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哺乳類奇蹄目動物。馬和驢的種間雜種,主供役用。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的雜種為馬騾,簡稱騾;由公馬和母驢所生的雜種為驢騾。騾和驢騾的繁殖力極其差,但生命力和抗病力強,飼料利用率高,體質結實,肢蹄強健,富持久力,易于駕馭,使役年限可長達20~30年,役用價值比馬和驢都高。
實際上跨物種之間的繁殖是很少見的,即便是...了,也不能生育后代。比如:獅虎,斑驢,駱駝馬...
但騾子是唯一一位跨物種繁殖的幸存者,那為什么騾子之間不能繁育后代呢?
遺傳學解釋
背景--------卵母細胞(雌)或精母細胞(雄),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數減半)產生卵細胞或精子。卵細胞和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染色體數又恢復。而遺傳物質位于染色體上?;\統的說,后代所具有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代,一半來自母代。所以孩子會有些像父母,具體變異、同源配對染色遺傳物質交換、線粒體遺傳等不在此細講。馬具有32對染色體,驢有31對染色體。不管是母馬和公驢雜交還是母驢和公馬雜交,后代的染色體數都是32條+31條=63條。不成對。若進行減數分裂則產生異?,F象,減數分裂是染色體減半的分裂方式,核心是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在赤道板兩側,由紡錘絲牽引,移向細胞兩級,再分裂成兩個細胞。你可能說它可以分成32條和31條的兩個細胞。減數分裂期有一個階段是同源配對,遺傳物質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染色體聚在一起,進行配對,期間可能發生DNA片段(遺傳物質)的交換,然后雙雙被紡錘絲牽引至赤道板(細胞中間)。分別來源于馬和驢的染色體,在此期間無法達到配對,處于一片混亂,無法正常分裂。細胞中具有多種調控細胞分裂的因子,如若無法完成,難以進入下一階段。與此不同的是有絲分裂,遺傳物質進行復制,再進行分裂。即如果正常細胞染色體數是2n,它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變化是2n------4n------2n。一個細胞變成兩個。騾子的染色體數為奇數但不影響它的有絲分裂。而減數分裂是2n------4n------2n(第一次減數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離)-----n(第二次減數分裂),一個細胞變成四個。物種的定義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產生可育后代的個體。馬和驢屬不同物種,它們的后代不可育。
騾子肉能吃嗎?
常聽說騾子肉不能吃,騾子肉為什么不能吃?
其實騾子肉并不是不能吃,騾子是馬和驢雜交出來的物種,所以有些人會覺得低下。但是騾子肉是可以吃的。壯民、回民把騾子肉做成火燒騾子干巴來當做冬季的儲肉,通常稱騾子干巴,是文山地區壯族、回族最有特色的肉類食品,因其香味獨特,做法獨特,儲存便宜等特點,而深受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