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心店村基本情況
新寧鎮穿心店村位于開江縣城南3-18公里的區域,濱臨明月水庫,幅員面積9.7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積918畝,(其中田498畝,土420畝)森林面積3380畝,全村平均海拔230-850米。2003年穿心店村與馬蹄灘村合并成穿心店村,原有村民小組17個,現全村通過并社現有6個村民小組,527戶1597人,村黨支部有黨員25人(預備2人),五保12人,孤兒1人,殘疾人32人,單身80人,危房戶20戶,低保257人,全村參加新農合醫療保險有1500人,村衛生站1個,醫務人員1人,藥品不齊全,全村沒有村小學,全村唯有一條過境路8.1公里,2012年全村村民通電達率100%,現有土公路17.6公里,村民長年在外務工211戶,全村現有農家樂3家。村民主要靠外出勞務收入為主,極少數農戶靠小面積經果林、蔬菜、養殖(牛、羊、鴨、魚)、農家樂、游樂船為主要收入來源。2014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4543元。
二、貧困現狀及原因
(一)貧困現狀
我村是我縣建檔立卡重點貧困村之一,貧困人口基數大,貧困程度深,按照新的扶貧標準全村共有貧困戶117戶、貧困人口375人,分別占總戶數和總人口的22.2%和23.5%。按照精準扶貧“五個一批”的幫扶措施分類,屬生產和就業發展類的有65戶209人,占55.6%;屬移民搬遷安置類的有24戶77人,占20.5%;屬低保政策兜底類的有8戶26人,占6.8%;屬醫療救助類的有20戶63人,占17.1%。
(二)貧困原因
(一)道路建設滯后。全村唯有一條道路硬化(過境路),全村沒有一條通暢硬化道路,絕大多數社道路,特別是貫穿4、5、1的道路還是土路,根本無法通車,村民出行和農產品運輸相當困難。
(二)水源嚴重缺乏。我村由于地形復雜,水源缺乏,山坪塘等蓄水池嚴重不足,人畜飲水非常困難。
(三)土地自然貧瘠。絕大部分田土都處于原始狀態,農田水利設施嚴重不足;土層薄,土壤質量差,旱澇不保收;廣種薄收,靠天吃飯;致使生產發展難,貧困狀況難以擺脫。
(四)村民外出較多。整個村90%左右的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近70%的村民長年在外,留守的人員幾乎都是婦幼、老弱、病殘人員。
(五)發展意識不強。村民小農意識強,消極保守,滿足于現狀;怕困難、怕擔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
(六)上學難、看病難,我村無村小學,適齡兒童上學難,全村覆蓋面積大,人員稀,只有衛生站1個,醫務人員1人,缺醫少藥,無法滿足群眾看病需求。
三、奮斗目標
(一)總體目標
年,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
建成縣城肉類、蔬菜、水果生態基地。
建成縣城居民休閑、娛樂、避署勝地。
(二)階段目標
年期間,著力抓道路、人畜飲水改善基礎設施;著力抓富民產業培育(養殖業、種植業、等),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著力抓生態環境保護,大力實施生態工程和資源開發收益;著力抓村醫療衛生服務,健全村衛生服務站,加強貧困戶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著力抓組織領導,細化村支兩委工作職責,樹立黨員干部的正能量;到2017年全村貧困人口下降到200人,貧困面下降到53.3%以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2018-2020年,全村貧困戶全部脫貧,養殖業、種植業、經果林、旅游業初具規模,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
四、工作重點及建設項目
(一)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2432萬元)
道路建設。將村未硬化的道路17.6公里,及時上報縣相關部門,爭取早日得以解決。
2015年度,解決4社、6社、5社、1社約5.5公里的道路硬化,總投資180萬元。
2016年度,解決3社1.2公里、5社1.6公里道路硬化,同時安裝村道防護欄16.4公里,總投資,450萬元。
2017年度,解決4社4公里道路硬化;新修便民道路8公里,同時安裝村道防護欄4公里,總投資290萬元。
2018年度,解決6社4公里道路硬化,同時安裝村道防護欄4公里,總投資230萬元。
2019-2020年度,解決2社1.3公里道路硬化;新修便民道路9公里,同時安裝村道防護欄1.3公里,總投資260萬元。
飲水工程。請縣水務局合理規劃、整修山坪塘6口、新建大型蓄水池1個,解決村民人畜飲水問題。
2015年度,合理規劃、整修山坪塘6口,總投資60萬元。
2016年度,新建大型蓄水池1個和集中供水1處,占地15畝,解決500人以上的飲水,總投資150萬元。
水利設施。請縣水務局、農業局指導、規劃農業水利基礎設施,改變當前土層薄、土質差、旱澇不保收的現狀。
2015年度,積極籌劃并上報爭取農田水利基礎建設項目。
2016年度,坡改梯300畝,總投資300萬元。
2017-2020年度,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達500畝,總投資500萬元。
陣地建設。2015-2016年度,新建村陣地150平方米,總投資12萬元。
(二)產業發展(總投資4020萬元)
養殖業。正確引導和培育魚、鴨、羊、牛養殖大戶,與散戶形成合作社,逐漸形成規模。
2015-2016年度,在現有10戶養牛、5戶養羊、1戶養魚、3戶養鴨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和鼓勵其擴大養殖規模(牛每戶達到10頭以上,羊每戶達到30頭以上,鴨每戶達到500只),并建立養牛、養羊、養鴨合作社各一個,總投資200萬元。
2017-2020年度,擴大養殖規模,養牛戶達30戶,1000頭,每年出欄500頭以上;養羊戶達15戶,500頭,每年出欄達300頭以上;養鴨戶達10戶,3000只,每年出欄2000只以上,總投資1800萬元,可脫貧人口100人。
經果林。正確引導和培育櫻桃、李子、桃子、核桃、梨子、彌猴桃等經果林大戶,社與社集中相連,成片成林。
2015-2016年度,建立李子、櫻桃、核桃、梨子、彌猴桃合作社各一個,農民達80戶,面積300畝以上,總投資60萬元,可脫貧人口40人。
2017-2018年度,經果林面積達600畝以上,總投資120萬元,可脫貧人口50人。
2019-2020年度,經果林從1社至6社、2社、3社連片成林,經果林面積達1000畝以上,總投資200萬元,可脫貧人口60人
種植業。正確引導和培育辣椒、瓜果等蔬菜大戶,影響和輻射散戶,形成上規模蔬菜基地。
2016年度,建立蔬菜合作社一個,辣椒種植戶10戶,種植面積達50畝以上,土豆、生姜、胡蘿卜等其它蔬菜達150畝,總投資110萬元,可脫貧人口40人。
旅游業。合理規劃和引導村民做好旅游服務業。在現有3家農家樂的基礎上,結合森林、海拔高、氣候涼爽等特點合理規劃3家避暑農家樂,并規范服務行為,提升服務質量和接待能力,讓旅游者游覽有船坐、田間有采摘樂趣、散步有林陰小道、休息有農家樂、閑坐有垂釣。
2015-年度,在現有3家農家樂的基礎上,改善和規劃其休閑娛樂環境和設施,總投資300萬元。
2016年度,在6社、3社新發展生態農家樂3家,總投資150萬元,可脫貧人口45人。
2017年度,規劃并建設1社至6社、2社、3社經果林地旅游便民道路8公里,總投資80萬元。
2018-2020年度,將經果林與周邊森林有機結合,形成1500畝左右的自然公園,總投資1000萬元 ,可脫貧人口40人。
(三)人文關懷(總投資50萬元)
將全村貧困戶民英雄分解到幫扶單位各職工頭上,并督促他們每月堅持1-3次入戶走訪、幫扶,解決實際問題。
逢年過節,各單位要組織人員對村五保戶、貧困戶、老干部、老黨員等進行慰問。
對無法脫貧致富的人員進行兜底扶貧(20人)。
購置農村實用技術科普書籍1000冊、每年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期100人(次)、組織農村信息網絡實用技術培訓2期20人(次),總投資50萬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穿心店村成立扶貧攻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由殷有光任組長,楊文忠、魏方杰任副組長,魏有位、鄧先勇、陳遠林、張剛勇、毛坤明及各社社長為成員。負責宣傳動員、規劃制定、資金爭取、項目實施、監督檢查等工作。
(二)加強班子建設,統一思想,樹立新風正氣
選優配強村支兩委人員。將敢想、敢說、敢做、敢于承擔責任的優秀村民充實到村支兩委中去。二是充分發揮好黨員示范帶頭作用。三是積極培育優秀村民入黨。四是扎實開展好“三會一課”等黨組織活動。
召開好村社會議。一是每月定期召開兩次村支兩委會議,組織村支兩委人員、社長、社代表等集中學習國家法律法規、傳達上級重要會議精神、宣傳涉農規定,宣傳新風正氣。二是每月集中解決治安、鄰里等事件,糾正村風民風,樹立新風正氣。三是召開好社員大會。每個社每個月定期召開一次社員大會(院壩會議),傳達涉農規定、傳達上級會議精神、強調社員該注意的事項等。四是聘請專家、技術人員召開技術培訓會、現場指導會作技術指導,引導和指導群眾種養業發展。
開好民主生活會。每半年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讓廣大社代表、社長、村支兩委人員有交流的平臺,相互了解,互相促進。
(三)加強扶貧工作監管,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已有的項目加強管理,促進良性發展。
對正在實施的項目加強監管、認真檢查驗收,制定后續管理計劃。
加強事務公開。一是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等地方規范、制作公開欄;二是將扶貧的相關事項及時讓群眾有所了解,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三是及時更新公開欄內容,將上級重要會議精神、涉農規定等及時上宣傳欄,讓廣大群眾及時了解掌握國家政策。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
-
村委核實:
是
-
政策補貼:
否
-
特色產業:
-
適宜:
不詳
-
交通配套:
-
生活配套:
-
10公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