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形體小,細長,只有三、四寸。且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前段略呈圓筒形。后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于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在中國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較多,北方不常見。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
目
錄
泥鰍(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形體小,細長,只有三、四寸。且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前段略呈圓筒形。后部側扁,腹部圓,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于皮下。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在中國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較多,北方不常見。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鰍捕捉后,可鮮用或烘干用。
泥鰍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越來越受到老百姓歡迎,也因其適應力強、成活率高、疾病率少,近來養殖泥鰍的水產養殖戶也逐漸增多。現將幾點養殖經驗總結如下:
1、池塘條件
苗種培育池面積在600㎡左右,池深在50㎝左右,培育池最好是土池,池底泥土要夯實,池四周離岸邊1cm左右的位置可栽種一些禾本科植物(如黑麥草、蘆葦等),作遮蔭用。在苗種下塘前用生石灰(150Kg/畝)全池潑灑,池水呈綠色時,可放入苗種。
2、苗種放養
苗種選擇體長7mm左右,卵黃囊消失,能自由平游的泥鰍種苗,按800-1000尾/㎡的放養密度放入池塘進行培育。
3、投餌管理
剛下塘的泥鰍苗,只要適量投喂一些熟蛋黃、豆粉、豆餅等易消化的精飼料。待到苗體長到1cm時,已經能夠捕食水體中的小蟲,這時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麥粉、糠及剁碎的魚、蝦等飼料,每天3-4次。同時要及時肥水,可適量潑灑一些肥水產品,調節好水質。
1、池塘條件
成鰍培育池面積以1000-1500㎡為好,池深在1m左右,土池和水泥池都可以,因為泥鰍喜好打洞,所以土池的池底泥土一定要夯實,以免泥鰍外逃,同時對進出水口也要用密眼網攔起來。
2、成鰍放養
一般選擇體質健康、表體無傷、活動能力強的泥鰍苗進行放養。在放養前池塘用生石灰進行先消毒,如果發現池中有大量蟲害時,還應用敵百蟲進行殺蟲。一般池塘內放養100-150尾/㎏規格的泥鰍苗400-500Kg,放養時間在4月底-5月初,水溫在15℃-20℃為宜,水溫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泥鰍苗種的成活率。
泥鰍養殖:泥鰍養殖日常管理五步驟
3、投餌管理
放養后的2-3天即可投喂少量的蚯蚓、小雜魚、牲畜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開始時每天只需投喂一次,投喂量為泥鰍總體重的1/20,待水溫慢慢升高,投餌量也應適量逐步增加,當水溫升至25℃時,是泥鰍食欲最旺的時候,這時可每日投餌2次,每次在泥鰍總體重的1/10,夏季當水溫超過30℃以及雷雨天時,可暫不投喂,如看見泥鰍浮到水面吐氣時,應及時添加新水,調節水質。冬季當水溫低于10℃可不投喂,這時要適當降低池水深度,也可先放干池水后在池底鋪一層稻草,以便泥鰍安全越冬。
1、稻田條件
選作養泥鰍的稻田不易過大,一般在1000㎡為宜。田埂四周要加高加固,最好用1m高以上的密眼網攔好,以防逃跑,進水口應選在田埂的最上部,以便沖水,而排水口應選在田埂的最低處,同時稻田中應多挖幾個面積在2-3㎡,深50cm左右的土池,作為夏季高溫或施農藥化肥時泥鰍的棲息之所。
2、成鰍放養
泥鰍苗種放養一般在水稻栽插初次耕田時放養(6月上旬),放養前先用3%-5%食鹽水進行消毒,3-4天后放養50-60尾/Kg規格的泥鰍苗2-2.5萬尾。
泥鰍養殖:渾水養泥鰍苗,泥鰍、牛、水稻立體生態養殖效益高,年賺300萬3、投餌管理稻田養殖泥鰍的投餌方法基本和池塘養殖相似,這里要注意的是稻田應盡量少用農藥,實在要用時也應選擇高效低毒的優質農藥,并在陰天噴灑。同時因為稻田相應比池塘的水少,更要注意水質清新,防止投餌及施肥過量影響水質。
通過對泥鰍的養殖,養殖戶能進一步提高養殖產量,增加養殖收入。
???農產品采購,就上美村旗下聚土網平臺。可微信搜索“meicunxin”公眾號,之后后臺留言提示加入美村農業交流微信群,尋找合作伙伴,一起用土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