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飼養肉鵝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的飼料問題,為肉鵝規模化養殖開辟一條新路,同時,也為農民增收增加一條致富的門路.
目
錄
鵝,是鳥綱雁形目鴨科動物的一種,屬于家鵝.家鵝的祖先是雁,大約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已經馴養.現在世界各地均有飼養.鵝頭大,喙扁闊,前額有肉瘤.鵝是經濟價值很高的草食水禽,除莎草科、蓼科等有異味的草外,其他草基本都可食用.如野草、苦荬菜、蒲公英等,蔬菜如白菜、菠菜、元白菜等,還有農副產品等.因此飼料來源廣泛,飼料成本低,一般1只3月齡的肉鵝飼料消耗總量可達到60千克.鵝的飼養是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目前,養鵝主要是以一家一戶散養為主,農村利用地頭、溝邊、山坡、房前屋后放牧飼養,限制了養鵝業規模發展.
玉米地飼養肉鵝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的飼料問題,為肉鵝規模化養殖開辟一條新路,同時,也為農民增收增加一條致富的門路.
可用閑置的舊房舍、倉庫進行改建擴建,也可新建.為了降低養鵝成本,建筑材料應就地取材,建木桿、板方結構或泥木結構的簡易育雛舍.3周齡前的雛鵝由于絨毛稀少,體質較弱,體溫調節能力差,所以雛鵝舍以保溫、干燥、通風、無賊風為原則.育雛舍內還應有供熱的設備如火墻、地龍等.舍的面積可容納500只——600只鵝為宜.育雛舍地面用沙土或干凈的黏土鋪平并夯實,舍內要比舍外高出20厘米——30厘米.
1. 育雛條件
(1) 溫度
育雛開始時,給予28——29℃溫度,采取火炕育雛、火爐(火墻)地面育雛、電熱傘或紅外線燈育雛等方式均可.平均每3天下降1℃.到21日齡把溫度調節到20——21℃,以后酌情逐步調到自然溫度.
(2) 密度
0——5日齡每平方米25只,6——10日齡為20只,11——15日齡為15只,16——21日齡為12只.
(3) 通風換氣
育雛室要經常通風換氣,但不能讓進入室內的風直接吹到鵝雛身上,以防感冒.
(4) 光照
要求窗口面積與地面比為1︰10——15.如果窗口面積小,可利用燈光補充光照.此外,室內育雛必須補充維生素D3.
2. 雛鵝飼養
(1) 開食
出殼后26——28小時應開食和飲水,首先飲0.02%的高錳酸鉀水(呈淡紅色),以后舍內常備清潔飲水.
(2) 喂料
1——3日齡每天喂4——5次,夜間1次.日糧20%全價料,20%蒸熟玉米面,60%切碎的青菜葉.每4只給1個煮熟的蛋黃.6——10日齡每天喂6——8次,其中夜間喂2——3次.日糧20%的全價料,30%蒸熟玉米面,50%切碎青萊葉.21——30日齡每天喂5次,其中夜間1次,8——10%混合精料,90——92%青料.全價料配方為玉米47,麥數10%,稻糠12%,豆餅20%,魚粉8%,骨粉1%,貝粉2%.
精心飼喂應定時定量飼喂,宜采用少喂勤添八成飽的喂法。雛鵝在出殼24小時后,要先喂水后開食,喂浸泡的碎米和絲狀青菜。開食后頭兩天喂4~5次,4~10日齡喂次數增至5~7次,日糧精料占35%,青菜占65%。11~20日齡時,以青料為主。21日齡后,改為谷物類飼料,每天喂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