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松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于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目
錄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
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松口蘑(松茸)、口蘑、紅菇、靈芝、蟲草、松露、白靈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于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1.食用菌可供人類食用的大型真菌。具體地說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質(或膠質)子實體或菌核類組織并能供人們食用或藥用的一類大型真菌。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達12萬余種,能形成大型子實體或菌核組織的達6000余種,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種,能大面積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種。食用菌在分類上屬于菌物介真菌門,絕大多數屬于擔子菌亞門(如平菇、香菇),少數屬于子囊菌亞門(如羊肚菌)。中國食用菌資源十分豐富,據卯曉嵐(1988)統計,中國已知的食用菌約657種,它們分屬于41個科、132個屬,其中擔子菌620種(占94.4%),子囊菌39種(占5.6%)。2000年統計中國的食用菌達938種,人工栽培的50余種。
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淺色的菌絲體在含有豐富有機質的場所生長。條件適宜時形成子實體,成為人類喜食的佳品。菌絲體和子實體是一般食用菌生長發育的兩個主要階段。各種食用菌是根據子實體的形態如:菇形、菇蓋、菌褶或子實層體、孢子和菇柄的特征,再結合生態、生理等的差別來分類識別的(見層菌綱、木耳目、銀耳目、傘菌目)。憑經驗區別野生食用菌和毒菇時,也是以子實體的外形和顏色等為依據。有些食用菌生長在枯樹干或木段上,如香菇、木耳、銀耳、平菇、猴頭、金針菇和滑菇;有些生長在草本植物的莖稈和畜、禽的糞上,如蘑菇、草菇等;還有的與植物根共同生長被稱為菌根真菌(見菌根),如松口蘑、牛肝菌等。以上特性也決定著各種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生態條件中的分布。食用菌在菌絲生長階段并不嚴格要求潮濕條件,但在出菇或出耳時,環境中的相對濕度則需在85%以上,而且需要適合的溫度、通風和光照。如蘑菇、香菇、金針菇、滑菇、松口蘑等適合在溫度較低的春、秋季或在低溫地帶(15℃左右)出菇;草菇、木耳、鳳尾菇等則適合在夏季或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高溫條件下結實。
中國的食用菌資源豐富,也是最早栽培、利用食用菌的國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記載。至少在800多年前香菇的栽培已在浙江西南部開始。草菇則是200多年前首先在閩粵一帶開始栽培。這些技術一直流傳至今。
菇類的蛋白質含量一般為鮮菇1.5-6%、干菇15-35%,高于一般蔬菜,而且它的氨基酸組成比較全面,大多菇類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其中蘑菇、草菇、金針菇中賴氨酸含量豐富,而谷物中缺乏,賴氨酸有利于兒童體質和智力發育,金針菇在日本更是稱為"增智菇".菇類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多種具有生理活性的礦質元素。如VB1、VB12、Vc、Vk、VD及磷、鈉、鉀、鈣、鐵和許多微量元素,可以補充其它食品中的不足。
食用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幾倍到幾十倍。如鮮蘑菇含蛋白質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蘿卜的6倍,蘋果的17倍。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質相當于 2公斤瘦肉,3公斤雞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量。食用菌中賴氨酸含很豐富, 含有組成蛋白質的18種氨基酸,和人體所必需的8種微量元素。谷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賴氨酸,食用菌中含量也相當豐富。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約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體健康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食用菌還含有維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 都高于肉類,草菇Vc含量為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香菇的17倍。香菇Vd原含量高達128國際單位,是紫菜的8倍,甘薯的7倍,大豆的21倍。VD原經紫外線照射可轉化為VD,促進對鈣的吸收。 食用菌還富含多種礦質元素:磷、鉀、鈉、鈣、鐵、鋅、鎂、錳、等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銀耳含有較多的磷,有助于恢復和提高大腦功能。香菇、木耳含鐵量高。香菇的灰分元素中鉀占65%,是堿性食物中的高級食品,可中和肉類食品產生的酸。
食用菌不僅味美,而且營養豐富,常被人們稱作健康食品,如香菇不僅含有各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治療高血壓的作用,還發現香菇、蘑菇、金針菇、猴頭中含有增強人體抗癌能力的物質。
食用菌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質如:高分子多糖、β-葡萄糖和RNA復合體、天然有機鍺、核酸降解物、cAMP和三萜類化合物等對維護人體健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食用菌的藥用保健價值有:
①抗癌作用:食用菌的多糖體,能刺激抗體的形成,提高并調整機體內部的防御能力。能降低某些物質誘發腫瘤的發生率,并對多種化療藥物有增效作用。此外栗蘑中富含的有機硒,可作補硒食品,若長期食用,幾乎可以防止一切癌變。
②抗菌、抗病毒作用。
③降血壓、降血脂、抗血栓、抗心律失常、強心等。
④健胃、助消化作用。
⑤止咳平喘、祛痰作用。
⑥利膽、保肝、解毒。
⑦降血糖。
⑧通便利尿。
⑨免疫調節。
以食用菌為原料生產加工的保健食品、保健飲料、酒及藥品大量用于醫療臨床及投入保健品市場。因此,食用菌作為一種綠色食品日益受到各國人民的重視,現將食用菌的藥用保健價值分述如下:
食用菌的抗癌作用主要來自食用菌中的多糖體,這類化合物雖對腫瘤細胞沒有直接的殺作作用,但能刺激抗體的形成,提高并調整機體內部的防御能力。此外,食用菌還能降低某些物質誘發腫瘤的發生率,并對多種化療藥物有增效效應。Sasaki等(1971)發現,從樹舌子實體中分離的多糖G—2可抑制小鼠S—180肉瘤生長。李旭生等發現,靈芝菌絲提取物(GLP)對C3H小鼠的肌性纖維惡性腫瘤有抑制作用,而且對此腫瘤細胞的肺轉移病灶也有抑制作用。銀耳多糖的抗腫瘤作用首見于Ukai等(1972)的報道,發現銀耳多糖對鼠S—180肉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周愛如等(1987)發現,腹腔注射銀耳多糖能明顯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生長,并顯著抑制腹水癌細胞DNA合成速率。Chihara等(1969)首先發現香菇的熱水提取物能抵制小鼠S—180肉瘤生長,以后從其中獲得香菇多糖(Lentinan),不僅抵制腫瘤生長而且還能預防化學性和病毒致瘤物的致癌作用。在日本自古以來就把栗蘑作為野生草藥用于治療胃癌、食道癌、乳腺癌,栗蘑的抑制作用主要是β—D—葡聚糖。此外,栗蘑中富含有機硒,可作為補硒食品,若長期食用,幾乎可以防止一切癌變。云芝多糖(PSK,商品名Krestin)、云芝多糖肽(PSP)、茯苓多糖和羧甲基茯苓多糖、裂皺菌多糖(Schizophyllan)、豬苓多糖等也有抗腫瘤作用,對實驗動物的移植性腫瘤有抑制作用。
抗菌病毒
冬蟲夏草(Crodyceps sinensis)含有蟲草素(Cordyeepin),能抑制葡萄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肺炎球菌、鼻疽桿菌、豬出血性敗血癥桿菌的生長。對石膏樣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及須瘡癬菌等致病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翹鱗香菇(Lentinus squarrosulus)產生的抗生素能抑制木硬孔菌(Rigidoporus Lignosus)、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及枯草桿菌的生長。牛舌菌(Fistulina hepatica)的發酵液中含有抗真菌的抗菌素—牛舌菌素,(Armillariella mellea)的發酵液中有四種可溶于氯仿的抗生素(酚類化合物),對革蘭氏陰性細菌、真菌和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香菇中雙鏈核糖核酸(d—RNA)能使小鼠體內誘導生成擾素,并進一步阻止鼠體內流感病毒(A/SW15)和兔口炎病毒的增殖。另據日本藥學會第八個五年計劃113次年會報告,灰樹花(Grifola frondosa)多糖對HIV有抑制作用。
心血管
①降血壓:雙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中含有多量酪氨酸梅,長根菇(Oudemansiella radicata)發酵液中含有小奧德蘑酮(Oudenone),香菇含有的酪氨酸氧化酶都有降血壓作用。②降血脂:干香菇中分離出香菇素(Lentincain)含有兩種組分。有明顯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較著名的降血脂藥物安妥明要強10倍。用香菇素喂大白鼠,則血漿膽固醇含量可減少25%-28%。用靈芝制劑給實驗性動脈硬化的家兔灌胃,可使血漿膽固醇及β-脂蛋白明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脂質沉著的程度和范圍也較對照明顯減輕。高血脂患者用人工蟲草膠囊治療,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率在60%左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升率在70%,取得較好的療效。③抗血栓: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含有一種阻止血凝固的物質,該活性物不影響(14C)花生四烯酸合成凝血惡烷。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含有腺嘌呤核苷,是破壞血小板凝集的物質,它可以抑制血栓形成。靈芝可以改善血液的粘度,增加微循環血流,顯示出預防血栓形成的功效。對心臟病、腦血栓具有臨床治療價值。④抗心律失常、強心作用:靈芝培養物的提取濃縮物對離體蛙心和戊巴比妥鈉抑制的心臟具有明顯的強心作用。靈芝酊劑或菌絲的乙醇提取物及水溶性多糖也有明顯的強心作用。茯苓的水、乙醇及乙醚提取物對離體蛙心都有強心及加速心率的作用。冬蟲夏草能對抗氯化鋇、烏頭堿所致大鼠心率失常,也能對抗哇巴因過量所致的心率失常,延長心率失常的潛伏期和縮短持續時間。
健胃助消化
猴頭菇(Hericium erinaceus)對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慢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胃癌、食道癌也有一定療效。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有健胃補脾、助消化、理氣化痰等功效,用以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氣短等疾病。毛頭鬼傘(Coprinus comatus)子實體有助消化和治療痔瘡之功能。
止咳平喘
冬蟲夏草有明顯的擴張支氣管作用,并可明顯增強腎上腺素擴張支氣管平滑肌作用,但對組胺引起的氣管平滑肌收縮無對抗作用。據日本報道,靈芝有抗過敏作用,對過敏性哮喘有療效。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能化痰、止咳、定喘、調氣、平肝陽,民間用于治療老年人咳嗽、氣管炎。銀耳糖漿治療慢性氣管炎的有效率在85%左右,顯效以上占47%,并具有一定的鎮咳、祛痰、平喘作用。
利膽保肝
發光假蜜環菌又稱亮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用于治病是中國首創,它含假蜜環菌甲素(ArmillarisinA)系香豆素類化合物,是治療膽道感染的一種有效成分。假蜜環菌對于治療膽囊炎、急性或慢性肝炎和遷延性慢性肝炎有一定的效果。云芝、樹舌和雙孢蘑菇都具有保肝功能。變綠紅菇(Russula virescens)有明目、瀉肝火、散內熱等功效。冬蟲夏草對四氯化碳導致的大鼠肝纖維化有防治作用。
降血糖
靈芝和茯苓都具有降血糖作用。Hikino和Tomod等發現,從靈芝子實體中提取的多糖B和多糖C及一些靈芝雜多糖均有降血糖作用。銀耳多糖和銀耳孢子對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有明顯的預防作用。對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猴頭多糖亦有一定的降血作用。
通便利尿
擬小牛肝菌(Boletinus asiayicus)有瀉下通便之功效。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菌核能利水滲濕。茯苓(Poria cocos)菌核的醇提物具有利尿作用,臨床多用于利水消腫。茯苓的利尿作用與影響腎小管對NA的重吸收有關。茯苓促鈉排出的有效成分為茯苓酸(Pachymicacid)。
免疫調節
靈芝類制劑(包括靈芝多糖類)、銀耳多糖、銀耳孢子多糖、香菇多糖、香菇菌多糖、云芝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豬苓多糖、蜜環菌多糖、冬蟲夏草制劑等均能增強小鼠及注射免疫抑制小鼠或荷瘤小鼠的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從而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同時這些多糖還增強細胞免疫功能、體液免疫反應和促進細胞因子產生。遲發型超敏反應是檢測機體免疫功能的一個經典方法。靈芝多糖、樹舌多糖、松杉樹芝多糖、香菇多糖、銀耳多糖、云芝多糖K(PS-K)、云芝多糖肽(PSP)、發酵生產的云芝多糖(KS-2)、裂褶菌(胞內和胞外)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等均能增強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氟苯致敏的正常小鼠的遲發型超敏反應(DTH)。
靈芝、紫芝、蜜環菌、冬蟲夏草和猴頭菌等均具有鎮靜作用,可治神經衰弱。黑木耳有益氣補血、止血、止痛、活血等功效。毛木耳有益氣強身、活血、止血和止痛之功效。由于木耳、銀耳具有凝血、止血、補血、活血的功能,所以也是治療婦科疾病的良藥。金針菇每百克氨基酸總量達20.9g,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總量的44.5%,特別是精氨酸、賴氨酸的含量高于其它食用菌的含量。因此,金針菇能促進兒童的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日本稱金針菇為“增智菇”。靈芝能滋補強壯、扶正固本。《本草綱目》記載“久服,輕身不老延年”。長裙竹蓀(Dictyophora indusiata)和短裙竹蓀(Dictyophora duplicata)的煮沸液可防佳肴變質,若與肉共煮,也能防腐。濃香乳菇(Lactarius camphoratus)與食物共煮或研成粉拌入食物可防止食物變餿。在歐洲其粉末用作食品風味添加劑。
綜上所述,由于食用菌有多種抗病治病的藥用保健價值,現已引起國內外許多研究學者重視,逐漸有食用擴大轉入藥用研究及藥用開發研究。在國內外都出現了不少新產品,除制成各種保健茶、保健飲料外,還可制成多種煎劑、片劑、糖漿、膠囊或研末服用,有的還制成針劑、口服液等。另外,對食用較多的擔子菌,現已發現他對人體腫瘤有顯著抑制作用的就有60多種。因此,從可實用的孢子菌中尋找新的抗腫瘤藥物或其它藥物具有重要意義,把真菌的食用與藥用相結合起來,對食用菌的進一步開發更具有實踐意義。
菌種的生產仍是采用三級制種方法.即母種,原種,生產種.要想生產出合格的菌種,必須先培育出母種,而后由母種制成原種,由原種制成生產種.而后用生產種轉接成栽培袋,再進行出菇管理.
1,母種:又叫一級種,用直徑18-22cm的試管制備。常用配方:去皮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10-20克,水1000毫升,先把土豆去皮稱重,切成小塊煮至熟而不爛,過濾加水至1000毫升,再把瓊脂剪成小段,放入鍋內,邊攪邊煮,待瓊脂溶化后加入葡萄糖,由于瓊脂質量各有不同加入份量要看情況而定,裝管前取一小勺浮在涼水中冷卻觀察其硬度適合然后分袋試管,用棉花塞塞住試管口,放入小高壓鍋內滅菌,當壓力表達到1.5個壓力時,再滅菌30分鐘,取出試管放成斜面,放置2-3 天后,無雜菌感染再放入接種箱內接種,接了種的試管放入培養室內進行培養,溫度要求25℃左右,相對濕度75%以下。
2,原種:二級種,一般采用原種瓶和罐頭瓶.培養料不要裝的太滿,裝至瓶肩.原種的制備多采用谷粒種,鋸沫種和棉子殼種。
①谷料種:用玉米、小麥為原料,精選后煮沸,使種子變軟即成,不要煮的太熟,開花.熟后離火泡5分鐘(不開蓋而能吸足水份)而后裝瓶,用小型或中型高壓鍋滅菌,放至溫度25℃左右接入母種,放培養室內培養.一般25-30天即成。
②木屑種:木屑78%、麥麩20%、石膏1%、糖1%、料:水=1:1.3,拌勻裝瓶,滅菌,接種培養。一般25-30天即成。
③棉子皮:因棉子皮各種營養豐富,一般不需要加其它物質,只加1%的糖和石膏,用料1.3-1.5倍的水拌勻即可,而后裝瓶,滅菌,接種,培養即可。
推薦通用配方:木屑(或秸稈粉或棉籽殼)80斤,糠麩6斤,糖0.5斤,菇耳壯1.6兩,石膏1斤
3,生產種:可用木屑,玉米,棉籽皮,菌草,麥秸等為原料,根據所栽培的品種,采用不同的配方,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直徑15-28cm塑料袋裝料,然后用常壓滅菌鍋滅菌,達到100℃后,再維持100℃8-10小時.待袋稍涼后出鍋,使栽培袋溫度降至25℃左右再用原種接種,而后放到培養室的培養架上培養。
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認識了食用菌的生長規律,改進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絲自然傳播的生產方式。人工培養栽培種的菌絲,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獲得高產的可能性。有些國家還建成了年產鮮菇千噸以上的工廠。1950年還發展了既供觀賞又供食品的家庭種菇和用菌絲體液體發酵生產食品添加劑的技術。中國廣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銀耳、平菇、滑菇等7類,1982年總產量約15萬噸,在掌握選育優良品種、改進制種和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食用菌的發展速度正迅速提高。科學家們預言,21世紀食用菌將發展成為人類主要的蛋白質食品之一。
2005年中國食用菌的總產量達1200萬噸,居世界第一,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種植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全國最大食用菌生產基地是古田縣,該縣食用菌生產量大,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是中國食用菌之都。尤其是銀耳(白木耳)產量占全國的90% [5]? 。
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受此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所以對國內市場更要加大宣傳力度及產業整合,擴大消費群體,提高消費總量,以拉動生產;對國際市場關鍵是提高產品各層面質量,以求增加國際市場占有份額。
中國大農業的發展是三色農業,即綠色農業,藍色農業和白色農業。綠色農業就是如何科學的巧妙的利用光合作用來提高糧食作物和蔬菜,果樹及花卉的產量和品質。藍農業就是開發海洋,利用科學技術從海洋里生產出更多的海菜和海鮮產品。白色農業就是微生物農業,即食(藥)用菌產業。這個小生物,大農業有著廣闊的前景,它不僅能解決人們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質,而且還能用于醫藥上解決與人們生命相關的重大疾病問題。
從整個發展趨勢看,將來的菌業可能成為一個獨立產業.從大農業的角度來看,將來要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和菌類.從食用菌價值上來看,食用菌將成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質的來源.如風尾菇和牛肉,豬肉含的各種成份基本相似.從銷售情況看,食用菌的銷售量大幅度增加,如日本近20年消費量增加了223倍。因此而言,食用菌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很大,加之地方各級政府重視,栽培原料豐富,技術容易掌握,未來的食用菌產業將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成為廣大農民朋友脫貧致富的好項目。
根據食用菌的發展情況,未來的食用菌將會出現以下幾種可能情況:
1,由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發展.為了保證菇農的穩定收入,菇農要適應市場要求,一種品種價格銷量不好,另外的品種可以補充。
2,從生產方式上由人工向機械化發展.因為人工的代價會越來越高,加之難以保證質量,所以必須向機械化發展。
3,從小規模向大規模發展.小的規模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就是群眾經常所說的"生意要成樁",這樣才能吸引大量的客商來本地收購,銷售.才能保證市場的產品不積壓。
4,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菇農生產出不僅是大量產品,而且保證質量,如香菇要多產花菇和厚菇,農藥含量不能超標等。就從平菇而言,日本要求平菇不是大而厚,而是小而厚,只有5分錢人民幣那么大。
5,從季節性栽培到全年型栽培.為了提高經濟收入,一年只在旺季生產很難保證菇農的效益,而且大量的機械設備閑至,相對就減少了收入,可以采取多品種,多季節的栽培方法,保證每年各個季節都有菇出售。
6,從平地向立體化栽培.菇棚不只是地面上種植,而要搭架分層種植,以便充分利用空間。
7,從木材,料食向農副產品.下腳料和菌草上發展.根據國家森林法,木材的砍伐要限量并要有計劃,所以有木材和鋸沫為原料的品種要及時更換,可用農副產品下腳料和種植菌草來滿足菌類生產的需要。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改變,國內市場潛力很大,加之中國又是食用菌出口大國.中國每人每年吃2斤食用菌,就可以增加銷售收入80多個億,由此可看菇類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并不是每一個菇農生產者都有很大的收入.為了保證菇農的經濟收入,發展食用菌還必須認真的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工作,以確定你種植的品種和生產規模.應做好以下幾項調查:
1,做好本地市場調查與分析:根據當地市場的容量和飲食習慣,確定生產規模和種類。
2,做好國際國內市場調查.國內市場可根據你離城市的遠近,所需的品種和數量,價格,國際市場可根據外貿,海關提供信息,簽定合同,確定生產種類和規模。
3,生產因素和調查.在做好市場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氣象條件,能否生產,生產原料和來源,價格,距市場的遠近,土地,勞力資源是否充足,來確定生產與否。在食用菌生產之前,需要做好市場調查和生產因素的調查,而后進行匯總分析,成本核算,市場預測,計算出成本和收益,再開始生產。
案例一
近日,貴州省貴安新區湖潮鄉蘆貓塘村村委會,在湖潮鄉盈盛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辦公室,參加第一批食用菌示范種植的12戶村民分到了第一筆紅利9544元。
食用菌種植是蘆貓塘村今年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大舉措,主要在蘆貓塘村大坡腳組示范種植,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第一批示范種植14000棒菌包,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今年3月19日開始種植,4月20日左右開始采摘食用菌。
據了解,蘆貓塘村是第一次示范種植食用菌,每戶種植875棒。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經過1個多月,如今村民已經采摘食用菌120多公斤。
湖潮鄉盈盛食用菌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股東之一張慶富介紹,因種植食用菌的時間差及室內光照等因素,采摘食用菌的時間有區別。
目前,從第一批示范種植和分紅情況看,此次蘆貓塘村的食用菌種植很成功,蘆貓塘村已經著手準備第二批食用菌種植,計劃種植10萬棒食用菌包,帶動蘆貓塘村村民共同致富。
案例二
近日,走進貴州大營鎮星進村食用菌產業第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實施主體框架建設中。
據了解,星進村食用菌種植項目將年投放菌棒447萬棒,年產鮮菇670萬斤。目前,第一期已建大棚40個,共投入菌棒30萬棒,已投產香菇4000余斤。第二期已流轉土地220畝,已完成40個大棚主體框架建設。村民吳子慶由于工傷致使勞動能力減弱,食用菌產業發展起來后,他被安排到基地里務工,不僅每年能夠拿到土地流轉費,每天還能得到80元的勞務費。
安順市紫云自治縣大營鎮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企業+鎮、村級公司+貧困戶”模式,在全鎮規劃發展食用菌產業700萬棒,在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和壯大扶貧產業的同時,不斷增強了當地貧困農戶的脫貧信心。
除星進村外,大營鎮還在大營村、聯八村、大巖村、三合村建設食用菌大棚,將食用菌產業實行集中建設、集中生產,便于管理,還能夠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更好的讓農戶們參與進來,極大的提高了農戶生產積極性,帶動農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