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鱉蟲,中藥名。為鱉蠊科昆蟲地鱉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鱉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的雌蟲干燥體。捕捉后,置沸水中燙死,曬干或烘干。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湖南等地。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損傷,筋傷骨折,血瘀經閉,產后瘀阻腹痛,癮瘕痞塊。
目
錄
土鱉蟲,中藥名。為鱉蠊科昆蟲地鱉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鱉Steleophaga Plancyi (Boleny)的雌蟲干燥體。捕捉后,置沸水中燙死,曬干或烘干。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湖南等地。具有破血逐瘀,續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損傷,筋傷骨折,血瘀經閉,產后瘀阻腹痛,癮瘕痞塊。
常潛伏在山野的樹根爛草,晝伏夜出。
1、地鱉:生活于腐殖質多的林地下或潛伏于屋內外的墻腳、柴堆、雜物等陰濕松土中,糧倉底下、老舊廚房、灶腳或油坊陰濕處。
2、冀地鱉: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河北、陜西、甘肅、青海、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湖南等地。
土鱉蟲(土元)為雜食性昆蟲,喜歡吃的食物包括植物性飼料,動物性飼料及礦物質性飼料。土鱉蟲(土元)喜歡新鮮的食物,最喜歡吃麩皮,米糠,其次為玉米面,碎雜糧,花生餅,豆粕,雜魚,肉和各種青菜葉,瓜果皮粗料及骨粉,貝殼粉礦物質性飼料等。在飼養過程中,為提高土鱉蟲(土元)的生長速度,可用全價飼料加蛻皮素飼養5-6個月,個體可長成成蟲。也可以嘗試使用發酵料,通過與麩皮合理地配比,改善適口性,增強土鱉蟲(土元)的免疫力。但是,變質或發霉的飼料不能飼喂,因發霉的飼料主要含有黃曲霉菌,土鱉蟲(土元)進食后會引起霉菌毒素中毒,誘發中毒癥狀,變質的食物則會導致土鱉蟲(土元)發生胃腸道疾病(如膨脹病)或中毒癥狀,嚴重時可造成土鱉蟲(土元)的大批死亡。
【性味】 咸,寒;有小毒。
【歸經】 歸肝經。
【功能主治】 破瘀血,續筋骨。用于筋骨折傷,瘀血經閉,癥瘕痞塊。
對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瘀腫疼痛的作用。
本品咸寒入血,主入肝經,性善走竄,能活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療傷,為傷科常用藥,尤多用于骨折筋傷,瘀血腫痛。可單用研末調敷,或研末黃酒沖服;臨床常與自然銅、骨碎補、乳香等同用,如接骨紫金丹(《雜病源流犀燭》);骨折筋傷后期,筋骨軟弱,常配續斷、杜仲等藥用,如壯筋續骨丸(《傷科大成》)。
對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積聚痞塊的作用。
本品入肝經血分,能破血逐瘀而消積通經,常用于經產瘀滯之證及積聚痞塊。治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常與大黃、桃仁等同用,如下瘀血湯;治干血成勞,經閉腹滿,肌膚甲錯者,則配伍大黃、水蛭、 蟲等,如大黃庶蟲蟲丸(《金匱要略》);治 積痞塊,常配伍柴胡、桃仁、鱉甲等以化瘀消癥,如鱉甲煎丸(《金匱要略》)。
下瘀血,消癥瘕,療折傷。
土鱉蟲用于血瘀經閉、跌打損傷及癥瘕腫塊。
散瘀止痛。
用于血瘀引起的肝脾腫痛及腰肌勞損、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