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經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新的一年里,“三農”領域會發生哪些變化?過去的遺留問題會有哪些進展?未來的生活該如何期待?
近日,農業部、發改委、民政部等多個國家部委紛紛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務,咱們重點看一看那些跟農業、農村、農民有關的事兒。
1、農民收入有望增加
農業部將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
在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農業部對2016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作出了部署,明確提出了20項要重點抓好的大事兒:
積極引導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農業金融保險創新;著力推進農墾改革發展;推動種植業轉型升級;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產品市場流通;構建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種業;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農業信息化;積極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能力;全面提高從養殖到屠宰的全鏈條獸醫衛生風險控制能力;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扎實推進特色產業精準脫貧;繼續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農業對外合作。
2、“垃圾圍村”將得到改善
國家住建部著重推進農村垃圾治理
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對2016年工作任務作出部署。
首先,鄉村人居環境將得到改善。陳部長表示,著重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綠色村莊建設等工作;完成改造危房任務;進一步加大傳統村落和民居保護力度。
另外,房價可能進一步降低。會議指出,把“去庫存”作為房地產工作的重點,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明年新安排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實現公租房貨幣化,通過市場籌集房源,政府給予租金補貼。
3、返鄉農民工創業將獲重點培訓
人社部印發 《關于進一步推進創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
在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中組部副部長、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指出,要以縮小工資收入差距為目標,更加注重健全分配機制;以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為目標,更加注重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
近日,人社部也發布了 《關于進一步推進創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新形勢下加強創業培訓工作的工作思路和目標,明確提出將“具有明確創業意愿和創業培訓需求、勇于投身創業實踐的城鄉各類勞動者”作為創業培訓對象,將高校畢業生、科技人員、留學回國人員、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等群體作為創業培訓的重點人群。
同時,對于統籌推進模式創新和行動計劃提出了具體工作意見,將繼續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和技能就業行動,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學生在校期間開展“試創業”實踐活動和電子商務培訓活動,組織開展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返鄉農民工等人員創業培訓工作。
4、1億人將落戶城市
國家發改委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城市落戶方案
當前,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已經達到7.5億。但在這7.5億人口中,還包括2.5億的以農民工為主體的外來常住人口。為了使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日前表示,將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農民工市民化。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建議:“除了個別特大城市以外,我們的多數城市要放開戶籍,為農民工市民化創造一個前提和條件,還要盡可能的幫助他們買房。
當然,農民確實收入不高,所以我認為,首先應該把他們列入到廉租房和保障房的計劃中,政府應該積極努力的用一些實打實的政策措施來幫助他們。我們還是要鼓勵他們居家搬遷到城市里面來。因為,在農村中還有相當數量的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如果他們能夠做到舉家搬遷到城市,那么對于個人民生的改善以及全社會實現小康,意義都是重大的。”
5、18萬公里農村公路將新建改建
全國交通運輸部建設“四好農村路”
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2016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要繼續大力推進“四個交通”建設,著力推動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推動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成網。
2016年交通運輸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加快推進綜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其中,公路建設是必要的一環。
交通運輸部明確提出:以“老少邊窮”等地區通縣國道為重點,加強國省干線升級改造,全年新改建1.6萬公里左右。深入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力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8萬公里,加快剩余鄉鎮、建制村和較大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設,加大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危橋改造和窄路加寬改造實施力度。
6、促進解決“三農”融資難
財政部將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
做好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財政工作,財政部的涉農傾斜也不少。例如,將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促進解決“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
今年,財政部將重點在“扶貧”上做文章。強化財政綜合扶貧投入體系,財政支農投入新增部分重點用于扶貧開發,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積極吸引金融資金、社會資金參與,多渠道增加扶貧開發資金。
深入推進財政扶貧機制創新,針對不同原因、不同類型的貧困,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通過支持易地安置、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就業能力培訓和就業對接服務、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等,支持解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重點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特別是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
7、農村留守兒童將得到更多關愛保護
民政部協助制定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
民政部的工作一直與保障和改善民生緊緊相連。2016年,在改善農民民生上,民政部亦是提出了方方面面的舉措。
在減災救災方面,要協調制定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方案。推進應急救助、過渡期救助、倒損農房恢復重建救助、冬春救助等環節精準化、規范化、標準化。推進多災易災的地市級和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創建1200個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支持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救災工作。
在社會救助方面,要健全城鄉統一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制定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支持政策。指導農村低保標準低于扶貧線的地區逐步提高標準。
推進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體系建設。落實無戶口長期滯留人員戶口辦理政策。
啟用全國救助尋親網。協助制定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統籌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聯合開展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摸底排查。推動部門間婚姻信息核證共享。整合升級打拐解救兒童尋親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