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四川省國土資源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省委 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5年和“十二五”時期國土資源工作,安排部署2016年全省國土資源重點工作。省政府分管副省長出席 會議,省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蔡競主持會議。國家土地督察成都局巡視員劉建偉出席會議。廳黨委書記、廳長楊冬生強調,把加強國土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放在突出位置,為全省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決勝全面小康提供更加有力的國土資源保障。
會議指出,201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為我省“十二五”圓滿收官做出積極貢獻。
會議強調,2016年,全省國土資源工作要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十屆七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暨城市工作會議、全國國土資源工作 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把加強國 土資源供給側結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服務穩增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完善國土資源制度機制,優化國土資源開發新格局,加強資源節約集約 與綜合利用,抓好地質災害預警防治,維護群眾資源權益,提升干部隊伍能力,為全省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決勝全面小康提供更加有力的國土資源保障。
成都、瀘州、宜賓、巴中、眉山、甘孜6個市(州)政府分管領導作交流發言。會議還對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四川國土先鋒”代表授牌頒獎。在為期一天半的會議期間,楊冬生將代表省廳與市(州)簽訂耕地目標責任書,廳分管領導還將專題部署相關工作。與會代表也將就2016年國土資源工作的總體思 路和要求,當前和今后工作的建議意見等內容進行分組討論。21個市(州)政府分管領導、國土資源局局長,廳機關各處(室、局)、直屬單位負責同志參加了此 次會議。
2016年,四川國土資源工作的頭等大事—— 改革!改革! 精準保障建設用地
來源:《四川日報》
開局
2015年11月30日,全省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全部完成不動產統一登記職責機構整合,不動產登記局和不動產登記中心成立,為去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改革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但改革的步伐不會就此停止。深化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穩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等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新的一年,各項改革只會更穩、更快推進。
□記者 趙若言
A改革
2015年全年,我省供應交通運輸、水域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3.6萬公頃,同比增長1.3%。對東風神龍汽車項目等94個省級重點項目匹配省級用地計劃2597公頃,保障了一批重點項目及時落地開工。
已經開始的2016年,四川將全面深化改革,全力保障全省經濟中高速增長。為此,省國土資源廳將精準保障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等的用 地,優先保障100個省重點項目、50個省重點推進項目和56個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用地。同時大力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統籌地勘基金,重點開展我省頁巖 氣、鋰礦、石墨礦、稀土等新興戰略性礦種及三個國家級整裝勘查區的勘查工作。“還將探索高風險勘查激勵機制,有效拉動社會資金投資礦產資源勘查。”省國土 資源廳礦產管理處負責人表示。
保障全省發展的新動能更是不能馬虎。“我們想了好幾個實招,比如,開展開發區土地利用節約集約評價和土地審 核工作,支持開發區擴區、升級,特別是支持省級開發區升級國家級開發區。鼓勵標準廠房、孵化園、大學生創新基地、研發中心等平臺建設,為‘大眾創業、萬眾 創新’提供有效載體。完善支持健康服務、新能源汽車、電子商務、足球等行業發展的土地政策……”省國土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還要助力攻堅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土地去庫存,就有了保障全省經濟發展的寶貴空間。”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楊冬生表示。
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將完善存量土地盤活處置政策,積極推進低效工業用地退出,促進“僵尸”企業轉產開發。
同 時,嚴禁向產能嚴重過剩、高消耗、高污染項目供地。結合產能結構調整,繼續推進煤及金屬非金屬礦的整改關閉工作。根據房地產庫存情況,分類安排新增建設用 地計劃和房地產供地計劃,引導存量住宅用地轉型用于棚改安置房、公共租賃住房建設,以及國家支持的新興產業和養老、文化、體育產業開發。
推動租賃、彈性年期出讓、先租后讓方式供應土地,在現有工業用地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容積率的改擴建項目,不增收土地價款,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B創新
突出制度機制創新,探索完善國土資源管理方式
去年2月,郫縣和瀘縣分別入選全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經過近1年的努力,郫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在摸清資源家底、實施項目帶動、規范入市主體、完善收益分配、探索抵押擔保、健全制度體系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制定19個配套文件,成功掛牌出讓我省第一宗、全國第二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瀘縣的試點同樣進展順利,探索出文化旅游、新村建設、產業發展、異地扶貧和生態搬遷等五種配套模式,引導196戶農戶整體退出宅基地,復墾宅基地面積158畝,有力支持了扶貧搬遷和新農村建設用地。
今年,突出制度機制創新仍是重中之重。楊冬生表示,在創新發展引擎的推動下,四川國土資源系統將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所處的“時”和“勢”,找準國土資源領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的突破點,爭取更多的創新和突破。
在完善國土資源管理方式上還將有更多探索。
嚴防死守耕地保護紅線。去年出臺了《建設占用耕地易地占補平衡實施細則》,占補平衡率達到100%。今年,將健全完善市州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制度,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新機制。
全力以赴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加快不動產登記資料移交整合入庫,加強不動產產統一登記窗口建設,建成運行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年底前全省實現不動產證書頒發。”省不動產登記局負責人表示。
積極構建國土資源大數據。完善以“一張圖”為重點的信息化建設,擴大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覆蓋面,開展“省、市、縣三級聯動”的信息化模式試點建設,加強國土資源數據互通共享和挖掘分析。
大 力推進國土資源科技創新。“今年,我們想要舉辦我省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大會。”省國土資源廳對外合作與科技教育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正在編制四川國土資 源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研究出臺我省關于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修訂國土資源科研項目管理辦法。
還將建設全省國土資源科研項目管理信息平臺,完善項目管理機制,統籌推進頁巖氣開發、地質災害等重大科研課題。“鼓勵科研項目申報國家和省級科技獎項,著力提高成果應用水平。”上述負責人表示。
2015年亮點回顧
保障用地
●國家下達我省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20053公頃,同比增長9.6%,充分保障全省經濟總量邁上3萬億臺階的用地需求。
●全年投入省級地勘基金8472萬元實施礦產勘查項目11個。
●新增礦產資源儲量鐵礦石10億噸,煤2億噸,銅50萬噸,鋰10萬噸,鉛鋅礦49萬噸,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找礦目標任務。
資源節約
●嚴防死守耕地保護紅線。全年實現耕地保有量10111萬畝、基本農田保護面積7859.5萬畝,分別超出年初確定目標的14.5%和2%。
●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成整改處置644宗4362公頃,分別占閑置土地宗數和面積的93.5%和95.9%。
地災防治
●全省未發生因地災群死群傷事件,死亡失蹤人數創歷史最低值。
●安排資金24.5億元啟動2015年度地災防治體系建設。
改革創新
●有序開展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扎實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
●深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改革,加快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改革,深化用地方式改革,創新耕地保護機制。
●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精準扶貧
●從用地保障、土地整治、礦產開發、后備資源利用、地質環境保護等方面對全省“四大片區”88個貧困縣給予特殊支持。
●全年在“四大片區”投資8.6億元實施地質災害避讓搬遷2.2萬戶,投資13.15億元實施土地整治項目84個。
●下達掛鉤周轉指標面積1.5萬畝,實施增減掛鉤試點項目2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