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投資需謹慎提防的五個“坑”

            聚土網 2015-03-24 10:20
            摘要:農業投資需謹慎提防的五個“坑”,林地投資,土地流轉,土地經營權,林權貸款,林權抵押,土地融資,土地金融
            ? ? ? ?一、農業企業的資金之困

            ? ? ? ?許多農業企業因資金鏈不濟而導致了悲劇結局,這是好多農業土地林地投資最為悲愴的一幕。為什么有那么多的農業企業都在遭受著嚴重的資金瓶頸,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 ? ? ?第一種情況,投資概念

            ? ? ? ?照搬工業上的“重資產輕流動”模式,以為把初始投資重點用在征用土地、建場和買設備上就行,少量流動資金就能運轉,結果情況遠非如此。如果說,工業上固定投資與流動資金的比例8:2就可以,則農業需要倒過來,需要2:8。可惜的是,從二三產業來到第一產業的投資者,往往想不到農業企業對流動資金的巨大需求。

            ? ? ? ?很簡單的一點,農業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很強,原料占款和儲藏成本也很高,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明顯慢于工業,僅此就必然形成流動資金的大量占用。像生豬已經是現代農業產業中周期比較短的了,但依然需要6個月的周轉時間。而且必須注意,這個周期內,豬沒有長成,斷然不能送屠宰場的,也就是這個周期內沒有回款,只有一味追加流動資金,硬扛著。而工業產品至少還能邊生產邊賣,或者低價處理一部分產品救急,農業沒有辦法。更要命的是,農業是活的生命的生產,工業最差的情況下可以因為流動短缺,把生產線暫停,而農業連這個最差的情況也不行,根本停不了,豬一天喂四次斷然不能少的,蔬菜關鍵時期的水肥斷然不能缺的,產奶的牛每天幾十斤草料幾十斤水必須繼續供應,動植物均按自己的生物規律生長,停不下來。

            ? ? ? ?第二種情況,投資周期

            ? ? ? ?雖然理論上投資回收期是明確的,但現實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導致嚴重偏離投資預期的情況,收益期遲遲等不到。比如說,計劃冬季完成農民土地流轉,春季便開始基礎建設或播種,但如果有幾戶農民手中的地流轉不順,導致春季還完成不了土地的整體流轉,則后面的整個計劃無從談起。或者拖延到夏季完成土地流轉,雖然能做基礎設施建設,但播種季節錯過了,只能等下一年。生產經營過程中還隨時可能遭遇嚴重的自然風險,導致毀苗毀場,重的只有從頭再來,不僅損失慘重,而且周期嚴重拉長。像嚴重的冬季寒冷,可能導致秋季新栽的樹苗凍死,只能春季補栽,但效果不好;嚴重的倒春寒可導致果樹花及幼果凍死,會造成當年的嚴重減產甚至絕收。比如,2012年全國有37443萬畝農作物受災,占農作物播種總面積245123.5萬畝的15.3%,其中,成災17212.35萬畝,占比為7.0%;絕收達到2739.45萬畝,占比為1.1%。農業的自然風險不僅幾率高,而且在實際上已經常態化了。

            ? ? ? ?第三種情況,土地融資

            ? ? ? ?工業的用地是國有土地,一旦取得使用權,就可以抵押貸款;還有工業的廠房、產品、機器等都可以抵押,緩解流動資金的困局總算還是有多種通路的。但農業就不同了,首先農地是集體所有,企業如果流轉農民的土地,只能取得農村集體土地的經營權,是不能土地林權抵押貸款的;其次,農業企業所經營的牲畜、樹木、農作物等,也是不能抵押貸款的,正應了農村人的一句話,“家產萬貫,帶毛的一律不算”;再次,農業企業的家底既然如此,則找擔保也是相當的困難。當然,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決定,農地的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了,但還需要一個修改相關法律的過程,正式實施尚需時日。
            ?
            ? ? ? ?因而,農業企業的融資是非常困難的,基本上只有農村信用合作社能貸,但利息較高;還有政策性的農業發展銀行,條件很嚴,針對范圍較小。農業經營過程中,一旦遇到生產的關鍵時期資金短缺,比如生豬飼料短缺,果樹關鍵時節追肥施藥,一些農業企業便只有靠高利貸來救急了,屬于飲鴆止渴的做法,僅沉重的利息將把企業壓垮,卻毫無辦法。聚土網有專業的土地融資項目,為各位廣大需求者解決燃眉之急。
            ? ? ? ?
            ? ? ? ?第四種情況,政策預期

            ? ? ? 農業的弱質性,國家的扶持對做農業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的市縣缺少大量補貼農業的財力,主要靠爭取中省兩級的項目,這個中間的變數相當大,雖然可能有上面的領導做了指示,當地行政主管打了包票,但結果依然不可靠,國家的政策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調整,以農業這樣的長周期去追趕國家政策的變化調整顯然是不可能的。
            ?
            ? ? ? 比如,自2012年以來由于生豬產業的過剩,國家基本停止了自2008年以來實施的生豬產業相關政策性扶持項目,在這期間投資生豬產業的企業顯然是不可能得到補貼和項目的,加上市場行情又不好,只能遭遇雪上加霜式的困境。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地方以招商引資名義邀請企業入駐,但很可能落地之后優惠政策無法到位,還有可能因縣上主管領導變更而導致的政策變化讓早先的政府承諾化為云煙。雖然不能說靠項目為生,但一旦遇上政策預期的落空,對農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是相當大的。
            ?
            ? ? ? ?二、利潤去哪了?——農業企業的市場之困

            ? ? ? ?除過大宗的糧油農產品外,多數的經濟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測算出來的利潤率并不低,這也是農業吸引眾多資本競相投入的重要原因。比如說,大棚菜年毛利率可達40%以上,特色水果毛利率可能超過100%,但一做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們要反思的是農業的利潤在哪里。

            ? ? ? 首先,毛利率會騙人。
            ?
            ? ? ? 紙面上算出來的利潤對于二三產業可能是可靠的,但對于農業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間,這樣才能保證凈利潤在3%—5%左右。那么農業需要多少的毛利率才能保證掙錢?這是一個在實踐中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這種測算也只能是起一點參考作用,根本不適用,農業的市場波動大而且不好預測,某種程度上不亞于撞大運,“蒜你狠”“姜你軍”就是這樣。

            ? ? ? 以養豬為例,行內的基本都知道“一年掙、一年平、一年虧”這個三年一輪的豬周期,而且第一年必須把后兩年的錢掙回來。但生豬產業投資時的利潤是怎樣測算的?是按每頭生豬掙100元測算的,在實踐中哪有吻合的時候!到現在更要命,因為從去年底開始,“豬周期”也無情地被打破了,去年下半年重資殺入搶谷底的全部套牢,2014年春節更是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逆市下跌,將節日必漲的規律也打破了,在這種情況下,算好的利潤基本上是一種諷刺。

            ? ? ? 其次,農產品不是完全市場定價。

            ? ? ? 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因為牽涉到民以食為天這個治國理政的根本穩定問題,所以每個國家都不會完全市場化,而是強力進行宏觀調控,確保供給的數量有保障,而且價格比較平穩。有經濟學家開玩笑說,“一頭豬就綁架了CPI”,現實情況也差不多。由于中國居民膳食以豬肉為主要肉食品種,且近年價格波動十分劇烈,對整個物價指數的影響確實不小。
            所以,只要豬價一露頭就得打壓,又是生產領域補貼,又是投放儲備肉,又是進口補充,非得把價格拉下來不可。而生產一旦下來了,取消補貼,開始凍豬肉收儲,但擴大出口卻難。收儲凍豬肉來托市可以理解,但取消補貼則讓生產者雪上加霜。所以,農產品的利潤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 ? ? ?第三,人工是個大成本。

            ? ? ? ?農民能做的事,企業不一定能做,因為農民不向自己討要工資,掙多掙少都是自己的。好多產業的利潤率在去除人工費以前,看上去很美。典型的就是肉牛產業,市場牛肉價格那么高還十分緊俏,想起來肯定利潤不錯,但卻少有企業問津,根本的原因還是不掙錢。因為養牛周期太長,一般得兩年以上,企業養殖成本太高,只有山區的農民可以養,場地不用建,草料主要靠山上的草來解決,人力成本也很低,最終利潤還不錯。如果企業養,則場地、草料、人工、資金等成本高企,就目前的市場行情來說,也難掙錢。
            ?
            ? ? ? ?再看市場上那些節節攀升的農產品價格,基本有一條規律,凡是能夠工業化的、機械化的,就漲得慢甚至比較便宜;凡是無法工業化、機械化的,肯定比較貴,而且一年貴似一年。過去嘲笑發達國家水比奶貴,菜比肉貴,如今在中國也差不多了。今年的肉價便宜得連消費者都有些受不了,但菜價總體依然在漲,如今菜市場哪里還有幾毛錢的菜?再像花椒,大家抱怨花椒20多元一斤太貴,其實一斤花椒里僅采摘環節的人工費就在二三元,更不算平時的田間管理、生產投入等費用,平均下來一畝也就掙個千把元,價格看似不錯,農民放棄的還是不少。

            ? ? ? ?現下不斷上漲的蘋果價格也與人工費有關,現在疏花、疏果、套袋、除袋、采摘等環節,人工費一天就上百元;還有平常的施肥、噴藥,哪一樣不是靠人工,如今在果區,開著私家車送農工上果園絕非什么稀奇事,沒有這樣的條件,連農工都招不來。像蔬菜、水果這類勞動密集型產業,不算好了人工費,利潤肯定大打折扣。

            ? ? ? ? 第四,要看到底爛了多少?

            ? ? ? ?農產品區別于工業產品的最大特征是鮮活性,保鮮儲藏不僅技術上困難,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儲藏環節損失不是一個小數字。即使糧食這樣的耐藏型農產品,儲藏環節的損失也在8%—10%,更不要說生鮮農產品了。一般的蔬菜從田間地頭到長途販運再到菜市場再到消費者手里,到底要損耗多少?比如,大家常見的大白菜,從地頭到消費者手里這個過程中究竟要被扒掉多少層皮?還有失水,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運輸過程中失水是常事,不僅重量下降,而且品相變壞。
            ?
            ? ? ? ?上面說的還是正常損耗,一般就在30%左右。現在就可以明白為什么初期的生鮮電商都倒掉了?因為他們天真地與菜市場較上了勁,以為淘寶模式能照搬到農產品上來,其不知菜市場這種批發零售模式恰恰是農產品銷售環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再傻的賣菜者也知道,千萬不能讓當天的新鮮蔬菜過夜,而網售的生鮮農產品竟然要幾天時間才能到消費者手里,這樣能有好結果嗎?
            至于最慘的情形就是賣不出去了,對于工業品而言,市場不好,大不了減價處理,可農產品一旦過剩起來,只能眼爭爭地看著爛在庫里、爛在地里,因為遠距離運輸,運費比菜貴。而且時節一過,馬上要種下一茬作物,只能機械翻耕入土,做了綠肥,一季心血全白費了,還搭進去肥料、農藥、人工、機械等費用。碰上這種情況,還談什么利潤?
            ? ? ? ?
            ? ? ? ?第五,能掙得起,賠不起。
            ?
            ? ? ? ?農業掙錢不容易,但賠起來卻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潤根本經不起風險的沖擊。農業的風險真的不好控,全國每年遭受自然災害的農作物面積大約占1/6,主要的包括旱災、洪澇、冰雹、霜凍、病蟲害等,防不勝防,算好的利潤一次自然災害可能就沒有了。
            ?
            ? ? ? ?比如,春季一場倒春寒可能導致核桃、蘋果、花椒等經濟樹木花芽凍死,直接影響當年的產量,嚴重的可導致絕收。再比如,一次冰雹,可以讓本來能賣三塊錢一斤的蘋果一夜間傷痕累累,最后只能以幾毛錢的價格處理給果汁廠。2014年春節前后的禽流感(注意,后來糾正不是禽流感,是其他流感)傳聞導致全國家禽業受到重創,價格下跌,銷售不暢,廣大家禽養殖場戶損失慘重,但這個損失誰來賠?目前農業保險的覆蓋度還很有限,大多數遭災的情況下是沒有保險來賠付的,這個風險只能自己扛。風險面前哪有利潤可言!
            ?
            ? ? ? ?第六,和利息在PK。
            ?
            ? ? ? ?農業的融資成本是很高的,如果能像聯想那樣錢多,也就會安下心來,做好十年不掙錢的準備,放長線吊大魚,但大多數投資農業的經營主體沒有這個實力,只能在資金的問題上苦苦掙扎。在農地無法抵押、擔保困難等情況下,關鍵農時季節也就只有靠民間融資了,光高昂的利息成本就能吞噬掉大量的利潤,一旦市場行情沒有達到預期。關注聚土網的各種理財產品,有效的幫助您解決資金問題。

            ? ? ? ? 三、人才去哪兒了?——農業企業的發展之困

            ? ? ? ? 一個養殖場的老板向我傾訴他的糾結:負責場里技術的大學生已經月薪六千了,但他還要求漲薪,要漲到八千,不漲要走人,漲了目前市場行情不好增加支出負擔,可能還要引起到其他員工的漲薪連鎖反應。我問他,大學生技術如何,是否找到了其他替代的人?他說技術很好,替代的人暫時沒有。我于是答道,找不見替代的人是正常的,各個養殖場都找不來專業的人才,你有大學生來已經很幸運了,痛快地漲薪吧,至于其他做輔助性工作的員工,工資怎么能與技術活比?可以隨行就市。

            ? ? ? ? 其實,在我接觸的許多農業企業老板中,基本都面臨這樣的現實困難,找不見人才;好不容易找見一個,還留不住。最近看了一篇材料,說中小企業最大的問題是人才缺和融資難,放到農業企業身上,尤其如此。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有好的人才,企業的管理上不去,技術跟不上,效益肯定也會受影響,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大計。

            ? ? ? ?但為什么農業企業的人才會這么難找?

            ? ? ? ? 首先,農業人才本來就少。
            ?
            ? ? ? ? 受傳統的思想觀念影響,一說農業專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農村工作,由于目前城鄉條件的巨大差距,誰愿意到農村去?而那些好不容易從農村考出來的學生也不會輕易放棄跳出農門的機會,再學一些回農村的專業。還有,君不見傳統的農業大學不少都順應市場經濟的潮流,有的搞了人文學院,有的甚至開辦了商學院,紛紛向綜合性大學轉型,在這種情況下,學農的大學生肯定不會多。我了解的情況,農業院校畜牧專業是最搶手的專業之一,連招聘會都不用辦,畢業生就被搶聘一空。但即便如此,依然專業招生困難,徒奈其何?你可以批評思想觀念不解放,社會價值觀有問題,可是能輕易改變么?

            ? ? ? ?其次,學農而愿意從事農業的更少。
            我學的就是農業專業,當時就有人喊,學了農林水,等于投錯胎,畢業后的結局肯定是要轉行,主要的原因還是農業行業的生產生活條件差。大型養殖企業肯定是建在遠離城鄉和村莊的孤山野嶺,不僅人煙稀少,而且生活很不便利,晚上沒有城市的花前月下,也不會有酒吧ktv,可能也沒有wifi,甚至就是《春天里》“沒有24小時熱水的家”。大型養殖場的防疫也是非常嚴格的,就是出場會個女朋友,還得提前倒班,再回來時還得消毒隔離,弄不好連婚戀也影響了。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如何呆得住?
            ? ? ? ?有老板這樣問我的,你是做青年工作的,請問現在的年輕人怎么了?月薪一千五招聘打字員,來了一堆研究生;三千五招聘生產經理一個也不來。我笑答,這恰恰是經濟學上的“理性人”選擇。更不要說農業企業普遍盈利困難,開出的薪水標準本身并不高,與城市的企業相比處于劣勢。
            ?
            ? ? ? ?第三,人才上升通道狹窄。
            ?
            ? ? ? ?就算是開了高工資,感情上給溫暖,也難以長久留住人才。由于農業企業普遍較小,也普遍不具備現代企業體制機制,企業的老板也普遍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傳統而簡單,人才在農業企業干得再好,還是一個打工的,可能在管理方式方法上也難以接受,更不說去城還鄉、生活不便等現實因素的影響。
            ?
            ? ? ? ?第四,人才供給與企業發展很難匹配。

            ? ? ? ?農業企業需要的人才大體有兩類,一類是管技術的,怎樣標準化生產,怎樣減少疫病風險,怎樣提高品質,等等,非常的專業,非專業人士不能擔任;一類是搞經營管理的,怎么去管員工,怎么去開拓市場,怎么去跑資金項目,等等。但可惜的是,這兩類人才在企業都是各管一邊,整合較難,必須有一個兩者都懂(不一定要專)的通才掌舵,前面的分類專業人才已經很難找了,后面這個通才就更難找了。
            柳傳志在選陳紹鵬掌舵聯想農業時說,“憑什么選一個做PC的人做農業呢,后來我們研究過,你說是選養殖業,還是種水稻、種水果的專家做農業合適呢?都不合適,因為這里面除了種植以外,還有運輸、管理、銷售諸多領域,實際上是需要一個真正懂得企業運作的人來打頭才合適。”聯想這樣的大集團自然人才濟濟,有的挑,可是一般的農業企業呢?

            ? ? ? ?第五,與老板的用人觀息息相關。
            ?
            ? ? ? ?四、管理去哪兒了?——農業企業的經營之困

            ? ? ? ?一個農業企業是繼續停留在“土包子”的狀態,還是迅速成長為現代企業,其分水嶺往往在企業管理,特別是現代企業經營制度上。記得在2000年前后,陜西有兩家村辦乳品企業同時超過1億元的產值,這在當時是為人津津樂道的事情,雖然陜西民營企業整體并不發達,但以乳品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卻生機勃勃。又是一個十年后,這兩家企業中一個還維持在億元級的水平,而另外一家已經步入國家級乳品企業梯隊,產值達到20多億元。
            ?
            ? ? ? ?企業經營體制是一個重要原因。成為國家級企業的這家,迅速建立現代企業經營體制和機制,從村辦企業轉型為現代大型乳品加工企業并及時入駐工業園區,后來還在境外上市融資,企業發展有了質的提升。而另外一家,繼續保持村辦企業體制,企業主要領導與村“兩委會”領導一肩挑,三年一屆的村“兩委會”選舉往往帶來人事更替,直接影響企業發展,經營思路有可能貪功冒進,也可能保守倒退,反復折騰,企業沒有垮下已是萬幸了。
            ?
            ? ? ? ?再回頭看好多農業企業,起家時往往靠領導的個人能力,不僅吃苦能干而且經營頭腦敏銳,迅速打開天地,但到了一定程度則逐漸力不從心,既當老板又當伙計,辛苦不說,經營的天花板很難打破。按照一般管理學理論,團隊人數超過50個,管理層的存在就不可避免。那些做得好的農業企業老板,不是高度自信,親力親為的;而是自知能力不足,及時請進人才,組建核心管理團隊,不斷提升管理水平。
            ?
            ? ? ? ?五、標準去哪兒了?——農業企業的質量之困
            ?
            ? ? ? ?首先,必須看到農產品不可能像工業產品那樣標準化。
            ?
            ? ? ? ?有一句哲理叫“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話放在農產品質量問題上最合適。農產品是動植物的自然生長結果,雖然人為因素可以影響動植物生長,但并不能徹底改變動植物生長,也不可能抹殺動植物個體間的差異。而工業產品是沒有生命的,是機床模具造出來的,肯定是一模一樣的,當然也會因為技術操作或機器老化造成不同批次的產品有細微差異,但表面看起來至少還是一致的。所以,想讓農產品像工業產品那樣一模一樣,是不可能的。

            ? ? ? ?其次,當前的農戶分散小生產讓農產品的標準化更加困難。
            ?
            ? ? ? ?不同農戶的經營水平是不一樣的,其結果是地力水平有差異,技術管理有差異,動植物的生長發育也有差異,最終的農產品肯定也有差異。典型的像水果,雖然洛川蘋果名氣很大,但不同農戶果園的蘋果質量是不一樣的,口味、大小、著色、形狀等都有差異,施有機肥的和施化肥的地塊不一樣,就是同樣施有機肥,用了羊糞和用了豬糞的地塊也不一樣。所以,好多企業在收購農產品時往往面對分散農戶而陷入質量恐慌,因為這意味著同樣一個企業、一個產地的農產品也不可能保持質量一致,可能客戶這次吃的農產品與上次吃的農產品味道就不一樣。
            ?
            ? ? ? ?再次,頻發的自然風險讓農產品的質量控制也非常困難。
            ?
            ? ? ? ?農業與工業生產最大的不同是受自然風險影響十分明顯,盡管有設施保護也可以形成人工小環境,但絕大多數的農產品還得在大田生產,干旱、霜凍、低溫寡照、病蟲害等都會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包括外觀和內在的品質,如形狀變小甚至變形、表皮傷疤、風味變劣等,如果受影響程度輕,可能造成訂單的數量難以滿足;如果受影響程度重,則可能訂單根本無法履行。這種自然風險帶來的意外質量影響,好多企業是應對不急的,損失非常慘重。
            此外,還不完全規范的市場秩序也讓質量問題撲朔迷離。
            ?
            ? ? ? ?什么東西好了,大家便群起仿之,最后“李逵”可能還斗不過“李鬼”,這是當前市場中的一種頑疾。工業產品尚且如此,農產品更不用說。以茶葉為例,真正的名茶必須是特殊地域原產的,但由于名茶有各自的外形特點,于是市場上便出現外形相似的仿制品,像西湖龍井的兩葉一心、身形扁平特征,目前的制茶工藝是很容易仿制的,但普通的消費者是難以鑒別的。目前農產品的質量監管還不到位,在利益誘導之下,生產的農戶、收購加工銷售的企業、終端銷售商等各個環節都可能存在的參雜使假,也增加了質量標準的控制難度。

            ? ? ? ?標準化雖然很難,但農產品標準化的探索卻在持續前行。目前大體探索出以下路徑:
            ?
            ? ? ? ?其一,以健全的標準體系保障質量。
            ?
            ? ? ? ?要生產什么樣的產品,達到什么樣的質量,力爭均轉換成規范的、詳細的技術操作規程,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除草和防治病蟲害,什么時候收獲,怎么去儲藏等,全部數字化、可操作化,按這個指導生產操作,實現標準化。
            ?
            ? ? ? ?其二,以科學的管理體系提升質量。
            ?
            ? ? ? ?讓企業來生產,成本太高;讓農民分散生產,質量又難以統一。于是,“企業+農戶”的形式逐漸演化為:企業統一提供生產資料、技術指導、操作規范,引導農民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統一采收等,有的概況為“六統一”,也有的概括為“八統一”,農民成為企業的生產車間;或者企業統一流轉土地,農民變成農工,像工人一樣按照生產調度命令規范操作,但面臨生產過程難以監督、生效效率難以保障等現實問題,有可能重演人民公社的集體勞動場景;或者企業與農民以入股、合伙經營等名義合作,企業與農民簽訂類似承包經營一樣的合同,以效益和標準為基本尺子來考核等。
            ?
            ? ? ? ?其三,以完備的監控體系保護質量。
            ?
            ? ? ? ?以聯想農業為代表的全程可追溯體系讓農產品的質量控制具備了現代化的手段,3G、云計算、物聯網等最新技術讓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的智能農業系統成為現實,讓原來賣到市場就說不清的農產品有了身份證,生產管理、儲藏運輸等環節均有紀錄可查,防止了市場上的魚目混珠行為。而熙可集團做水果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水果收獲前三天,抽檢人員按既定抽檢路線去采摘果實,在每個果實秘密貼上射頻條形碼;樣品裝滿,箱子蓋上之后,條形碼中內置的密碼鎖隨即上鎖,只有到達檢測地GPS信號相符,密碼鎖才會打開。這樣抽檢人員無法中途調換樣品;若強行開鎖,系統會進入自動報警系統。
            ?
            ? ? ? ?其四,以先進的技術改善質量標準。
            ?
            ? ? ? ?比如在蘋果生產上,有成套的選果生產線,能夠將蘋果按照大小、色度等進行分級,自動分選包裝,讓原本質量不統一的散裝蘋果有了相對標準的質量。再比如,對動植物品種進行改良,生產出更符合目標需求的性狀特征,像禮品西瓜、圣女果、迷你番茄等,在現代育種手段的改進下,已經變得大小形狀、成熟度、主要質量指標等相對一致,質量標準化程度大大提升。但更多的農產品還走在質量改進的路上。
            ?
            ? ? ? ?總之,由于農產品自身的一些特點,很難像工業產品那樣完全標準化生產,但標準化的方向卻不可改變,所有的探索還會繼續,特別是現代科技與信息技術的加速滲透會進一步推動這一進程。
            ?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小说|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久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亚洲片国产一区一级在线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xxx|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