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出席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時所言,進入11月,全國各地的生豬和豬肉價格已經開始回落。據農業農村部“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價格信息系統”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15日,全國豬肉平均批發價格已由11月11日的49.61元/公斤降至48.13元/公斤,降幅達3.07%,完成11月以來首個五日連降。
另據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公布數據稱,11月10日至16日期間,瘦肉型白條豬均價較上周環比下降9.6%。11月16日的平均價格為21元每斤,較10月29日的26元/公斤最高市場價下降5元。
“比如像純瘦肉,前兩周價格都在38元/斤左右,從上周開始,每天降幾毛錢,現在每斤是35.8元。”據朝陽區內的一家惠鄰超市店員介紹,排骨、梅花肉、大骨棒等品類也出現不同程度降價。
隨后,記者走訪多家小型超市攤位發現,豬肉價格普遍較上周有所下調,純瘦肉價格均于34元/斤-35元/斤上下浮動,每斤較上周下降3-4元。而在諸如伊藤洋華堂等大型商場超市內,肉價降幅尚不明顯,每斤純瘦肉價格依舊維持在38-39元上下。
不僅如此,隨豬肉同時降價的還有一眾肉類替代品。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11月11日至15日期間,除牛肉批發均價小幅上漲0.38個百分點外,白條雞、羊肉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每公斤白條雞價格由21.13元降至20.94元,降幅約0.89%;羊肉由68.61元/公斤降至67.51元/公斤,降幅約1.88%。
此次豬肉降價系11月以來首次迎來5日連降,在此之前的10月,豬價卻曾因產能缺口、養殖戶囤母惜售等原因,一度站上52元/公斤的歷史高位,一度影響全國10月CPI同比增速創下過去七年新高。
據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CPI同比漲幅達3.8%,較9月擴大0.8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達101.3%,拉高CPI同比上漲2.43個百分點。受替代效應影響,牛肉、羊肉、雞肉、鴨肉和雞蛋價格上漲12.3%-21.4%,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41個百分點。
豬肉價格下跌,很大程度是養殖端生豬均價下滑傳導的結果。據搜豬網數據顯示,11月15日,全國瘦肉型生豬價格已由月初的38.58元/公斤降至33.91元/公斤,價格回落5元/公斤。
“可以說這次生豬價格回落速度是非常大的。主要是由于立冬之后,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溫差較大,豬病高發期到來。養豬人擔心非洲豬瘟疫情等不確定原因發生,加上屠宰場為促進銷售降低肉價,引發恐慌性拋售,這也加劇了短期內豬價震蕩下跌。”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分析指出。
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主任劉通補充說,“價格下降一方面基于此前各部委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了養殖預期,有助于產能恢復;另一方面,許多養殖戶手里的生豬長大了,壓欄壓不住了必須賣掉,進而推動市場豬肉價格下降。”
8月21日以來,我國各部委為恢復生豬產能、保障市場保供穩價下達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0月25日,在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說,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相繼出臺了促進生豬生產的措施。9月當月,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幅分別為0.6%和3.7%。其中,吉林、遼寧、山東等12個省生豬存欄環比增加或持平,生豬生產整體上進入了止降回升的轉折期。
“需要注意,目前降價情形最多維持1個月左右。”馮永輝指出,由于此前豬價過快上漲,消費者開始選擇其他替代肉食品,一定程度抑制了豬肉價格上漲。但鑒于年關將至,北方殺年豬、南方做臘肉,豬肉依舊是民間消費剛需,價格仍有回升空間,甚至將大概率漲破此前的高位記錄。“但想要等到生豬產能恢復,至少還需一年時間,且是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11月17日消息稱,我國非洲豬瘟病毒科研攻關取得重要進展,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國內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采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這是在疫苗研制過程中的一項突破性進展,算是初步看清病毒樣貌結構,但距離疫苗最終問世,還有漫長的過程需要等待。”馮永輝認為,一旦疫苗研制成功,豬肉或因產能過剩引發拋售。“但那是站在大周期角度來看,是好幾年以后的事情;短期來看,由于產能缺口較大,疫情控制不穩定,即使到明年下半年,生豬價格仍將在20元/公斤以上高位震蕩,下行可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