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深秋、初冬時節,桐鄉農村到處繁華如雪,彌望皆白,清香四溢。桐鄉被譽為“百花地面”,實在是名實相副。
目
錄
每年的深秋、初冬時節,桐鄉農村到處繁華如雪,彌望皆白,清香四溢。桐鄉被譽為“百花地面”,實在是名實相副。
出產在桐鄉的白菊花,花瓣潔白如玉,花蕊燦如黃金,色香高雅,味甘性涼,藥食同源,不愧為菊中珍品。明末清初杰出農學家張履祥所著《補農書》總曾提到“吾里不種棉花,亦有以此為業著”,可見,桐鄉栽培白菊花當時已達到一定的規模。
杭白菊是桐鄉傳統特色優勢農產品之一,指生長在桐鄉地域范圍內,并按照傳統工藝或蒸汽殺青、氣流干燥新工藝生產的產品,具有“色玉白、氣清香、味甘醇、花型美”品質特征。
白菊花既然產于桐鄉,為何稱其為“杭白菊”呢?據傳,早在民國初年,桐鄉的白菊就被當時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汪裕泰在上海南京路上開有‘汪裕泰第四茶號’的店鋪)轉手銷往南洋各國,譽滿海內外。而桐鄉本地的菊商朱金倫也因此得益匪淺。朱金倫從農民手里把曬干的菊花收購進來,經過精心處理,加工和包裝,并按茶商汪裕泰的要求,貼上商標和產品說明,然后通過茶商轉賣給南洋商人梁老板。徽幫茶商汪裕泰是個精明的老板,他熟諳商界競爭之道,為了防止南洋商人甩掉他這個中間商,就吩咐朱金倫,在所有桐鄉出去的白菊花封包上,都貼上“杭州西湖金輪茶莊出品”的字樣。后來,精明的梁老板果然使出“過河拆橋”的伎倆,他撇開汪老板直接來杭州尋找“西湖金輪茶莊”,當然,他是找不到的。但從此桐鄉的白菊花就冠上了“杭白菊”的名稱了,一直沿用至今。
1、杭白菊、胎菊均具有清熱降火清肝明目等功效,可替代茶葉作為日常菊花茶沖泡飲用,是居家、辦公、酒樓、茶館及各種會所不可缺少的飲品之一。胎菊和杭白菊是產量最大、廣為接受的菊花飲品。
2、杭白菊、胎菊功效穩定價格適中,是最常見的飲用菊花,雖然均可作為藥用菊花,但在功效、外形、加工工藝及口感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
3、杭白菊未開放的花蕾叫做胎菊(也稱蕾菊),10月末第一批采摘質量最好的是名符其實的胎菊王。胎菊是杭白菊中的上品,一般作為禮品的都是用胎菊。花蕾全部開放后采摘下來的就是杭白菊。杭白菊亦名小湯黃、小白菊,為桐鄉地區的特產。它與安徽的滁菊、亳菊,河南的鄧菊,都是中國馳名的茶用菊。
4、盛開的杭菊中間有深色花心;未盛開的杭白菊稱作胎菊,顆粒米黃色,大小均勻,緊湊。
5、杭白菊是經過蒸熟后曬干的,所以看起來是粘在一起的餅狀;第一次在杭白菊花朵未完全張開的時候摘收下來的為胎菊,前兩次采摘的質量最好,經干燥加工出來后為特級花選用的是頭序花蕾初開的嫩芽,精心的蒸制,烘焙而成,具有獨特的味道.以它的稀少而頗為珍貴。
6、杭菊本身含糖份,聞上去有些甜,且經過蒸曬,沖泡后茶水也略有甜味兒,因此口感比較平和,尤其是胎菊,湯色淡黃,如淡淡的茉莉花茶,并無顯著的苦澀味。
7、胎菊一般要高于杭白菊和貢菊的價格,品質相對來說要好一些,是送禮的首選佳品。
杭白菊具有養肝明目、清心、補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以及調整血脂等功效。
我就是做杭白菊產業工作的,這個問題我可以明確的回答,是開放到一半,我們土稱叫娃娃菊的營養價值更高,胎菊還處于花苞狀態,成長都沒有完全,營養價值怎么可能會高。完全開放的話,放在十年前,我肯定會說完全開放營養價值最高,但是現在空氣污染比較嚴重,完全開放后很容易收到雨水中的粉塵污染,所以將開未開的娃娃菊營養價值最高。(胎菊是無法入藥的,藥用價值不夠)另外,商人炒作胎菊只是為了方便摻假。成長于原產地桐鄉的杭白菊和生長于其他地方的白菊,在成花品相是有很大差別的,而在花蕾階段,摻假了很難分辨。本地菊花和外地菊花在鮮花收購價上要相差3到5元一斤。不良商人通過炒作胎菊的價值,不斷摻假,壓低鮮花收購價格,導致桐鄉當地菊農已經無法靠種植杭白菊生活了。今年桐鄉本地正宗杭白菊種植面積僅為1000畝,年產每畝僅為50公斤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