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魚又名名吸盤魚、吸口鯰,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殘餌、污物而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盤魚、吸口鯰,學名叫甲鯰,原產于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經常可以看到。魚體呈半圓筒形,尾鰭呈淺叉形,喜歡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2 0℃以上,成魚體長達到3 0厘米,不能自然越冬,活動于水體的底層,具有適應性強、易飼養、雜食性、耐低氧、起捕率高等特點,受到消費者和養殖者的歡迎。
很多朋友都在詢問它能吃嗎?有沒有毒?怎么吃?
清道夫魚原產拉丁美洲地區,它們在原產地能長很大的一只,是一種可食用魚類,是沒有毒的。但其實外骨骼魚,外骨堅硬,骨頭較多,肉較少,而且營養價值低,而且由于喜食污穢食物,它的腹內細菌較多,味道腥臭,所以一般不建議食用。
食性: 雜食,清道夫長大以后食量很大,經常吞食落在缸底的魚食,魚蟲,更會吞食魚卵。
生長習性
本種魚的飼養很簡單,幾乎只要是水就能養活它們。但是要養好它們最好還是給予它們弱酸性軟水或者中性水質的水為佳。適宜水溫20℃以上。
經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同類之間有時發生爭斗,可與大型熱帶魚混養。雌雄鑒別困難,性成熟的雌魚腹部比雄魚略膨脹。
清道夫有危害嗎?
清道夫是經觀賞魚類傳入中國,由于它易養殖,養殖成本低,管理簡單,迅速受到歡迎。但在放生后由于在我國沒有天敵,開始迅速大量繁殖。它喜食其他魚類卵,一天可吃3000-5000粒魚卵,導致其他魚類的滅絕,在我們南方有些地區已泛濫成災,是外侵物種之一。所以我們在養殖千萬不要放生,而且也不建議食用,因為它的肉是真的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