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泡的果實是一種聚合果,有紅色,金色和黑色,在歐美作為水果,在中國大量分布但少為人知,僅在東北地區有少量栽培,市場上比較少見。覆盆子植物可入藥,有多種藥物價值,其果實有補腎壯陽的作用。刺泡油屬于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前列腺分泌苛爾蒙。
目
錄
刺泡,學明覆盆子,是一種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木本植物,是一種水果,果實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干上長有倒鉤刺。覆盆子有很多別名,例如:懸鉤子、覆盆、覆盆莓、樹梅、樹莓、野莓、木莓、烏藨子。
刺泡的果實是一種聚合果,有紅色,金色和黑色,在歐美作為水果,在中國大量分布但少為人知,僅在東北地區有少量栽培,市場上比較少見。覆盆子植物可入藥,有多種藥物價值,其果實有補腎壯陽的作用。刺泡油屬于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前列腺分泌苛爾蒙。
小時候的野果最多的當屬刺泡。在故鄉,泡又叫泡節,種類繁多,其植株形狀也迥然不同,大多能吃,個別的也不能吃,甚至不敢吃,比如蛇泡。蛇泡據說有毒,顧名思義就覺得恐懼。蛇泡的植株是匍匐在地的小草,無刺,細長的葉莖頂著三枚葉片,猶如裂開的鵝掌,碧綠如玉。它們牽牽連連,成片叢生在一起,沒長蛇泡時,也是顯得那樣可愛。只是當一支支細微的長莖直直地頂著一顆顆指頭大的蛇泡,猶如火焰般的紅珠,明晃晃,就十分瘆眼,我們扯豬草時看到了,避之唯恐不及。相反,那些能吃的刺泡都令人親近,盡管全都長滿了針刺,常把我們的手腳臉面劃出血痕來。
覆盆子系灌木,高1-2米;枝褐色或紅褐色,幼時被絨毛狀短柔毛,疏生皮刺。小葉3-7枚,花枝上有時具3小葉,不孕枝上常5-7小葉,長卵形或橢圓形,頂生小葉常卵形,有時淺裂,長3-8厘米,寬1.5-4.5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頂生小葉基部近心形,上面無毛或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邊緣有不規則粗鋸齒或重鋸齒;葉柄長3-6厘米,頂生小葉柄長約1厘米,均被絨毛狀短柔毛和稀疏小刺;托葉線形,具短柔毛。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川渝黔等地。
選擇光照充足、避風的山地丘陵、農耕地(田)的微酸性(pH值5.5——6.5)的肥沃壤土,要求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地勢高燥,保水保肥,排灌便利。冬季進行全面耕翻,山地水平帶整地,帶寬1.5——2.0m,并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2000——4000kg或100kg復合肥。
定植與管理
(1)定植密度
立地條件較好的栽植密度不宜過高,山地可適當密植,以2m×2m、2m×3m為宜,坡耕地和農田可采用2m×3m、3m×3m.
(2)栽培方式
采用避雨栽培,即在基地中架設水泥支架并拉引鉛絲網,在果實成熟前15d左右覆蓋塑料薄膜,棚頂高度以離地面2.5——3.0m為宜。(3)修剪整形7月份開展定株和修剪工作,一般每叢留1株、少數留2株,培養翌年結果母株。該樹種頂端優勢強,側枝生長較弱,結合定株修剪工作,在主干1.6——1.8m處摘除主梢,以促側枝生長。翌年2月下旬,對枝條1——1.2m處摘除側梢,抹除枝條基部不飽滿的芽,并適當刪除過低、過密或影響它株生長的枝條,一般保留枝40——60條,芽800——1200個,保證結果枝有充足的陽光。
(4)肥水管理
結合松土鋤草,年施肥二次,一是三月初;二是冬季墾復,株各施復合肥1kg.以利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減小地表水分蒸發,干旱時要適時澆水,如遇大雨則要及時排除基地積水,防止落花落果。
根:祛風除濕,活血調經。用于風濕疼痛,慢性肝炎,腹瀉,痢疾,跌打損傷,月經不調。葉:止血,解毒。外用治外傷出血,癰癤瘡瘍。種子:補氣益精。用于病后體虛,神經衰弱。
刺泡的功效與作用
1.增強機體對傳染的抵抗力:刺梨的營養非常豐富,據研究,Vc可促進抗體的形成,發揮抗炎、抗過敏作用。
2.防癌抗癌:據刺梨專家謝惠民等研究,維生素C與亞硝酸胺類等具有烷化劑物質相互作用,使亞硝酸失去致癌作用。
3.治療壞血病:攝入豐富的維生素C可使壞血病得以治療,故維生素C稱抗血酸。
4.排鉛作用:食用刺梨鮮果及其加工的食品可攝入豐富的維C,有利于人體健康。
5.抗衰老:刺梨中含有豐富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食用刺梨鮮果及加工品可提高人體內SOD的活動,降低過氧化脂質(LPO),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
6.治療腳氣病:維生素B1(硫胺酸)是人體必須的六種維生素之一,人的正常生長與代謝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