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稻田黃鱔養殖技術
稻田養殖黃鱔,黃鱔可攝食水生昆蟲及幼蟲,有利于水稻生長,水稻本身也為黃鱔棲息創造了條件,互生互利,既提高了水稻的產量,也收獲了一定數量的黃鱔,綜合效益顯著,是實現農業增收、農民致富的又一條途徑。?
2 ? 稻田養殖黃鱔的選擇
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堅實不漏水,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較低洼稻田為好。
3 ? 修筑田間工程及防逃設施
加高加寬田埂,田埂高70cm,底寬60cm,頂寬45cm,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紗網做防逃設施,膜或網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
4 ? 黃鱔放養
挑選規格整齊、無病無傷的鱔種放養,選擇體色黃色并夾雜有大斑點作養殖品種較佳,生長較快,放養規格為5~20cm。運回的鱔苗在放入池中以前,既可以有效防止水霉病,又可消除鱔苗體表的寄生蟲,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5 ? 飼養管理
5.1 ? 水質管理
保持田中水質清新,適時加注新水,一般春秋季7d換水1次,夏季3d換水1次。確保做到水質“肥而不腐、活而不疏、嫩而不老、爽而不寡”。
5.2 ? 餌料管理
鱔種放養后3d內不投飼,以使鱔種體內食物全部消化成為空腹,使其處于饑餓狀態,然后在晚上投喂黃鱔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雜魚或動物內臟,投飼量為體重的1%~2%。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飼料中摻人蠶蛹、蠅蛆、魚粉、米糠、瓜皮等飼喂,投飼量視吃食情況逐漸增加到體重的3%~4%,在水溫26~28℃黃鱔生長最適溫度時,投飼量可增加到體重的6%~7%。
5.3 ? 病害管理
病害的防治在養殖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苗種在放養前要消毒,養殖溝在鱔苗投入前7~10d,每平方米需用生石灰0.3kg清塘消毒,平時每半個月用15mg/L的生石灰溶液消毒,做好預防工作。鱔種在捕撈、運輸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擦傷,以防細菌侵入發生赤皮病,癥狀為:體表出血、發炎,以腹部和兩側最為明顯,呈塊狀,需內服藥和外用藥消毒結合治療。預防方法:鱔種放養時嚴格消毒,堅持經常巡田,檢查各項設施是否有損壞,特別在雨天要對進、排水孔及堤壩進行嚴格檢查,防止黃鱔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