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勞鳥吃什么,伯勞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年來飼養伯勞鳥的人不在少數,它有鸚鵡的模仿能力為大家所喜歡.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那么你就可以把伯勞鳥訓練的很好.那你對它的飲食有所了解嗎?
目
錄
伯勞鳥吃什么,伯勞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年來飼養伯勞鳥的人不在少數,它有鸚鵡的模仿能力為大家所喜歡.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那么你就可以把伯勞鳥訓練的很好.那你對它的飲食有所了解嗎?
伯勞鳥是重要的食蟲鳥類.它們的主要特點是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性兇猛,嗜吃小形獸類、鳥類、蜥蜴等各種昆蟲以及其他活動物.大都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常棲于樹頂,到地面捕食,捕取后復返回樹枝;常將獵獲物掛在帶刺的樹上,在樹刺的幫助下,將其殺死,撕碎而食之,故有人稱其為屠夫鳥.巢呈杯狀,置于有棘的樹木或灌叢間.卵上常具有略呈暗褐色的、大小不等的雜斑.它們大多數為我國的候鳥.
?雄性成鳥:頭頂至上背青灰色;自前額基部、眼先向后,經頭側過眼達于耳區,有寬闊的黑色過眼紋;肩、背至尾上覆羽以及內側翅覆羽為栗褐色,各羽具數條黑色鱗狀斑,使整體顯現密集的黑色橫斑;尾羽棕褐,各羽具有寬約1.5mm的暗褐色隱橫紋,橫紋之間的間隔約 1.5~2mm;外側尾羽具淺淡色端;飛羽暗褐色,各羽外緣染以棕紅,內側飛羽更為顯著,最內側數枚飛羽(三級飛羽)的內、外均染棕紅,并有類似尾羽的暗褐色隱橫紋.下體幾全部為純白色,僅脅部顯有暗灰色澤及稀疏、零散的不清晰鱗斑;覆腿羽白色沾淡棕,具黑褐色橫斑;腋羽白色.
雌性成鳥:羽色與雄鳥相似,但前額基部黑色較小,眼先及過眼黑紋沾褐,頭頂灰色及背羽的栗褐色均不如雄鳥鮮艷;脅部綴以黑褐色鱗狀橫斑.
幼鳥:頭頂與背羽均為栗褐色,滿布黑褐色橫斑;過眼紋褐色或不顯著;下體的胸、脅部滿布黑褐色鱗斑.
背腰、肩及尾羽均為棕紅色,不同點在于頭頂至上背為純石板灰色;背腰及肩羽雜以波狀黑色細橫斑;尾羽也具有暗褐色的橫斑.習性和紅尾伯勞也相似,廣布于平原、山丘、溝谷等樹木茂密地區,但在山區的數量較多.性亦兇猛,不僅捕蟲為食,還會襲擊小鳥和鼠類.
根據伯勞野外棲息的特點,鳥架宜掛在室內的高處.由于伯勞多吃軟食、糞便稀,日常管理要特別注意食、水衛生.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就是"認"干粉料之后,每天還要喂一食抹濕料,最好加點鮮肉.活的昆蟲及幼蟲可用手拿著喂.另外,伯勞怕冷,冬季室內飼養,室溫應在10℃以上.
伯勞也可用畫眉籠飼養,大型種用八哥籠.但不及架養有特色.
伯勞鳥的品種特點及訓練方法
伯勞科鳥類的性情相當的兇猛,有"雀中猛禽"之稱.於野外時常立于高處俯視四周的情況,伺機而動,捕捉昆蟲、蛙、蜥蜴、小鳥和鼠類等.
這是一種食肉的小型雀鳥,伯勞科鳥類有時會把捕捉到的獵物,其屍體插在棘刺上撕食的習性,有時不全吃掉,用這種方式來儲存食物.
1、初期伯勞訓練
一開始,通常先用直架來飼養伯勞,至鳥習慣架上生活後再改用弓架.方法是用30厘米左右長的線拴在鳥脖上,手拿另一端或置一處在旁邊看守,鳥一飛落就用脖線提到直架上,并以鮮肉誘食.
2、伯勞進階訓練
一般1—2天,伯勞鳥就不再拚命飛逃,而是以脖線為半徑飛旋,每次都能準確落在直架上.接著可縮短脖線,當長短為弓架的l/2鳥也能穩棲時,方能用弓形架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