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林業局印發《國家儲備林制度方案》的通知,明確了儲備林建設總體要求,方案提到,林業局正在組織編制《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明確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淮海地區、西南適宜地區、京津冀地區及東北地區六大區域的國家儲備林建設目標和任務。農財君發現,在股票市場上,受利好政策影響,林業相關概念股:岳陽林紙、升達林業、晨鳴紙業、皇庭國際等表現活躍。
據了解,截至目前,國家已在廣西、湖南、福建等15個省區市,建設國家儲備林近千萬畝,落實財政補助資金18億元。根據方案,建立國家儲備林制度寫將入相關法律法規。
資料顯示,國家儲備林是指在自然條件適宜地區,通過人工林集約栽培、現有林改培、撫育及補植補造等措施,營造的工業原料林、珍稀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等優質高效多功能森林。國家儲備林建設是全面保護天然林的重要舉措,是保障國家木材安全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林業改革的重要抓手。
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規模龐大,需要大量的啟動資金,資金從哪里來?答案是金融手段。方案中提到,建設國家儲備林要創新融資機制,發揮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創新融資機制,積極利用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設計長周期優惠金融產品支持國家儲備林建設。而近期,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與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國家林業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關于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林業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充分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推進林業改革與發展,發揮金融在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中的作用。
規劃中提到,要探索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縮寫,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按照國家推廣公共財政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要求,加強對運用PPP模式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指導,開展建設模式示范試點。建立標準化服務平臺。建立國家儲備林信息管理系統,實行建設、管理和監測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完善標準體系,加強標準執行力。
目前,我國每年木材消費總量約5.39億立方米,供需缺口巨大。按中央部署,2015年我國已全面停止內蒙古、吉林等重點國有林區商業性采伐,今年將全面停止非“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國有林場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到2017年,全國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將全面停止。面對巨大的木材需求缺口,國家儲備林是保障國內木材市場穩定的基礎。
在投入政策保障方面,規劃提出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中央財政統籌專項資金,用于國家儲備林造林、改培和撫育等支出。財政貼息政策。國家儲備林建設貸款按照現行中央財政林業貸款貼息政策貼息。自然災害風險防控保障政策。專項建設債券。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專項建設債券籌集的專項建設基金,結合中央基建投資統籌支持國家儲備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