品的67.33%.
上述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在農產品期貨市場穩健運行的基礎上,大商所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及業務模式,保障農民收入、服務實體經濟、配合國家戰略,持續提升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發揮效果與水平,拓展服務的領域及深度.
該負責人說,下一步,大商所一是優化黃大豆1號合約,修改交割質量標準并調整交割地點及升貼水,進一步貼近現貨需求;二是持續開展大豆期權的研發,豐富產業風險管理工具;三是積極推進國際化,打造非轉基因大豆定價中心."相信隨著上市品種的不斷豐富、現有合約的不斷優化、衍生品工具的日益多樣,大商所服務實體經濟的空間將越來越廣闊."推動國內大豆產業轉型升級
據記者了解,國產大豆產量問題是當前各方的重要關注點.一方面,國家今年開始對大豆種植戶加大補貼力度;另一方面,國家開始調整種植產業結構,調增大豆、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成為今后的重點推進方向.
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江連州在論壇上表示,現在我國大豆平均產量和美國比,每畝地相差50公斤左右,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一方面,可以提升高產種子推廣面積,實現土地集約種植,通過規模提升產量;另一方面,通過大面積實現機械化播種、收割,提升大豆種植效率.
中國大豆產業協會副會長、唐啟軍對于大豆產業創新升級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一是通過科技等手段提升我國的大豆產量;二是大豆產業鏈在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方面需要加強,大豆產業鏈還需延伸,進一步提升我國大豆產業加工能力,增加產品供給能力,進而通過加工帶動黑龍江大豆產業的整體發展;三是大豆產業要利用好期貨市場,大商所通過在黑龍江地區設置交割倉庫,為黑龍江大豆產業服務,進而提升黑龍江地區產業企業的管理風險能力.
江連州也表示,我國大豆產業要創新升級,應轉變當前的產業加工模式.一是提升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品質,做強做大國產大豆品牌;二是國產大豆要高質化,現在像豆腐、豆漿等初級加工產品讓國民形成一個消費觀念,即認為國產大豆品質低端,實際上我國大豆含有的異黃酮、大豆維生素E等都是別的農作物沒有的,所以要把國產大豆高質化,優質優價;三是國產大豆綠色加工方面,通過生物壓榨等方式為國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四是大豆加工的食品化,以前大豆產品都是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現在要把大豆直接加工成食品,為國民提供現代化的優質食品.
如有大豆采購需求,點擊紅色字體與我們聯系,也可關注“meicunxin”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農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