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慶市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啟動后,除過去已實現的地票交易、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以及林權等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外,還新開拓了農業生產設施設備、農業類知識產權以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等交易。
“長期以來,農村產權交易以自由交易為主,缺乏有效平臺。為實現農村資產資源效益最大化,滿足投資者對農村資產資源的多樣化投資需求,2008 年12月,重慶成立農村土地交易所。”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執行總裁童代志介紹,自土交所成立以來,重慶市地票改革成效明顯,截至目前已累計交易地票 15.19萬畝,價值306.42億元;同時,耕地經營權、林地經營權、“四荒”使用權等交易也在全面開展。
據悉,為推進全市統一的農村綜合型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重慶市積極構建以市級平臺為核心、區縣平臺為支撐、鄉鎮平臺為基礎的交易體系。市級平 臺即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承擔構建全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體系、開發交易品種、規范交易規則等任務,同時指導和監督區縣、鄉鎮交易平臺運作;區縣平臺為 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主要組織開展本區縣范圍內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活動并提供相關服務,其中先行試點的巴南區、長壽區、合川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已正式 成立;鄉鎮平臺則為鄉鎮農村產權流轉服務窗口,主要負責農村產權交易基礎性、服務性工作,相關試點區縣已在推進相關的流轉服務窗口建設。
目前,三個試點區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已正常運營,僅巴南區已累計組織農村產權交易5宗,交易金額386萬元,涉及農村土地面積660畝,惠及 1000余戶農戶,“過去,農村產權交易多私下進行,操作不規范、不公開,引發了不少糾紛。”巴南區區委書記李建春介紹,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有效規范了交易 行為,防止了權力濫用和私下交易行為,從源頭上保護了交易各方的合法利益。
除三個試點區外,今年起,重慶市所有涉農區縣將陸續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