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段時間,重慶開州白鶴街道400多畝藕蝦混養池塘里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經過近3年的摸索發展,如今,蓮藕和小龍蝦已經能在同一片水塘里和諧共生,不僅創新了當地農業發展模式,還拓寬了當地老百姓的經濟增長渠道。
引進種植養殖模式?
在白鶴街道東華村創業者孫其紅的200畝藕蝦混養池塘里,青翠的蓮葉在藍天白云映襯下顯得格外亮眼。孫其紅劃著小船,用拉鉤打撈著前一天晚上在池塘里放下的地籠,拿出里面的“戰利品”——滿滿一籠小龍蝦。他望著長勢良好的蓮藕喜笑顏開。
“根據現在的效益,蝦和藕可以賣兩萬多元,除去成本可收益1.1萬元左右。”孫其紅告訴筆者,多年來,他一直看好農業發展前景,于是多次到外地取經求學,直至在湖北發現了“蓮藕+龍蝦”的生態立體種植養殖模式,他迅速與白鶴街道農業服務中心商量土地承包事宜,并將這一模式引進到東華村摸索發展。
擴大種植養殖規模?
孫其紅說:“我們以小龍蝦為主,藕為輔。小龍蝦的糞便是蓮藕提供天然的肥料。蓮葉還可以為小龍蝦遮陰,提供一個陰涼的生長環境,也方便小龍蝦退殼,二者能夠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孫其紅上半年靠著小龍蝦掙錢,下半年靠著蓮藕掙錢,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肯干的精神,將以往單一依靠蓮藕來創收的池塘變成了“聚寶盆”。
近些年,餐飲市場對小龍蝦的需求不斷加大,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不斷提升。一時間,孫其紅的小龍蝦和蓮藕都成了“香餑餑”。“市場需求比較大,我們準備擴大種植養殖規模。銷路沒什么問題,產量各方面都還可以。”孫其紅談著自己未來的計劃。
積極推廣助農增收?
據白鶴街道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胡青云介紹,像孫其紅這樣的創業者在他們街道目前已有6個,“藕蝦混養”生態立體種植養殖模式經過近3年的摸索發展也逐漸成熟起來,已經成為當地另一個穩定的經濟增長點。
“我們實施的‘藕蝦混養’種植養殖模式,既生態又環保,目前種植養殖面積達到440畝,有利于農業生產發展。”胡青云說,從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實施“藕蝦混養”種植養殖模式是在農業單產收益中發展較好的一個產業,他們將積極推廣,讓更多村民從中獲益,逐步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