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糧食問題一直以來就是我們國家極為重視的一個大問題,畢竟地域廣闊,人口又眾多。糧食問題一旦爆發,對我們國家來說都是個極大的威脅!
其實我們國家就總量來說,糧食——小麥、稻谷、玉米,的確是年年豐收,只不過地區存在差異,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國的大豆產量同小麥、稻谷、玉米相比,是完全不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的,所以大豆年年進口。
現階段,國際大米出口市場的競爭曾經白熱化,而在對中國這個最大的稻米消費國的搶奪上,美國的參與,又將如何攪局?蛋糕就是那么大,在分配上,或將有較大的變動,不過短期內原有格局不容易被突破。國內外商家針對中國高端大米市場的搶奪戰曾經打響。
"供大于求"為何還要進口美國大米?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現,2017年1-5月,中國進口累計大米181.6萬噸,同比增加2.42%;同期,中國出口大米44.92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87%.而且中國的稻谷現狀是階段性過剩,產量高,庫存高,那么為何還要進口大米?
"允許美國對話出口大米旨在突破貿易維護主義,這是經過會談協商作出的決議。在這過程中,中國放棄了一定的本身利益,同時也是希望美國可以對中國停止同等開放,到達協作共贏的目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鄉村開展研討所研討員李國祥說:"首先,依據入世承諾,中國每年應按糧食消費量的5%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所以中國進口大米更多的是一種兌現承諾;其次不論是進口還是出口,不單單只是需求和供應的問題,更深層次的是突破貿易維護主義,實行對外開放的意義。"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大米要真正對華出口,還要滿足倆條件:一是企業要經美國政府注冊并經中國質檢總局認可;二是美方需對取得資歷的企業消費的輸華大米停止熏蒸,熏蒸藥物、辦法等技術條件需經中方專家評價、確認,以防有害生物傳入。
中國糧食當然是自給自足,近些年糧食還實現了十連增,所以中國人自己的主糧問題,已經95%左右是靠自給自足的。而且國家為了保護種田農民的利益,在糧食豐收時,把糧食高價收購入倉庫,所以,我國的糧食供應自給自足是沒啥問題的。
但是中國的糧食出現了二個問題;一是愿意種地的人口越來越少,現在種田的農民都是50后、60后,甚至還有六七十歲的老人,年輕的農民都進城打工了,都不愿意種田,這就導致了中國農業后繼無人的隱憂。此外,城市周邊的農田都用于造商品房了,國家的18億畝紅線看來難以守住,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將來遲早會成為中國糧食問題的隱患。
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除了大豆以外,我國所有的糧食都能自給自足,但進口大豆總量高居不下的現狀近期內很難改變。
農產品采購,就上美村旗下聚土網平臺,可微信搜索“meicunxin”公眾號,加入我們,查看更多資訊,一起用土地致富。
如有農產品采購或出售需求,點擊紅色字體與我們聯系,采購農產品,就上聚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