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竹,別稱櫸竹、胖竹、柄竹、臺竹、光竹,禾本科剛竹屬,也屬于竹類。
目
錄
剛竹,別稱櫸竹、胖竹、柄竹、臺竹、光竹,禾本科剛竹屬,也屬于竹類。
樹竿高2— 5米,直徑4-10厘米,幼時無毛,微被白粉,綠色,成長的竿呈綠色或黃綠色,在10倍放大鏡下可見豬皮狀小凹穴或白色晶體狀小點;中部節間長20--45厘米,壁厚約5毫米;竿環在較粗大的竿中于不分枝的各節_L不明顯;捧環微隆起。捧鞘背面呈乳黃色或綠黃褐色又多少帶灰色,有綠色脈紋,無毛,微被白粉,有淡褐色或褐色略呈圓形的斑點及斑塊;捧耳及鞘口縫毛俱缺;捧舌綠黃色,拱形或截形,邊緣生淡綠色或白色纖毛;捧片狹三角形至帶狀,外翻,微皺曲,綠色,但具桔黃色邊緣。末級小枝有2-5葉;葉鞘幾無毛或僅上部有細柔毛;葉耳及鞘口縫毛均發達;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 6-13厘米,寬1.1-1. 2厘米。花枝未見。
剛竹抗性強,適應酸性土至中性土,但PH8.5左右的堿性土及含鹽0.1%的輕鹽土亦能生長,但忌排水不良。能耐-18℃的低溫。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流域。生于低山坡。竹材強韌。
剛竹原產于我國,分布于黃河至長江流域及福建。國內河南、山東、河北、陜西、山西有栽培;美國、法國也有栽培。
剛竹的種植間距為50-60cm,種植穴的規格為長、寬各40cm、深30cm。在園林綠化工程中,一般剛竹每平米種植4-5株,每公頃5萬株左右。剛竹可配植于建筑前后、山坡、水池邊、草坪一角,宜在居民新村、風景區種植綠化美化。同時,宜筑臺種植,旁可植假山石襯托,或配植松、梅,形成“歲寒三友”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