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安徽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現場會在宣城召開。這次會議既是貫徹落實安徽省委省政府關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工作部署的具體行動,也是推進今后一個時期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總動員。會議指出,新形勢下,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要緊緊圍繞當地優勢主導產業,把握好“姓農、務農、為農、興農”的建設宗旨,按照“一業一園”思路,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力爭到2022年,創建200個省級以上產業園、400個市縣級產業園,形成產業特色鮮明、發展方式綠色、質量效益顯著、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多層級現代農業園區體系。
《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實施現代農業提升工程,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為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指明了方向。據悉,安徽省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農業產業園自2012年和2018年創建以來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了引領作用。目前全省已建設13個國家級、97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4個國家級、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各地以省級園區為龍頭,梯次推進,先后創建了一批市縣級園區,成效和帶動作用明顯。在科技成果應用上,全省園區平均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高于全省平均6個百分點;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7.6%,高于全省5個百分點;設施農業比重達30%以上。在農業綠色發展上,各地探索出很多綠色發展模式,全省園區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0%,畜禽糞污和秸稈綜合利用率分別達82%、90%,均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主體培育上,2018年園區省級以上龍頭企業369家,占全省省級龍頭企業四成以上;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分別達3萬家和4萬家,分別占全省30%和40%左右。在聯農帶農上,多數園區積極創新聯農帶農機制,使農民分享到更多的產業增值收益。全省園區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0%以上,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984元,分別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1988元、13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