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的項目,但沒有啟動基金;項目進行了一半,資金短缺;沒有足夠的資金擴大規模……
干農業缺錢,到底該咋辦?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信貸供給總體充裕,特別是近兩年對涉農金融機構定向降準,釋放了萬億規模的流動性,可以說金融“池子”并不缺水。然而,“不差錢”的金融機構卻面臨“難貸款”窘境,因缺乏抵押擔保,一些銀行對涉農貸款“不愿貸”、“不敢貸”。
與其他行業主體不同,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記錄少,普遍缺乏有效的擔保抵押憑證,銀行很難與他們建立信用關系,有錢也不敢貸。因此,農業部大力支持建設農業信 貸擔保體系:通過財政注資成立專門的農業信貸擔保機構,實行“銀擔”、“政銀擔”合作,構建銀行、擔保機構及農業經營主體相互支撐的“鐵三角”穩定體系, 實現了財政與金融融合支農,通過轉換資金投入方式,撬動金融資本支持現代農業建設,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和杠桿作用。
2016年,中國農業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高速改革時期。在這個時期中,農村金融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國家也會全面放開金融政策,力挺農村發展。在這場金融大潮中,將涌現數個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
1、大力發展農村信貸擔保體系,農業貸款門檻全面放開!一直以來,農業貸款難的一大問題就是 缺少有效擔保抵押物。很多合作社無法提供有效的擔保抵押物,因而在去銀行在貸款時變得困難重重。而這次農業部下大決心支持建設農村信貸擔保體系,為農業貸款全面降低了準入門檻。
2、土地“兩權”抵押試點試行,農業貸款不再難!前不久剛剛閉幕的農村工作會議,重點強調了土地改革,2016土地將再起風浪。在土地改革中,“兩權”抵押試點將成為亮點。
3、攪動金融“活水”,釋放重磅賺錢商機!長期以來,無論是自然資源、金融資源還是勞動力資源,城鄉之間資源的流動均以農村向城市的單向流動為主,而互聯網金融正在扭轉金融資源從農村流失的局面。互聯網金融能夠針對性地激發農村消費市場的活力,為農村地區更有效地開展好金融服務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萬億規模的農業金融市場,只要抓住了機會,就能主載萬億市場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