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蟬的養殖
金蟬,是蟬科昆蟲的代表種,成蟲又稱黑蚱蟬,俗稱知了龜、知了猴等。 其養殖方法是先要選個好的養殖地,然后需要經過采卵、采后處理、孵化、播種、播種時間、采收、采集。這八個步驟來完成。
1.1 ? 養殖地
金蟬主要是在林下養殖,各種果樹、木材樹下都可以滿足其生長需要,無需投資建場地、場房,無需購買其他養殖設施,我國林木資源豐富,一般三年以上的果樹及其他樹木下面都難以套種農作物,而金蟬養殖正是利用樹下空間,靠吸吮樹根的汁液生長,在不影響樹木生的情況下發展養殖,可以說一舉兩得,整個養殖過程無需喂食管理、防疫等,不占用勞動力,在解決好金蟬養殖的技術和銷路的情況下,金蟬養殖是下崗職工發展再就業和農民朋友從事第三產業的好項目。
1.2 ? 采卵
采卵是以秋季金蟬產卵后,一般在農歷七月份左右。金蟬是以尾部小刺刺入一年生嫩枝,將卵產入枝內,多以果樹等多汁樹枝為主,產卵后樹枝多會干枯,所以大多數下端青綠而末梢干枯的枝條都有蟬卵。
1.3 ? 采后處理
將有蟬卵的枝條采集后,去除干葉,剪去兩端,三十根捆成一捆,用大洗衣盆底部鋪一層沙,將捆好的枝條立著放入盆內,溫度保持在28——34度,濕度是保持濕潤,即遇干即噴,用噴霧器照準枝條噴灑濕透為止。
1.4 ? 孵化
大約十五天左右即有幼蟲孵出。這時會看到有一部分幼蟲在枝條上爬上爬下。大約孵化出幼蟲20%的時候就要進行掩埋,埋坑選擇多細軟毛根的地區,以便幼蟲能吸取根上的養分,最好選擇在種植金銀花的地塊中。在長10厘米、寬40厘米、高20厘米的塑料盆中,底部鋪撒5到10厘米厚的細干沙,將卵枝成捆豎放或橫放于其上,不斷用小噴霧器噴灑霧水,保持金蟬卵枝條周圍空氣的高濕度,使多余的水珠吸附于底部細沙中。孵化期間應不斷抽查金蟬種卵的孵化情況,發現有少量金蟬幼蟲活動時,即可將枝條連同細沙殖放于養殖場所進行種植。
1.5 ? 播種
將坑挖成條形,深度以挖到多毛根處為主,寬度為一锨。將孵化好幼蟲的枝條順坑放入坑內,幼蟲即自行抱住植物根系。還土時要輕、緩。還好土后不能踩,更不能澆水,以保透氣。
1.6 ? 播種時間
種植時間一般在5到7月份或9到10月份。在離樹干基部1米左右,挖掘深約10到30厘米有規律的窄溝,如環、方、三角、平行或輻射等形狀,目的是為了以后的挖掘和捕收。“殖種”后蓋土壓實,做好時間、數量、“殖種”溝形及深度等的記錄。要向陽防凍,土質松軟、肥沃、無污染;不能過于干燥,也不能含水量過高或存在積水現象,保證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長發育、幼嫩發達多汁。冬季應在殖種區域覆蓋麥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溫。
1.7 ? 采收
如有樹木,多在一米處用透明膠帶纏一圈,以保蟬蟲不會爬高蛻變。蟬蟲子播種之日起15——18個月即成成蟲。
1.8 ? 采集
蟬卵以白蠟條為主,蟬卵幼蟲是以植物根系的汁液為食,所以在掩埋時最好選擇多根地帶。每根枝條中含蟬卵100——400只,所以每畝地以500-800枝為宜,以保成活率。用此種方法種植金蟬使原有的生長期3——15年提前到18個月,孵化期由原來的一年個月提高到35天左右,成活率由原來的6%提高到30%——60%左右。所以特別適合農村進行養殖。
2 ? 金蟬的養殖技術
2.1 ? 飼料供應
選擇根系發達、生長茂盛、汁液較多的健康樹種,如楊、榆、柳、桐樹或果園中的各種果樹。此外,還要間作一些根莖類植物,如土豆、甘薯、山藥等。
2.2 ? 環境條件
蚱蟬“殖種”深度以30~50厘米為宜,要向陽防凍,土質松軟、肥沃、無污染;不能過于干燥,也不能含水量過高或存在積水現象,保證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長發育、幼嫩發達多汁。冬季應在殖種區域覆蓋麥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溫。
2.3 ? 防疫準備
出土后的若蟲(知了龜)以及羽化后的成蟲天敵較多,如癩蛤蟆、蛇、鼠類、刺猬、野貓、麻雀和螳螂等都喜食若蟲(知了龜),白僵菌、綠僵菌和蟲生藻菌(蟬花)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另外,水災和農藥化肥等的污染對若蟲(知了龜)或蟬的危害也較大,養殖時應加以注意和保護。最重要的季節是樹上卵期、“蟬蟻”發生期、老熟若蟲出土期。樹上卵期和蟬蟻發生期的天敵主要是螞蟻和紅色小花蝽,處理措施是利用強氨精100倍液浸洗具卵枝或DDVP、強氯精等進行土壤處理。
2.4 ? 繁育技術
構建成蟲及若蟲生產設施,除自然采獲蟬卵外,可以建立紗網大棚,提供金蟬成蟲產卵空間。可以利用廢棄果園中的果樹,重新栽植果樹實生苗,周圍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設成圍欄,中間再拉設鐵絲等,外面罩上尼龍窗紗網即可。羽化或采集的成蟲在其中交配產卵,以后可以根據需要留取成蟲數量,不必再從野外采集種源。
2.5 ? 養殖過程
蚱蟬的成功飼養,應該掌握種源獲取、寄主植物選擇、飼養地選擇、防護措施配置等要點:
2.6 ? 獲取種源
初級種源的獲取可以在田間自然采集,卵、若蟲、成蟲均可作為種源采集。7~9月份可以采集各個蟲態;8~9月份是采集若蟲的最佳季節;9月份是采集蟬卵樹枝的最佳時間,全年均可采集。卵的采集可以選擇樹密蟬多的理想場所,用果枝剪或頂端帶鉤的長桿,把樹上被蚱蟬產卵致死的1~2年生細干枯條輕巧取下,凡是一側呈扁平干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質部鑲嵌有大量乳白色長橢圓形卵的即是蟬卵,剪除產卵窩上部多余的無卵枯梢、在產卵窩痕下部留出10~15厘米無卵枝條部分,將50條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捕獲若蟲,以自然成熟的老熟若蟲為對象,若蟲的采集可以在傍晚7~12時在樹體主干基部用手電照射捕捉;采集后放入紗籠中羽化產卵。產卵紗籠內栽灌木狀寄主,以各種實生果樹為主。抓獲樹上成蟬的方法很多,如在夜晚采用火堆誘集。為了保證成蟬不受損傷,可以利用小麥面筋粘獲,方法是將和好的面團多次用水沖洗,去除淀粉,留下純面筋,存放于寬大的荷葉、楊樹葉內,粘于竹竿頂端,于清晨或白天粘捕成蟲。
應當以產卵枝條的采集作為獲取種源的主要途徑。
殖種對象為初孵若蟲以及接近孵化的卵。將直接從野外或在種源場地采集的具卵枝條,集中于室內促進孵化。孵化方法:在長70厘米、寬40厘米、高20厘米的塑料盒中,底部鋪撒5~10厘米厚的細干沙,將卵枝成捆豎放或橫放于其上,不斷用小噴霧器噴灑霧水,保持具卵枝條周圍空氣的高濕度,使多余的水珠吸附于底部細沙中。中間應不斷抽查卵的孵化情況,發現有若蟲活動時,即可將枝條連同細沙殖放于養殖場所。
在飼養場所的寄主植物樹下地面遠離樹干基部1米左右,挖掘深約30~50厘米有規律的窄溝,如環、方、三角、平行或輻射等形狀,目的是為了以后的挖掘和捕收。“殖種”后蓋土壓實,做好時間、數量、“殖種”溝形及深度等的記錄。
蚱蟬從卵期開始到生長發育為居熟的若蟲(知了龜),需要在地下生長三個冬夏(實際為2年):第一年從6月份開始生長,當年生長體重只有1克左右,全身及眼睛均為乳白色;第二年體重發育到3克左右,全身色素加深,眼睛呈粉紅色;第三年若蟲(知了龜)發育成熟,體重4.5~5克,每千克平均210只,此時身體顏色為褐色,眼睛呈黑灰色。根據體重大小、體色深淺和眼睛顏色變化,可以準確判斷若蟲生長發育所處的時間年齡段。
2.8 ? 采收加工
每年6月中下旬(夏至前后)開始到8月初(立秋前后),是田間采收的最佳季節,其中以7月初或雨后的天氣最為集中。若蟲(知了龜)在濕軟的地下用鋸齒般的一對前足掘土出洞,爬出地面后即在地面上作短期運動,然后攀援樹干或棚架上準備蛻殼,第二天早晨4~6時羽化為成蟬,可利用手電筒照明,夜晚在樹下地面和樹干上覓捉,或清晨在樹上抓獲羽化的嫩成蟬。
人工飼養的若蟲(知了龜)收獲,應在收獲成熟季節依據市場價格及時從地下挖掘或讓其自由出土抓獲。 在生產季節,將采獲的鮮活若蟲用清水洗去泥沙,每100克一盒,并注水把盒內的若蟲(知了龜)淹沒,放在冰箱中冷凍保存。重新清洗后即可加工利用。若蟲(知了龜)存放的方法,有長期存放如冷凍或腌制,有短期存放如加水淹放、稀鹽水浸洗或出土后自然存放等。
3 ? 養殖金蟬的利潤是多少
一、金蟬養殖利潤
前3年1畝地能收1萬多點吧。以后就1年一萬多吧。但不影響你再上邊的其他農作物收成。
由于連年大量捕捉,09年野生金蟬出土量大量降低,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而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認識提高,致使今年各地金蟬均出現搶購場面,今年價格在45-55/公斤仍供不應求,各大飯店、水產等更是提前訂貨以免存不上貨。
人工養金蟬每平方米能投放卵種2000只左右,收獲時按每只0.15-0.3元計算,每平方米收入200-600元,效益非常可觀。在不影響地上農作物生長的情況下養殖,每畝只需殖種50平方米,收入也會在萬元以上。
由此可見,養殖金蟬是一項低成本、無風險、省工時、效益高、前景廣的養殖業。
二、金蟬養殖利潤:濟南市民一天吃掉6000斤知了猴 養殖利潤大增
? ?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盛夏的午后,知了的鳴叫聲總是在不經意間響起,而在許多飯店中,油炸金蟬成了必不可少的時令風味小吃,30只一盤的油炸金蟬,便宜的賣20多元,貴的賣到四五十元。記者從省城最大的金蟬集散市場——濟南海鮮大市場了解到,入伏以來,金蟬平均每天的上市量都在3噸以上 ,20余天的旺季下來,省城市民能夠吃掉120000斤左右金蟬。
市場探訪
? ? ? ?海鮮大市場每天批發量三噸25日凌晨4點鐘,位于建設路附近的濟南海鮮大市場早已燈火通明,市場交易區內停著一輛輛從沿海趕來的大貨車,貨主們焦急地等待著批發商們接貨,只是,略顯悶熱潮濕的空氣里,夾雜著陣陣的腥臭味,讓人更顯煩躁。
從青島即墨趕來的于女士,車上裝了上千斤知了猴,“都是昨天晚上剛收上來的,活的!”果然,貨箱里面,傳來了 窸窸窣窣 的聲音,把頭湊上去一看,數萬只知了猴爬動的樣子的確壯觀。
“批發價30元,全是活的!”一嗓子喊出,立刻吸引了早早等候的各大酒店的采購人員。
“我要200斤!”“我要100斤!”大家拼命地擠著,大聲地喊著,生怕搶不到鮮貨。
不到半個小時,上千斤知了猴銷售一空,忙碌了一晚上的于女士,臉上更多的是滿足,當然,還有一絲疲憊。
5點鐘,又有運送金蟬的兩輛大車駛來,等待批發的酒店采購人員和農貿市場的商販,立刻圍了上來。
6點鐘,天已經大亮,批發商們都已經散去,趕早市的市民陸續多了起來。粗略一數,市場上共有8家從事金蟬銷售的業主,與批發價格相比,零售的價格稍高,每斤在35元左右。
濟南海鮮大市場的市場管理人員曹建偉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每天金蟬的批發量在3噸左右,主要是從膠東運送過來,八成以上的貨批發給了酒店和大型農貿市場,由于這種商品季節性較強,一年的旺季有20 天左右,照此計算,一年的批發量在120000斤左右。
身價倍漲
? ? ? ?地頭到餐桌金蟬價格翻兩番金蟬是很多人喜愛的美味,在一些本地論壇上,許多喜歡吃金蟬的市民,都在發帖子互相詢問著金蟬的價格,以及金蟬的不同吃法,跟帖者甚眾,大家討論得很是熱烈。
車友“玉符河”表示,他打算買20來斤金蟬,放在冰箱里凍起來,一直吃到過春節,讓他難以接受的是,今年金蟬的零售價格高達35元/斤,與去年25塊錢一斤的價格相比,又漲了不少,“哪里可以直接捉到金蟬啊,我去收購上一批。”“玉符河”在帖子中說。
從事金蟬收購生意的姜先生說,2000年金蟬收購價在六七分錢一只,最低的時候5分錢一只,現在一只兩毛五左右,高的甚至三毛。“近十年時間,金蟬價格差不多翻了兩番。”
記者走訪了省城多家星級酒店,了解到一只金蟬從地頭的收購價,到飯店餐桌上的價格,也是翻了兩番。
位于文化東路的一家三星級酒店的前臺人員說,一斤金蟬在110只左右,而一盤油炸金蟬只需要30只左右,從市場上買來一斤金蟬,可以炸出四盤,“現在,每天的包間里,油炸金蟬幾乎都是客人必點的菜品。”
在省城3家星級酒店,一盤油炸金蟬的價格分別是28元、28元、38元,均價在30元以上,按照一盤油炸金蟬總共30只左右計算,平均下來,一只金蟬的價格在1元錢以上,與兩毛五的收購價格相比,同樣也是身價倍漲。
市民反應
? ? ? ?省城濟南小區里知了越來越少了“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知了很早就成為文人墨客極力描寫的對象,只是,辛棄疾筆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美景,如今在濟南的市區,早已難以尋找,因為知了已經越來越少了。
“小時候經常去抓知了玩。”在省城一家銀行工作多年的徐先生說,現在,每年夏天在公園里聽到知了的叫聲,就想起小時候在農村的生活,“有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不過,現在很難聽到知了的叫聲了,除了在千佛山景區、泉城公園等地能聽到一些蟬叫聲外,市區的路邊雖然也有綠化,卻難見蟬的影子。
不少市民在采訪中表示,可能是由于防治美國白蛾的影響,導致知了越來越少;也有市民表示,知了猴有土才能拱得出來,這路上都是水泥、大理石板,那些知了猴想拱也拱不出來。佛山街的小吃街上,擺攤的牛先生說:“市區反正我是沒見過,有也就是一個兩個的。想找知了猴到俺們農村去,樹林子里、果樹上都有。”
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傅老師說,泉城蟬少,主要是蟬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市區的樹少了,導致適合蟬產卵的地方減少;地面硬化又使蟬蛹無法爬出地面,從而導致蟬的幼蟲在地下死亡。另外,空氣污染、農藥的使用等也會對蟬的生存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延伸調查養殖知了猴回報率高達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如今已經很難找到野生的金蟬了。“以前小區里還能找到一些,現在越來越少了,轉悠半晚上,能找到一兩個就算運氣不錯了。”在舜耕路南頭一小區,市民李女士表示。
“小時候在農村,夏天的夜晚找知了猴是一大樂趣,如今在城里,很難享受這樣的樂趣了。”市民郭先生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一些出售金蟬卵枝的公司,卻在省城出現。
在花園路上的群康大廈,有一家專門從事金蟬卵枝銷售的公司。公司負責人郭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產品:一條30厘米左右的樹枝,掰開之后,可以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白芝麻似的蟲卵。技術人員說,“卵枝種下地,蟬蟻通過嗅覺辨別方位,靠吸吮樹根的汁液生長。”
技術人員介紹,這么一根枝條大約分布著50到200多個知了猴卵,而一畝地需要500根枝條,這些卵枝只要土壤沒有上凍,挖地20厘米埋下就可以,不用怎么管理,只要旁邊有正常生長的樹木,存活率是很高的,“不過,一般需要三四年的時間,蟲卵才能長成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