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跟隨一句“豬站在風口上都能飛起來”的名言,好像所有的傳統行業都可以乘著
互聯網這艘大船遠航,但是互聯網到底是不是大船,好像沒有人真正的去思考過。其實回到現在來看看,互聯網所扮演的角色與大家所預期的正好恰恰相反,它不是大船,也不是大風,它只不過在傳統行業這片大海中的一葉行舟。
?
大家之所以會有實業被互聯網打敗的錯覺,只是因為媒體的博眼球報道,還有更多希望撈一把的創業者的自我意淫和膨脹??纯唇旮鞣N融資額的飛漲,沒有幾千萬,幾個億都不好意思說,還得是美金!
?
在
農業方面,其實互聯網上所產生的交易額幾乎了了(也就占了不到1%),這還是沒有追究數據造假的情況下的對比,前段時間的X畝田,著名的X想,X糧等等也一起出來造勢,沒有賺的幾個銀子,到是投入了幾十億,且不追究人家進軍農業真正的目的,又有幾人能夠陪玩得起?
?
本人也在這個農業互聯網浪潮中,撿過一朵浪花。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可以說各有各特色。在去年網上賣水果最紅火的時候,也一陣熱情澎湃的加入其中,注冊微信公眾號,各種認證,店鋪修飾,推廣轉發。忙活了一大陣子,不得其套路,好在及時調轉方向,轉攻線下,訂貨發貨忙的不亦樂乎。最后統計時,才發現這個根本就是出貨賺吆喝的路子,再反觀被唱衰的傳統水果攤子,反倒是盈利非常可觀,日均1000的并不在少數。一對
農村夫妻開車趕集一天都有5、600利潤,讓這些高大上的互聯網水果CEO們情何以堪。在這波小浪潮中,忽悠到投資的,繼續燒錢,或者線下開店。沒有等到餡餅的關門大吉。
?
在這段時間里有幾個問題也是困擾著我:1、讓大家在網上(PC端或者移動端)持續性的訂水果真的有必要嗎?2、網上賣水果就真的能有持續性的成本優勢嗎(貨源優勢基本為0就不提了)?大家可能覺得褚橙不是很成功嗎?。∈前。豢吹饺思页晒?,沒看明白人家成功之所以然啊。褚老的個人及其背后所承載的資源,不是我們所能看到的。
?
順著水果的互聯網思維,我接著進入生態農產品的互聯網運作,也夢想著成為下一個馬云,畢竟這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這段時間正好也是眾籌大熱,各種社區O2O店開花,各路跨行業大軍涌入這波浪潮,自帶資金入場也好,攜投資大軍資金入場也罷,到現在來看看,也是一朵朵浪花拍在沙灘上。好像當時估值20億的XX001最近也在破產清算啊。
?
我入場還是比較寒酸的,沒有資金,沒有各路“干爹”,只能想到預售模式,其實這模式也由來已久。但是我把它整合為人格魅力下的會員預售。也就是要解決信任問題。信任問題不解決,農產品O2O無從談起,因為大家已經很習慣了眼見為實,一手錢一手貨的交易模式。同時這種模式也注定了只能是服務小眾的一種交易模式。越是小眾,越是要認真對待。在市場上,今天你買了東西質量不好,明天你可能換一家就是了。對你周圍的人和商販并沒有什么影響,但是在這種小眾的交易模式下,如果產品質量一有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問題,信任基礎很容易就崩塌。比如說你在超市買的雞蛋,如果其中有幾個質量不好的,你可能就會隨手扔掉,也不會去找超市理論,但是如果做為會員預售的商品,出現同樣的問題,你就會心有不滿,因為你覺得提前付款了,配送到家的東西一定是比自己去超市買的要好。處理這樣的問題就一定需要一個人格魅力比較大的專家級別的人來給你解釋這個問題。不管大家怎么黑專家,在這個問題上他的作用確實非常有效的。
?
接下來的思路,就是實體店和基于人格魅力的社群互相作用,解決眼見為實的問題,解決自己不懂又被某些媒體片面知識帶偏的問題?,F階段的運營還是要按照公司化來操作,個人團體甚至是NGO組織,在國內現階段國民素養還是問題多多。即便是國外諸多這種成功案例,搬到國內還是水土不服的。這個事實我們一定要重視。還有一點,就是不管什么模式的O2O,你只是搶食的,不是創造價值的,一定要把自己定位好。(本文首發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