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和土地流轉對農民是禍是福?
現在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和土地流轉這兩大措施,這是大力發展農村和土地增產增收的兩個舉措。這應該是經過有關專家進行社會調查深入農村的一種專項研究推進的兩個政策措施。“城鎮化”是一種社會轉型過程。
城市化也稱為城鎮化,是指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
每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了推進城鎮化的主要任務。其中,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解決好人的問題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關鍵。
城鎮化過程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不同的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對之有不同的解釋,就目前來說,國內外學者對城市化的概念分別從人口學、地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角度予以了闡述。2011年12月,中國社會藍皮書發布,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首次超過50%,標志著中國城市化首次突破50%。
城鎮化的意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環境,例如:通過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綠化環境等措施,使得環境向著有利于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和促進社會發展的方向轉變,降低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壓力。
作為區域發展的經濟中心,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而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又促進城市的發展;促使生產方式、聚落形態、生活方式、價值觀等的變化。
如何判斷城鎮化是否健康?
評判一個地區的城鎮化是否健康,主要不是看城鎮化的數量指標,而是要綜合考察城鎮化發展與產業發展的關系、人口轉移與社會轉型的匹配關系等。目前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按官方統計已超過了 50%,但是“統計城鎮人口”中面含了約16%的農村戶籍人口;如果扣除流動性較高的那部分城鎮暫住人口,真正的或穩定的城鎮化水平遠遠達不到50%,切不可因“城鎮化過半”而自我陶醉。從六普數據可看出,有些省市的城鎮化率與非農化率的差值很大。如浙江省城鎮化水平高達61.1%,而非農化率僅為27%;上海的城鎮化與非農水平和城鎮化水平也相差了約35個百分點。這種人口流動、離土進城,但并不真正完成社會身份轉變、也不具有城鎮社群認同感的“不完全城鎮化”發展模式不應再延續下去了。此外,我國一些城市的“城中村”及外來人口的自發聚居區已有了很大規模,客觀上存在著類似于拉美和南亞某些發展中國家的那種不健康聚居環境的蔓延態勢。
?農產品采購,就上美村旗下聚土網平臺。
??? 可微信搜索“meicunxin”公眾號,之后后臺留言提示加入美村農業交流微信群,尋找合作伙伴,一起用土地致富。
??? 如有農產品采購或出售需求,點擊紅色字體與我們聯系,采購農產品,就上聚土網。產品采購,就上美村旗下聚土網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