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疆大頭魚
扁吻魚俗稱新疆大頭魚,是中國的特產魚類,也是世界裂腹魚中的珍貴物種, 起源于3億年前,有著古魚類活化石之稱。僅一屬一種,在世界上的分布,僅存于塔里木水系,已在原最大產地博斯騰湖絕跡,它在中國瀕危野生動物紅皮書魚類部分中,屬一級保護動物,與陸上大熊貓同屬一個級別,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
2 ? 新疆大頭魚形態特征
體長一般約為80—94厘米,體重12—14千克,體重最大的可達50—60千克。身體肥大,呈長梭形,稍微側扁。頭部所占身體的比例較大,吻部扁平,呈楔形。口寬大,口裂呈斜狀,下頜略微突出于上頜之前,前端較厚,其邊緣沒有角質。口角處有短須一對,口內有3行細柱狀且尖端有鉤的下咽齒。腹背部鱗片細小,體側鱗則較大,肛門及臀鰭基兩側各有一行特大臀鰭,臀鱗發達。眼睛為橢圓形,位于頭的側上方,靠近于吻的端部。身體表面有細 細的鱗片,但胸部裸露無鱗,腹部的鱗片則埋藏于皮的下面,臀部的鱗片行列的前端接近或到達腹鰭的基部。背鰭有很強的硬刺,其后側具有細細的鋸齒,鰭的起點到吻端的距離大于到尾鰭基部的距離。腹鰭的起點位于背鰭起點的下方或稍后方。尾鰭呈分叉形。體背的顏色為青灰色,腹部為銀白色,每個鰭均呈淺橙紅色,體表有很多不規則的黑褐色斑點。
扁吻魚的下咽骨狹長,下咽齒呈柱狀,頂端尖而稍微彎曲。鰓耙短而稀疏。腸管較短,僅為體長的1.2倍。體內的鰾有2個室,前室膨大,后室長度約為前室的1.6倍。
3 ? 新疆大頭魚生活習性
扁吻魚是隨著青藏高原的抬起而逐漸定居于西北地區的物種,生活在海拔800—1200米之間,地處干旱荒漠、水位變化較大、水溫較高的靜水水體或緩流的湖泊之中。棲息地大多河床寬闊,底質多為土壤,沿岸多為放牧草場。大量的有機質和無機鹽沖流入水,魚類餌料生物豐富。湖水礦化度低,屬于淡水類型。
扁吻魚屬于兇猛的大型食肉魚類,主要以其他魚類為食。
4 ? 新疆大頭魚種群動態
4.1 ? 新疆大頭魚減少原因
扁吻魚是中國特產動物,也曾是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它的個體大,其肉嫩如豆腐,其湯鮮如牛奶,魚頭比例也大,豐腴可口,富有脂肪,是新疆南部一帶民間的傳統滋補品。據說古時候生活在該地的居民并不以五谷雜糧,而僅以扁吻魚等魚類為食,被稱為“吃魚民族”。1958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阿克蘇上游地區建立了捕魚隊,1958—1965年,捕撈的新疆大頭魚的產量達140—260噸,占博斯騰湖年產魚量的20%;1966—1971年,年產量下降到30噸,占產魚量的10—15%;1972—1973年則僅分別占2—5%;1974年以后,產量逐漸減少,直到絕產;到了1987年,連1條都難以發現了。
扁吻魚原為產區捕撈對象之一,有一定數量。自20世紀70年代始,數量劇減,至今存活量極少,已成為瀕危物種。瀕危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本身生物學特性的制約,成熟齡大、繁殖力低、行動不敏捷而掠食不力,以及對生活和產卵環境要求高等,造成本種的種群數量少、分布狹窄。近些年的水利建設隔絕了本種的產卵洄游通道,影響群體數量的補充。
長期以來保護不力,捕撈過度、引進外來物種、農業用水使水位降低和水量減少等,直接破壞資源的補充。人們對于新疆扁吻魚的生境、生長、繁殖和生活習性等生物學特點缺乏系統、完整的研究,很多方面甚至一無所知,所以只顧盲目捕撈,無法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致使這一寶貴資源瀕臨絕滅。
使新疆扁吻魚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的另一原因是塔里木水域上、中、下游及各支流水利設施的不斷建設,眾多的河閘、大壩、水庫、揚水站等隔絕了其溯河產卵的回游通道,致使其無法進行正常的繁殖活動。
此外,還有由于人們的無知所造成的后果。1965年以前,新疆扁吻魚生活的水域群落組成較為單調,僅有塔里木裂腹魚、條鰍魚等少數種類,而新疆扁吻魚是其中較大的一種,處于該水域食物鏈的頂極位置,很少竟爭對手。1968—1970年,由于進行了大規模的所謂“北魚南調”行動,使該地魚類的群落組成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達到30多種,并且帶入了兇猛的食肉魚類赤鱸,種間斗爭日趨激烈,使新疆扁吻魚在生存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
5 ? 新疆大頭魚保護措施
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疆扁吻魚已幾近消失,瀕臨滅絕的邊緣。有關部門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對扁吻魚的科學研究和人工繁殖工作。同時,加大了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宣傳力度,增強了人們對這一珍貴野生動物資源的自覺保護意識。
水產養殖研究人員以人工授精、人工流水孵化的形式進行扁吻魚的人工繁殖,2005年首獲成功,當年6月,首批通過人工催產手段獲得的1萬尾扁吻魚魚苗被投放到克孜爾水庫。到2009年,“中國扁吻魚原種場”已先后成功繁育出140多萬尾幼魚魚苗,其中,在克孜爾水庫放歸的新疆扁吻魚幼苗總量達到69萬尾。
2010年08月17日,新疆在博斯騰湖、天池、烏倫古湖、伊犁河、額爾齊斯河、賽里木湖及克孜爾水庫等天然水域同步舉行“2010年新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放流魚種和數量達到7900萬尾以上。其中,增殖放流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扁吻魚3萬尾。此處放流的扁吻魚體內注入帶有編碼的PIT電子標簽,經過若干年后可以通過無線射頻獲取扁吻魚體內標簽的編碼,從而了解到它的生長情況,掌握放流效果。
2013年8月21日,通過人工繁育的8500尾大規格新疆扁吻魚魚苗在拜城縣克孜爾水庫集中放流。此次放流是克孜爾水庫連續第8次接納新疆扁吻魚魚苗,魚苗長度在12厘米到15厘米之間。至此,該水域人工放流的新疆扁吻魚魚苗總量達到80萬尾。
雖然漁業部門正在采取措施,嚴格保護殘存的野生資源,并積極進行有關研究工作,但新疆扁吻魚對環境的要求較為嚴格,成熟晚,需要7年左右的成長期,繁殖率也低,在種群數量過低的情況下,一時難以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