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除蟲菊酯
除蟲菊酯是一類能防治多種害蟲的廣譜殺蟲劑,其殺蟲毒力比老一代殺蟲劑如有機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提高 10~100倍。擬除蟲菊酯對昆蟲具有強烈的觸殺作用,有些品種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沒有內吸作用。其作用機理是擾亂昆蟲神經的正常生理,使之由興奮、痙攣到麻痹而死亡。擬除蟲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濃度低,故對人畜較安全,對環境的污染很小。其缺點主要是對魚毒性高,對某些益蟲也有傷害,長期重復使用也會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
1.1 ? 除蟲菊酯來源
白花除蟲菊, 菊蒿屬(Tanacetum)數種植物的統稱,原產于亞洲西南部;芳香頭狀花序研磨成粉末,可構成殺蟲劑的活性成分,稱為除蟲菊精或除蟲菊。這類植物過去被視為單獨的一屬——除蟲菊屬(Pyrethrum)。典型種為多年生的紅花除蟲菊(T. coccineum),其深玫瑰紅色的大型舌狀花環繞著中央黃色的管狀花盤,整個頭狀花序著生在不分枝的莖頂;葉具細缺刻。現代變種的舌狀花還呈現出白、淡紫以及各種深淺的紅色。
2 ? 白花除蟲菊
白花除蟲菊, 菊蒿屬(Tanacetum)數種植物的統稱,原產于亞洲西南部;芳香頭狀花序研磨成粉末,可構成殺蟲劑的活性成分,稱為除蟲菊精或除蟲菊。這類植物過去被視為單獨的一屬——除蟲菊屬(Pyrethrum)。典型種為多年生的紅花除蟲菊(T. coccineum),其深玫瑰紅色的大型舌狀花環繞著中央黃色的管狀花盤,整個頭狀花序著生在不分枝的莖頂;葉具細缺刻。現代變種的舌狀花還呈現出白、淡紫以及各種深淺的紅色。
株高可達30~60cm,全株被有白色絨毛。根出葉叢生,具長葉柄。6月份抽出花莖,下部著生少數葉片,頂生頭狀花序,四周為一層白色或紅色舌狀花,花冠長約1cm,先端呈3裂,為雌性花;中央有多數黃色管狀花,先端呈5裂,為兩性花;瘦果狹倒圓錐形,有4~5縱棱,冠毛短。
多年生草本。全株淺銀灰色,被貼伏絨毛,葉下面毛更密。莖單生或少數簇生,不分枝或分枝;葉銀灰色,有腺點,基生葉長達10厘米-20厘米,有長葉柄,葉片卵形或矩圓形,沿有翅的羽軸羽狀全裂;一回羽片或掌狀再淺裂或深裂,末回羽片條形至矩圓狀卵形,頂端鈍或短漸來。頭狀花序單生莖枝頂端,排成疏散不規則傘房狀,異形;外層總苞片無膜質邊緣異色,內層總苞片有寬而光亮的膜質邊緣,頂端有加寬的附片;舌狀花白花。瘦果有5條-7條縱肋。
3 ? 除蟲菊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 通常以播種分株繁殖,無特殊要求,春秋兩季均可。
2.栽培 作藥用栽培,應經常澆水,施肥,通常以復合肥為宜。在開花前早春可施磷肥,花期為氮肥,可提高產量。花采收以后,隨即追施磷鉀肥,同時要注意銹病、葉病和菌核病,在高溫下莖葉易枯黃,注意防治。若作觀賞栽培管理較為簡便。
殺蟲作用:除蟲菊對多種昆蟲如蚊、蠅、臭蟲和蟑螂等有毒殺作用。昆蟲接觸除蟲菊素后1-2分鐘內即出現過度興奮、運動失調、迅速被擊倒和麻痹。但亦有部分昆蟲可于1天后復蘇。除蟲菊是典型的神經毒,直接作用于可興奮膜,干擾膜的離子傳導,主要影響神經膜的鈉通道,使興奮時納傳導增加的消失過程延緩,致使跨膜鈉離子流延長,引起感覺神經纖維和運動神經軸突反復活動,短暫的神經細胞去極化和持續的肌肉收縮。高濃度時則抑制神經膜的離子傳導,阻斷興奮。
3.1 ? 除蟲菊栽培技術:選地整地
宜選擇涼爽、干燥、通風、土質疏松的中性或微堿性土壤種植。一般低丘陵山區、平原均可種植,重酸性土壤的山區不宜種植,過黏或低塵地也不宜種植。栽種應在秋作物收割后及時翻耕,耕深約0.33米,做成寬1~1.33米、溝寬0.33米的畦。每畝施足50~70千克復混肥作底肥,耙勻待播。
3.2 ? 除蟲菊栽培技術:育苗
播種時間:春播2~4月份,秋播8~11月份。播前1周,將種子用水浸5~6小時,待吸水膨脹后內泥地催芽5~6天,約有20%的種子萌發時再加適量細土拌勻播種,家庭園藝的朋友,可以用紙巾催芽。播后撒一層泥灰,用木板輕壓一遍,上面用稻草覆蓋,經常灑水,保持地內濕潤,干旱季節育苗需要搭棚,白天蓋上,晚上揭去。育苗的種子使用量為每畝50克,一般15天后即可出苗。
3.3 ? 除蟲菊栽培技術:移栽
苗高6.6~10厘米即可移栽,移栽要深耕細作,施足基肥。移栽前將苗床淋透水,小苗多帶泥土,易于成活。栽時按株行距0.33~0.5米開穴,施入過磷酸鈣和焦泥灰(草木灰也可),每穴栽1株,覆土不宜過厚,以利分蘗芽生長,除蟲菊栽后第一年產量稍低,第二、三、四年為產量高峰年,第五年后產量下降,需要更新。更新方法除播種法外,還可采取分株法,即在9~10月間的陰雨天,將母株分成4~5株,按每穴1株栽植。也可以采取插枝法,即在3~4月間,選擇生長2~3年的母株,把莖切斷后插入土內,上蓋稻草,并要經常澆水,直至萌根成活。
3.4 ? 除蟲菊栽培技術:施肥
移栽后10天左右施糞肥一次,隔半個月再施一次,每次每畝施用1000千克,促使迅速提苗生長。以后每年施肥三次,小雪前應施足肥,每畝施過磷酸鈣20千克,鈣鎂磷肥15千克,泥灰(草木灰、土雜肥)1000千克。立春后施一次抽薹肥,每畝施人畜糞水1500千克,并用磷酸二氫鉀100克,尿素500克,摻水50千克,在離根6.6厘米處打穴施下,不可直接施入根部。在采完花后需再施一次肥。
3.5 ? 除蟲菊栽培技術:松土與間作
移栽成活后應淺松土一次,以后每年3、4、7月上旬和冬季各松土除草一次。7月松土前應把老莖稈在離地面3.3厘米處割去。種植除蟲菊的地塊第一、二年內空地面積較多,可間作玉米等作物,以提高復種指數。
3.6 ? 除蟲菊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除蟲菊沒有蟲害,病害也較少。溫度高、濕度大或施肥過多時可引發銹葉病和菌核病,一旦發生病害,可拔除病株并用50%托布津粉或石灰粉進行病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