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衛輝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莊——薛屯村,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每年都會有三五名學生考上全國各地的大學。近些年,該村考上大學的學生數量成倍上升,截至目前,該村已經出了200多名大學生。甚至,一條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
河南衛輝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村莊——薛屯村,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每年都會有三五名學生考上全國各地的大學。近些年,該村考上大學的學生數量成倍上升,截至目前,該村已經出了200多名大學生。甚至,一條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里考上大學的農家子弟,每年都會成倍增加。在這里,家家戶戶比的不是吃穿,而是看看誰家的孩子能考上大學,因為這不僅是家庭的榮耀,更是孩子擺脫貧窮的唯一出路。
汲水鎮薛屯村位于衛輝市的北邊,緊鄰107國道,全村農業人口1500多名,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村。薛屯村村風淳厚,村民質樸,村民們寧愿守著幾畝耕地,也不愿去企業當工人。僅靠農耕,村民們的生活過得非常清貧。所以,這里的村民將上大學當成了孩子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1981年的夏天,村里有十幾名學生考上了大學?!被貞浧甬斈甏謇锏谝荒暧腥丝忌洗髮W,村支部書記王凱依舊顯得非常興奮。他說,那一年他也參加了高考,因為分數不夠落榜了,他的同班同學考上了。后來,他的這名同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政府機關工作,而他因為沒有上大學,到一家小企業里當了一名會計。這件事對他的影響非常大,以至于后來他當了村支書后,對教育格外重視。
在薛屯村生活,基本上聽不到鄰里之間吵架,民風淳厚是該村最大的特點。村小學原校長郭延生說,二十年前他當校長的時候,當地一家大型造紙廠家屬院的居民,執意要把孩子送到薛屯村小學上學。家長們告訴郭延生,他們經過多方了解,薛屯村村民樸實,學校的教學質量高,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該村上學。
家長的話毫不夸張,當年薛屯村小學在整個鄉鎮13所小學里,排名經常是前三名。鄉鎮教辦的一名負責人曾開玩笑說,他們鄉鎮的初級中學就是給薛屯村小學辦的,因為鄉鎮初中的拔尖學生全部來自薛屯村小學。
多年來,村兩委對教育非常重視,村小學慢慢地從土坯房變成了現在嶄新的兩層教學樓。去年底,村小學再次得到擴建。王凱說,村里沒有其他發展資源,多培養人才,多出大學生就成了村兩委的使命。正是這樣的理念,薛屯村多年來,沒有一個學生中途輟學,也沒有一個學生因貧退學。
近兩年,鄉鎮小學生源流失嚴重,但在薛屯村,小學卻很少有學生流失。
王凱說,村里最牛的地方是村委會正對面的薛屯小前街。之所以牛,是因為不到200米的小前街,竟然出了十幾名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在這條街,家家戶戶比的不是吃穿,而是誰家的孩子更有出息。
王澤海是這條街上一名普通的村民,如今他卻成了全村的榜樣。王澤海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大兒子鄭州大學畢業后已經工作,女兒鄭州大學本碩畢業后又考上了北京大學博士。
王澤海的隔壁是村民牛德芳家。2011年,牛德芳的兒子大學畢業后,又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當時學校免除了他所有學費。目前,這名昔日的農村娃供職于成都政府機關。
在這條街上,還有中山大學、南開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的學生。用家長范雙林的話說,是金子在哪里都能發光,“我們沒有什么教育經驗,就是告訴孩子,我們是農民家庭,學習是你到外面開闊視野的唯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