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土地

            癩蛤蟆養殖

            蟾蜍,就是咱們常說的“癩蛤蟆”。過去在莊稼地、水溝旁都能看見它的身影。雖然蟾蜍是捕捉害蟲的能手,卻因為長相丑陋而遭到人們厭惡,除此之外,人們還認為它身上會噴射毒液,因此也對它敬而遠之!可是你知道嗎,就是這令人生畏、令人惡心的蟾蜍卻渾身都是寶!

              1 ? 癩蛤蟆養殖

              蟾蜍,就是咱們常說的“癩蛤蟆”。過去在莊稼地、水溝旁都能看見它的身影。雖然蟾蜍是捕捉害蟲的能手,卻因為長相丑陋而遭到人們厭惡,除此之外,人們還認為它身上會噴射毒液,因此也對它敬而遠之!

              可是你知道嗎,就是這令人生畏、令人惡心的蟾蜍卻渾身都是寶!不光它的肉是美味佳肴,從它身上取下的蟾皮、蟾舌、蟾肝、蟾膽、蟾頭,都可以入藥。其中有兩樣東西最為珍貴,經濟、藥用價值最高。就是這一身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蟾蜍的皮脂腺,這些從腺體內分泌出的白色毒液,晾干后就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藥材——“蟾酥”。有解毒、消腫、止痛、抗癌、麻醉等功效。另外,從蟾蜍身上脫下的這層角質外皮,制成的蟾衣也是昂貴的中藥材,專門用來治療慢性肝病,多種癌癥,慢性氣管炎,毒瘡等病癥。

              正是因為人們看到了蟾蜍有著這么高的藥用兼食用價值,現如今它不再是令人反感的癩蛤蟆,而成了能為養殖戶賺錢的香餑餑! ?近年來,由于生態環境日趨惡化,野生資源已經急劇減少。人工養殖已勢在必行.蟾蜍飼養技術簡單,是一項花錢少甚至不花錢只花工夫的高效益家庭副業。?

              本片咱們就來說說如何養殖蟾蜍,如何提取蟾酥、采集蟾衣,怎樣從蟾蜍身上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咱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蟾蜍。 蟾蜍生物學特征 ?蟾蜍為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動物。目前用于人工養殖的蟾蜍品種是中華大蟾蜍.它體型大,雄蟾蜍體長一般在95毫米左右,雌蟾蜍105毫米。 蟾蜍頭部寬大,吻端部較圓,眼睛大而突出,頭頂部兩側有大而長的耳后腺。軀體粗而寬。四肢粗壯,前肢短、后肢長,趾端沒有蹼。皮膚非常粗糙,幾乎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疣粒,尤其突出特點是眼睛后面有一對略呈長橢圓形的耳后腺,排列呈“八”字形,這里分泌出的白色漿液 也就是“蟾酥”最多。這些白色的毒液,味道刺激火辣,只有在被蛇或黃鼠狼等天敵咬住時,才會噴射出來,便于逃生。而平時,是不會噴射毒液的。 ?看清楚了蟾蜍的外形特征,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蟾蜍有什么生活習性。

              蟾蜍喜歡陰暗的地方,怕強光直射,所以在夏秋季節白天常棲息于溝邊、草叢,亂石洞等陰暗潮濕處。傍晚至清晨出來活動,覓食。與青蛙不同,蟾蜍行動緩慢笨拙,不善于跳躍,只能作匍匐爬行。但蟾蜍對陸地的適應性很強,只有在產卵或冬眠時才進入水中。蟾蜍的主要食物是昆蟲,捕食的時候,往往靜候在安全、僻靜處,蹲伏不動,當鮮活的捕食對象臨近時才伸出舌頭將其卷起,動作迅速而準確。 因為是水陸兩棲動物,所以蟾蜍自身體溫調節能力弱,屬于冷血變溫動物。適宜生長的溫度是20℃~32℃,當氣溫低于10℃時,蟾蜍就會鉆進泥土或石洞里冬眠. ?等到來年春季氣溫回升到10-12℃時,便開始出外活動、交配、產卵。 ?雄蟾蜍沒有交配器,產卵受精是通過爬上雌蟾蜍的后背,并緊緊抱住雌蟾蜍,刺激雌蟾蜍排卵,進行體外授精。這一行為被稱作“抱對”。

              雌蟾蜍每年產卵1次,卵很小,但數量達5000枚左右。呈帶狀,卵膠帶長達 322~336厘米。受精卵經過一系列胚胎發育形成蝌蚪,蝌蚪用腮來呼吸,在水中生長發育,以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為食物,直到長出后腿、前腿,最后尾巴退化爬出水面,開始水陸兩棲生活。這一變化通常需要60~90天。生長16個月左右的蟾蜍才能達到性成熟。 蟾蜍的壽命一般10多年,長壽的可長達30年。從成為蟾蜍的那一天起到生命結束,每年會脫皮2~3次,退掉皮膚的角質層,長出新的皮膚。脫皮一般在一年當中的4~10月份,高峰期在6~9月份。 ?了解了蟾蜍的生活習性,下面咱們再來看看養殖蟾蜍都需要什么條件。

              可是,春天的氣溫還不是很高,自然界昆蟲還很少,這時養殖戶就需要為蟾蜍提供食物,同樣是鮮活的蠅蛆和黃粉蟲,投喂量與投喂時間和幼蟾蜍相同。這里就不再介紹了。 當氣溫逐步升高,自然界昆蟲數量較多時,我們就可以運用黑光燈來誘蟲了。方法是將黑光燈管每隔20米設在養殖場周圍,將黑光燈綁在場地中的柱子上,黑光燈離地20厘米。接上電源,到晚上,附近的飛蟲全會被燈光吸引過來。此時蟾蜍就聚集在燈下,捕捉掉在地上的飛蟲。通過黑光燈誘蟲的方法既方便又節約了養殖成本。黑光燈誘蟲可以一直延續到秋季,但期間也可根據情況補喂餌料。 ?除飼喂外,冬眠前都無需任何管理。當氣溫下降到10度以下時,幼蟾蜍和成蟾蜍便陸續開始冬眠了。蟾蜍越冬是人工養殖蟾蜍的關鍵,越冬存活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飼養蟾蜍的產量和效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越冬期都需要做哪些事 越冬期管理 ?蟾蜍是變溫動物,在冬眠期間體重會下降,對疾病的抵抗力也會減弱,因此,要加強蟾蜍越冬期的管理。在冬眠前1個月,要保證投喂足夠的餌料,適當多投喂高蛋白質餌料 為了讓蟾蜍順利的越冬,應為其建立理想的越冬場所。比如, ?在蟾蜍冬眠前,挖松陸地養殖場的泥土,當冬天來臨時,蟾蜍就會鉆入土中把自己埋起來,在土中渡過寒冷的冬季。?

              另外,也可選擇水下越冬。越冬前在飼養場中挖幾條水溝,溝總面積占場地面積的10%~20%,溝內蓄水30~100厘米深。到開始冬眠時,蟾蜍就會跳入到水中,在水下越冬了。蟾蜍能耐零下2~3攝氏度,即使水面結冰,也不用擔心水下冬眠的蟾蜍被死。到來年開春,日平均氣溫回升到10℃以上時,蟾蜍又會爬出來尋找伴侶了。幼蟾蜍的越冬方式和成蟾蜍相同,我們就不過多介紹了。 以上,就是蟾蜍的養殖技術。養殖蟾蜍的目的是為了從它身上獲取最大的經濟價值。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蟾蜍的初加工,先來看看如何采集蟾酥。 ?前面我們說過蟾酥是從蟾蜍耳后腺、皮膚腺分泌出的白色漿液,干燥后制成的。最好的采集蟾酥的時期為6-7月份,可每2周采漿1次。

              采集蟾酥的工具有:鋁質或銅質酥夾,可到藥材公司購買, 還要準備一個玻璃板用來盛放蟾酥,戴上口罩和眼鏡用來防止漿液濺入眼鼻。 ?獲取蟾酥所用的蟾蜍最好是個體大的成年雌性或雄性蟾蜍。然后,一只手抓住蟾蜍,拇指壓住背部,其余4指輕輕拖住腹部,使耳后腺及皮膚腺充滿漿液。另一只手用酥夾夾住耳后腺適當用力,使漿液噴射到酥夾內壁上。一只蟾蜍通常只夾一次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用力過大造成出血。

              取酥過程中,當附著在酥夾內壁上的酥漿有20~30克左右時,用竹片將酥漿刮成一團,在手指上沾些水,像捏面團似反復揉捏,直到捏成直徑5厘米左右的圓餅形狀,然后放在透氣板上陰干。 ?蟾酥容易發霉、粘結,經加工后的蟾酥,應放在干燥處保存。采漿過后的蟾蜍,千萬不要直接放入水中,以免傷口感染導致發病,最好將其放在干燥的陸地養殖,使其恢復2-3天,其間適當多補充食物,之后可恢復正常飼喂,兩周后可再取蟾酥,如果采取正當的管理措施,蟾酥可一直提取到蟾蜍生命終結。

              介紹完取蟾酥,我們再來介紹一下蟾衣的采集與制作, 蟾衣是蟾蜍自然脫下的角質衣膜,對慢性肝病、多種癌癥、慢性氣管炎、腹水、療毒瘡癰等有較好的療效。 最好的采集蟾衣的季節為6-9月。一般清明以后,蟾蜍陸續上岸覓食繁殖,芒種以后是蟾衣最佳采集期,因為從上岸到芒種,已基本完成了繁殖、休整、補食期,而且氣溫達到了25℃以上,昆蟲已大量繁殖,食源廣泛,蟾體健壯,這時就應立即著手準備采集蟾衣了。?

              這一時期,要時刻觀察蟾蜍的各種癥狀,一般準備脫衣前,蟾蜍表現有離群,單獨停留,反應遲鈍,外表變濕發亮等,出現這些癥狀,十分鐘左右就會開始脫衣 ?當發現有這些癥狀的蟾蜍,應及時將它們放進養殖池中,蟾衣在水中更容易脫落,而且使蟾衣不容易損壞,方便養殖戶提取。 ?蟾蜍脫衣時,一般先從后背開始,表皮從背部裂開,面積越裂越大。其后是后腿、腹部、頭、最后是前腿。直到完全將角質皮脫下。脫衣完成后,蟾衣會落入池水中。這時,養殖戶就可以隨時撈出。 ?撈出后即可將蟾衣制成干品,就是通常藥店所賣的蟾衣。 蟾衣處理需要用到的工具有鑷子、透氣板、清水等。 剛脫下的蟾衣有粘性,用鑷子夾住蟾衣在清水中輕輕漂洗掉泥沙,再放入另一個水盆中,在透氣板上用鑷子一點一點的把蟾衣展開。 ?操作時,用力要輕,不要拉破蟾衣,否則會影響它的收購價格。 ?蟾蜍脫衣是從背部向兩邊脫落的,所以一只蟾蜍會有左右兩部分蟬衣。處理蟾衣時應將兩張拼湊在一起,取出水中的透氣板,這樣一張完整的蟾衣就平整的展開了。?

              接下來,再將它們放在陰涼處晾干。等完全晾干后,再把蟾衣從透氣板上取下,一張一張夾在厚書中壓平整,就可以了。最后經過包裝,或密封保存或者出售。 ?蟬衣隨著蟾蜍的大小各有不同,但通常面積越大、越完整、顏色越深、皮脂腺越突出越明顯的價格也就越高。脫過衣的蟾蜍要注意,應在另一個池內或者干燥的陸地上放兩個小時,然后正常飼養。 ?如食料充足,飼養得法,蟾蜍到秋天或冬眠前還能再脫衣1~2次。目前有一些讓蟾蜍短期內多次脫衣的方法,但這樣會導致脫下來的蟾衣很薄,而且藥用價值不大,沒有商品價值。

              ?除了上述兩種加工方法外,曬干的蟾蜍包括蟾頭、蟾舌、蟾肝等均可入藥,但這些東西的藥用價值遠不如蟾酥和蟾衣高,而且不利于循環再利用,所以這里我們就不再介紹其他方法了。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對蟾蜍養殖及如何從蟾蜍身上獲取價值有了初步的了解,養殖蟾蜍技術簡單又不需要太大得資金投入,是農民朋友農閑時的高效益家庭副業。

              2 ? 蟾蜍養殖可行性報告

              2.1 ? 蟾蜍的品種特征及生活習性

              ?1、蟾蜍的品種特征及分布:蟾蜍俗名癩哈蟆。主產于中國、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廣泛分布于我國南北地區,常見主要品種為中華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3種。這幾個品種個體大,體長10厘米以上,背面多呈黑綠色,布滿大小不等的瘰疣。上下頜無齒,趾間有蹼,雄蟾蜍無聲囊,內側三指有黑指墊。

              2、蟾蜍的生活習性:蟾蜍雌雄異體,產卵于淺水中孵化繁殖成蝌蚪,幼成蟾蜍水陸兩棲,喜歡濕、暗、暖避光地方。夏秋季節,白天常棲息于溝邊、草叢、灌叢、屋后磚墻亂石孔洞陰暗潮濕處。傍晚和清晨出來捕食蚯蚓、蝸牛、昆蟲并兼食嫩草嫩葉等。半夜成群活躍于露地。冬季氣溫下降到10℃以下進入土穴、亂石洞中或水底泥中冬眠。次年春季氣溫回升到10-12℃時,又出來開始活動,捕食昆蟲,繁殖產卵。

              2.2 ? 蟾蜍養殖市場前景

              蟾蜍全身是寶,蟾酥是從它的耳后腺和皮膚腺中采集分泌的白色乳漿加工而成的,是我國傳統名貴藥材。據醫學分析,蟾酥含有蟾蜍毒素、精氨酸和淄體類等物質,具有強心鎮痛、興奮通竅、利尿解毒、抗癌等功能,它是六神丸、


              梅花點舌丹等幾十種中成藥材的主要原料,在國際醫藥市場倍受青睬。近年國內外對蟾酥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價格一再上揚,在國內蟾蜍收購量僅能達到市場需求量的23%,滿足出口量的50%,可見其價格仍有上漲的趨勢。 ? ? ??
              蟾衣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痛鎮靜等功能。據"本草綱目"記載,蟾衣能治一切惡性腫等疑難雜癥,但采集加工的人不多,養殖者更少,加上蟾衣獨特的醫療效果,蟾衣在各大藥材市場十分火爆。 ?蟾蜍除去內臟干燥后制成的干蟾和膽均可人藥,而蟾蜍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很有開發價值的保健佳肴。

              由于生態環境日趨嚴峻,野生資源急劇減少,人工養殖蟾蜍勢在必行。蟾蜍以各類昆蟲和浮游生物為食,繁殖力很強,年產卵量逾萬,產卵場所也很隨便,養殖技術簡單,無需飼料成本。可見,蟾蜍的養殖和加工是一項低成本,高效益,前景廣闊的新型養殖業。

              2.3 ? 效益分析

              1、投入成本:(1)、購買種苗:每只2元,10000只共需20000元。 (2)、投入防逃費:飼養10000只蟾蜍,占地面積5畝左右,可使用石棉瓦或尼龍網將四周圍起來,高度60厘米左右,需費用4000元左右。 (2)、電費:燈泡5個,飼養7個月(每年的4~10月份可養殖,其余時間冬眠),每天電費10元,共需要電費:30天×7個月×10元=2100元。(3)、飼料費:蛆蟲、蚯蚓等飼料費用1000元。(4)、其他:包括加工用具和砌磚池2000元。 投入共計:20000元+4000元+2100元+1000元+2000元=29100元。

              2.4 ? 產出效益

              (1)、蟾衣:10000只蟾蜍共計脫衣30000張,每張1.5元,共計30000張×1.5元=45000元。
              (2)、蟾酥:10000只蟾蜍每年可取蟾酥7公斤左右,每公斤3000元,共計3000元×7公斤=21000元。
              (3)、活蟾蜍:年終出售活蟾蜍,每公斤10元,10000 只蟾蜍約重10000公斤,可收入1000公斤×10元=10000元。 ??

              全年收入:45000元+21000元+10000元=75000元。 3、年收益 75000元-29100元=40900元。 除去意外損失,年收益35000元左右。如果加工蟾油,效益更高。 ?四、結論: ?蟾蜍養殖技術簡單,投入少、見效快、可利用池塘,菜園,荒地,荒溝等地養殖。是一樁能長期從事的特種養殖致富項目,一次投資,常年受益。

              3 ? 癩蛤蟆養殖前景

              癩蛤蟆養殖投資及產值,利潤分析。

              3.1 ? 成本

              1、原料:75克蟾蜍2000只,按1元/只收購,計2000元。
              2、養殖場地:3000只癩蛤蟆養殖場地需1000平方米,場地租金約1000元,自己有場地可節省此費用,四周用塑料膜或紗網圍起防逃,約需資金200元。
              3、其他:由于涉及技術問題,不作詳細介紹,投資不超過2000元。以上均為一次性投資,可長期使用。

              3.2 ? 產值

              采集蟾衣:一只活蟾蜍每年4月到10月可取蟾衣,東北地區工作時間6-7個月,南方地區工作時間7-9個月,每月至少可蛻衣兩張,2000只蟾蜍6個月可產蟾衣24000張,按蟾衣單重0.3克計算,可產蟾衣7.2公斤,按整衣率80%,可產整張蟾衣5.76公斤,按保守價1萬元/公斤,創值57600元;產薄衣1.44公斤,按保守價6千元/公斤,創值8640元,即2000只蟾蜍利用一年采集蟾衣可獲利66240元。
              采集蟾酥:一只活蟾蜍每年4月到10月可取蟾酥,東北地區工作時間6-7個月,南方地區工作時間7-9個月,每月采集兩次蟾酥,2000只蟾蜍一個月可產1公斤蟾酥,按保守價3000元計算,6個月可產6公斤蟾酥,創值18000元,如當地野生蟾蜍個體大,在當地周邊地區收購或自己找人抓蟾蜍的話,投資更少,效益將更高。

              3.3 ? 結論

              按照2000只癩蛤蟆計算一個人就可以管理,每年4到10月,按照6個月計算,采集蟾衣和蟾酥共收入84240元,冬天蟾蜍冬眠,不能采集藥材,可從事其它工作又能增加一筆收入。
              純天然蟾衣今年收購價格每公斤一等品2.2萬,二等品1.6萬,三等品1.2萬。蟾酥收購價每公斤3000元—5000元。

              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單獨讀má)。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癩刺、癩疙寶。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我國緊缺的藥材。

              3.4 ? 癩蛤蟆養殖技術

              蟾蜍種源可從野外捕獲,也可以撈取卵塊或蜊蚪進行飼養。每年春末夏初,5~8月份為蟾蜍的產卵季節。在氣溫升至6~8℃時,蟾蜍即開始雌雄抱對,人工養殖時雌雄比例比3:1為宜,受精率可達90%以上。溫度在16℃時便可產卵。每次產卵量大約在5000枚左右。一般呈雙行排列在管狀膠質帶內,卵帶可長達幾米,纏繞在水生植物上。人工孵化時水溫應控制在10~30℃之間,以℃為宜。并隨時注意調節水溫。苦遇寒流或暴雨天氣,可用塑料薄膜覆蓋。經過3~4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個方向游動。

              3.5 ? 養殖要點

              蟾蜍俗稱癩蛤蟆,是一種極有藥用價值的經濟動物。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漿液叫“蟾酥”,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材,它可以治療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腫痛、皮膚癌等。藥市上蟾蜍價格曾達每千克2000元以上且呈繼續上升趨勢,環境污染使野生蟾蜍越來越少,蟾賒應用范圍日益擴大,國內外廠家對蟾酥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所以人工繁養蟾蜍、采集蟾蜍是致富的好途徑。
              現將人工飼養蟾蜍的方法介紹如下。
              (1)養殖場的建立
              蟾蜍為水陸兩棲動物,因此養殖場宜建在靠近池塘、水溝且有雜草、水源的地方,養殖場四周設圍墻,以防蟾蜍逃跑和畜禽進人。
              (2)種蟾及卵塊的收集
              可先捕野生體大、健壯、無病、無傷的蟾賒做種蟾蜍,每平方米放養種蟾賒1-2對。雌雄比例為3:1;也可到池塘、河流收集蟾蜍卵塊,把卵塊放于水溫為10—30℃的池水中,經過3-4天即可孵化出小蟠鮮。
              (3)蟾蜍的飼養管理
              剛孵化出的小蝌蚪2天內靠卵膜內殘留營養的物質生活,3天后開始攝食,人工飼養可投放米糠、麥鼓、廚房下腳料、蚯蚓、蠅蛆等,每天投餌1—2次,水溫保持在16—28℃,水質要清新,水深以0.2-0.4米為宜。

              3.6 ? 養殖步驟

              1.建蟾蜍養殖場:場周圍設圍欄1米高。內設養殖池、產卵孵化池。面積大小以規模而定。保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或池邊留空地種植草坪或蔬菜,池中適量投養水生植物。飼養黃粉蟲、蠅蛆、蚯蚓或安燈誘蟲增加餌料
              2.人工繁殖蟾蜍:捕養中華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做種。成蟾在10℃產卵,每次產卵約5000粒,放孵化池中,水溫18~24℃經3~4天孵出蝌蚪,加強飼養。
              3.蟾蜍放養密度:每平方米小蝌蚪2000~4000只;20天減為500~1000只,幼蟾蜍30~40只。按不同發育階段分池分群飼養。
              4.蟾蜍飼料配制:剛孵出的小蝌蚪5天后以熟蛋黃、水蚤等新鮮適口餌料,日喂2次。幼蟾飼喂蠅蛆、蚯蚓、黃粉蟲、球藻餌料。成蟾蜍食量大,可采用豆餅、糠麩、面粉、魚粉、槐葉粉配合飼
              5.蟾蜍病害防治:蟾蜍病少,主要是防止老鼠、蛇、鳥等危害。搞好圍欄、巡查,冬天將其轉移到地洞或水下泥土中安全越冬。


              3.7 ? 管理技巧

              建立蟾蜍飼養場要靠近水源,四周有草,可利用池塘、水溝或田埂作為飼養池。場地四周應筑圍墻,墻內留有草坪、菜地,以供蟾蜍棲息及活動。池中有水草生長,稀必適宜。另外,在棉田和稻田中也可以散養。蟾蜍的蝌蚪在孵出2~3天內開始吃食,先以卵膜為食,以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蝌蚪的食物有腐殖質、豬牛糞、糠麩、蔬菜、嫩草、魚類及畜禽類、生熟廢棄物等。蝌蚪變態成幼蛙后,即以活餌為食。可以培養蚯蚓、蠅蛆等各種昆蟲,也可以用誘蟲燈誘引各種昆蟲。供蟾蜍食用。
              蝌蚪池水深要保持在0.2~0.4m深,注意及時排水,水溫在16~28℃時為生長發育最適溫度,隨著蝌蚪的生長變大,要注意及時分池,一般經過2個月后開始變態幼蛙。幼蛙飼養要注意密度不宜過大,每1m2放養30~50只為宜。要防止逃失和天敵侵害。在陽光強烈時,可以噴灑水以防皮膚干燥。在秋末即要為蟾蜍準備好越冬場所,可以在飼養池的角落處堆放干草使其越冬,北方寒冷可另建越冬溫室或越冬深水池,池水應比冰凍層大1倍為宜。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亚洲码和欧洲码一码二码三码|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亚洲gv白嫩小受在线观看|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五月丁香综合中文亚洲 |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久久亚洲AV成人出白浆无码国产|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www.亚洲成在线|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俺去了|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少妇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