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長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環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發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類群.
目
錄
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長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環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發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類群.
國內分布:云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國外分布:朝鮮、日本、越南、泰國、老撾.
(1)水草枯萎
1.長期欠缺養份.
2.投入養份不均衡的肥料.
3.劣質基肥﹙化學肥料﹚燒灼根部,致根部無法吸收養份而枯死.﹙常見於纖弱敏感的水草.
4.欠缺鈣份而吸收大量的鎂素,導致根端枯死.(尤其欠缺丁鈣chitin).
5.使用過量的水溶性化學肥料,致水中濃度高於水草細胞內濃度時,滲透出水份而引起的脫水癥之葉,莖枯萎.
6.二氧化碳及光照量嚴重不足,造成光合作用不足致根部欠缺營養,根部腐爛後枯死.
7.長時間水溫上昇過度.﹙高於30℃﹚.
8.長時間未換水或過度換水致使之硝酸鹽含量過多.﹙尤其椒草類最忌硝酸鹽或水質遽變﹚.
9.底床砂表面長期間未清理攪動,污物沉積而鈣化,將表面阻塞,致底床內累積沼氣,床底腐化﹙厭氧菌活動區﹚將根部黑化乃至枯死.
10.移植時挾頭壓碎莖枯前端,致組織壞死,無法紮根收養份而腐爛.
11.超過水草壽命期.﹙例如:水芹菜﹚.
12.屬於休眠期的水草.﹙非枯死:溫帶性水草於冬季休眠,熱帶性水草於高溫時休眠﹚.
13.細菌性病變引起的枯死.
14.移入新缸的水溫超過水草適溫的5℃以上時.
15.使用化學藥劑,諸如魚病治療劑或投入過量的除藻劑.
16.嗜好低水溫、高光量的水草無法適應於高水溫、低水量的環境致使水草自根部開始植株枯死.
17.鱗莖屬的蒜草類,於移入當時未包裹過濾棉後栽植,以防鱗莖腐爛.
18.變更過濾器內的濾材或追加濾材時,因濾材的種類不同所引起的pH值,硬度變化的水質改變.
19.水中pH質過度的下降或鹽份濃度上昇時.
20.水中硬度有急速的下降或上昇時.﹙高硬度舊水的換水或投入硬度提高劑時﹚.
21.改變光源﹙更換新產品燈具8230;8230;光譜改變﹚與原度習慣的光譜相差過度時.
22.新株栽入時未以留株間間隔,成長後過於擁擠起因之絖照量不足﹙甚或完全未照射﹚致該部份葉片及根部枯萎.
23.根部發達的水草(浪草、水蒜、睡蓮、皇冠草等)需要充足的底床基肥吸收養份.底床的氧含量以0.55——1.0ppm之間最適水草根部生存.如果未在底床裝置加溫線,每月至少作一次底床表面的砂粒攪動以利嗜氧硝化菌生存.作為背景的長葉大柳或前景的鹿角草,在水草缸中是吸收硝酸鹽的功臣.
24.凡低水溫水草初移入時,應保持低水溫,待其適應生長後再予逐漸提昇水溫使其適應.未裝置水冷卻器或全天候開放冷氣的炎夏季節,盡量避免移植低溫水草.
(2)葉片呈黃色、透明狀而葉脈呈白色條紋且光滑
鐵素不足,宜礙葉綠素的形成.
(3)葉片淡化、白化、黃化
欠缺微量元素,尤其鐵、鉀、鎂.
養份不平衡.
銅素過剩引起的吸收鐵素能力受阻.
pH值高過7.2以上時,植物無法吸收養份,養致葉片淡 化黃化半透明溶化.
(4)葉尖及葉緣崩裂
鉀素欠缺.
(5)葉片彎曲、捲起狀
1.缺銅癥時,葉片不能平坦的伸展而成彎曲狀.
2.缺鉬癥時,葉片呈捲筒型.﹙尤其椒草類﹚
(6)較柔軟葉面有小孔洞
可能是蝸牛囓食.
放入8字娃娃即可解決此問題.但應同時放小草蝦,一來可幫助清除底床的污物,二來可供8字娃娃無蝸牛時的食物,以防偷襲魚隻.
(7)灰金色葉片
取自上游工場或農場水域的自來水中含鋅超量的水源,導致水草呈灰金色,即金灰色且帶光滑發亮的顏色.
(8)葉片赤褐化
長期欠缺鉀肥.
過量鐵驅散其化元素,因磷欠缺引起磷酸鐵沉澱,形成整株脫水,變成棕色或赤黑色水草.﹙俗稱臭火乾﹚.
不當的換葉,引起的底床表面鈣化﹙硬化成平塊堵塞水流﹚,導致底砂沼化的惡臭或黑變,因而根部欠缺氧氣,無法吸收養份的營養不良癥及缺氧癥(9)葉片有褐色小斑點使用劣質魚餌,且投餌過多而殘留底床,引起的水中氮素化合物含量,且未作正確的更換水,導致水中 的NO2、NO3含量過高,又pH值高於7.2時.
鉀、鎂元素欠缺,輕者葉尖及葉緣呈淺黃綠色,重者轉變為黑斑點.
銅元素過剩癥: 1 投入超量銅素. 2 投入多量的魚病藥硫酸銅後,未於7天內換水引起.
(10)葉脈硬化
水缸中磷含量高於0.15mg/l﹙劣質笥料或陸上型肥料﹚(11)枝初期約有一公分長的半透明狀,經過一段期間後轉為全透,然後整株斷裂而上部半株活存的葉莖浮於水面.
修剪水草移入作業中或購買水草裝袋時的動作不當,將莖枝折斷﹙骨折﹚而不察覺,移植後於折斷處逐漸腐爛.﹙但自折斷處至頂葉間以葉片吸收養份仍然存活﹚.
鉀肥欠缺癥:﹙有莖類水草尤甚﹚鉀對植物有強健莖枝或葉脈肥壯、減少挫折、倒伏的作用.
修剪水草移植作業中應使水草浮於水面上修剪,以防莖枝折斷.
取卸有莖水草時,手指夾住根底部,根底部向上而頂端葉向下的方式,防止莖枝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