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3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局和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海外農業研究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發布了拉美國家農業發展與合作國別研究報告、2019年全球主要農產品市場研究報告、農業全球化模型體系階段性研究進展和農業對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務平臺3.0等系列研究成果和大數據平臺。
其中《2019年全球主要農產品市場研究報告》對水稻、小麥、玉米、豬肉等19種農產品世界供需形勢進行分析。報告顯示,2018-2019年度,世界水稻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略有增加,大米消費量保持穩步增長勢頭,庫存水平繼續提高,國際大米價格震蕩下行;世界玉米產量明顯增加,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玉米庫存繼續下降,全球玉米供大于求的矛盾繼續得到緩解,玉米價格呈現低位震蕩上升態勢;2019年世界小麥產量明顯增長,供應由偏緊轉為寬松,小麥消費平穩增長,庫存仍保持較高水平;隨著中國、俄羅斯等生豬主產國產能持續恢復,國際進口需求量有所放緩,可能會給全球豬肉價格帶來不利影響。
與會專家分別就“一帶一路”農業建設支撐政策、國際做法與經驗、全國農業科技“走出去”的實踐與探索等方面交流了看法和分享經驗。會議認為,以中國農科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為代表的面向海外農業、服務農業對外合作的智庫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為“一帶一路”農業區域合作和農業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撐;當前,國際農業發展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合作與發展仍是主流和大勢,農業科技在農業對外合作中“壓艙石”的作用將更加明顯,農業企業應強化農業對外合作中“主力軍”的作用,多方合力,持續提升海外智庫影響力,共同為中國農業國際競爭力提升貢獻力量,也為區域農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大會期間,還邀請農業企業代表就“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農業走出去高質量發展做了經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