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國每年有各類
農業科技成果7000項,但真正轉化或者取得成效的不足15%,造成了科技資源的巨大浪費,阻礙了我國
農業現代化進程。
?
目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有:一是成果供給不足。農業科技具
土流網有公益性和社會性,科技管理多為政府主導型,缺乏市場導向,重學術評價輕成果應用。研發及推廣投入不足,成果的成熟性、應用性差,成果難以落地。二是成果需求不旺。
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生產經營規模小,涉農企業基礎弱及
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制約了對成果的需求。三是推廣體系不健全。農技推廣仍依賴行政手段,缺乏利益驅動機制,推廣積極性不高。推廣體系運行不暢,中介功能和推廣作用無法發揮。四是技術市場不完善。市場監督機制、產權
激勵機制、技術評估機制及風險控制機制不完善,中介組織服務體系不健全,信息傳播渠道不暢,成果
土地流轉交易缺乏法制化和規范化管理,成果交易風險較大。
?
對此,提出對策建議:
?
一是加大國家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改革農業科技管理體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利益激勵機制,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促使成果“接地氣”。
? ? ? ?
二是強化
農村職業教育,培養大批
新型職業農民。逐步實現農業
規模化經營,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和
農業產業化進程。
? ? ?
?三是健全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多元化農業科技成果推廣體系,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組織、農業科技園等新型推廣組織的帶頭作用和載體功能。四是積極扶植和培育
農業技術市場,及時提供農業成果信息,建立成果鑒定與評審機構、技術中介機構、管理機構和
林地流轉監督體系,完善相關制度、政策與法規,加速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
?
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的建議:一要提高科研人員的成果轉化收益,對權益人的收益不低于20%的標準應該提高。二要破除“雙肩挑”科研人員在成果作價股權入股、創辦企業、兼職等方面的限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