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金融是農村土地金融的簡稱,它是指農業土地經營者以所承包農地的經營權作為抵押向金融機構融資的資金融通形式。
農地金融旨在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中長期貸款,以解決農戶的資金缺口,實現農業收入的持續增長。從經濟角度看,土地的特點是:位置固定,不能移動,具有永久性;通過對土地的經營可不斷獲得收入,具備還本付息的能力;土地是稀缺的和不可再生的,社會經濟越發達,土地的價值越高等。土地的特點決定了農地金融的主要特點是:債權可靠,比較安全;貸款期長,利率較低。將土地債券化后,就可將土地財產變成可分割和流動的財物,可擴大流通范圍,廣泛吸收社會資金。
土地金融制度
即土地抵押信貸制度。
凡是愿意用自己的土地作抵押獲得貸款的農民可組成合作社,將各自的土地交合作社作為抵押品,合作社以這些土地為保證發行土地債券,換取資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法律規定,土地不能作為財產抵押,因此也就不存在以土地作為抵押的土地金融制度。1988年起中國憲法和土地管理法經過修改后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為中國開展以土地使用權為抵押信用的土地金融業奠定了法律基礎。在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情況下,出現了土地使用者以使用權作抵押獲取資金融通,用于土地開發、利用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土地綜合開發事業的發展,必然會促進中國土地金融業的發展。
土地流轉趨勢下,農村金融如何發展?
鼓勵更多的互金平臺入駐農村市場
除農村農業銀行、農商銀行、農信社外,近幾年,陸續螞蟻金服、蘇寧金融、京東金融等平臺相繼搶占農村土地金融市場,紛紛在農村市場布局。同時國家政策對土地也適當放寬限制,林權、農村房屋、承包地、廠房等都可以進行抵押借貸。鼓勵更多平臺入駐金融市場,擴大農村金融市場競爭力,農村金融發展就會越加活躍,市場也會更成熟。
擴展新興支付方式的輻射范圍
農村金融業務具有數量大、單筆額度小、地域廣的特點,這就為布局互金平臺等金融機構的鄉鎮營業網點,擴大支付清算體系和新興支付方式的輻射范圍就增加了難度。而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農民更多利用網絡支付,更有利于獲取該農戶的交易信息,對于機構信貸系統體系的建立更有利,因此,擴大支付清算輻射范圍也很有必要。
創新信貸產品和抵押模式
農村金融模式不能照搬城鎮金融,農業存在自身的特性和弊端,因此,創新金融產品、服務方式、抵押擔保貸款模式都需要切實能夠滿足當下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需求,同時,農村抵押品的特殊性也需要制定相應的抵押價值認定和抵押登記制度,提高風險防范措施。
???農產品采購,就上美村旗下聚土網平臺。可微信搜索“meicunxin”公眾號,之后后臺留言提示加入美村農業交流微信群,尋找合作伙伴,一起用土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