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紅花形態
紅花是一年生草本。高(20)50-100(150)厘米。
莖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莖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無毛。中下部莖葉披針形、披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7-15厘米,寬2.5-6厘米,邊緣大鋸齒、重鋸齒、小鋸齒以至無鋸齒而全緣,極少有羽狀深裂的,齒頂有針刺,針刺長1-1.5毫米,向上的葉漸小,披針形,邊緣有鋸齒,齒頂針刺較長,長達3毫米。全部葉質地堅硬,革質,兩面無毛無腺點,有光澤,基部無柄,半抱莖。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為苞葉所圍繞,苞片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包括頂端針刺長2.5-3厘米,邊緣有針刺,針刺長1-3毫米,或無針刺,頂端漸長,有篦齒狀針刺,針刺長2毫米。總苞卵形,直徑2.5厘米。總苞片4 層,外層豎琴狀,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縊以上葉質,綠色,邊緣無針刺或有篦齒狀針刺,針刺長達3毫米,頂端漸尖,有長1-2毫米,收溢以下黃白色;中內層硬膜質,倒披針狀橢圓形至長倒披針形,長達2.3厘米,頂端漸尖。全部苞片無毛無腺點。小花紅色、桔紅色,全部為兩性,花冠長2.8厘米,細管部長2厘米,花冠裂片幾達檐部基部。
瘦果倒卵形,長5.5毫米,寬5毫米,乳白色,有4 棱,棱在果頂伸出,側生著生面。無冠毛。花果期5-8月。
2 ? 紅花粉的功效與作用
2.1 ? 紅花粉藥用
紅花的花入藥,通經、活血,主治婦女病。
性味:辛,溫。
①《開寶本草》:辛,溫,無毒。
②《湯液本草》:辛而甘溫苦。
歸經:入心、肝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二經。
②《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去瘀止痛。治經閉,癥瘕,難產,死胎,產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
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語,血結,產后諸疾。
②《開寶本草》:主產后血運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蠱毒下血。
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搗汁咽。
④《綱目》: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⑤《本草正》:達痘瘡血熱難出,散斑疹血滯不消。
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腫,安生胎,墮死胎。
成方功能
⑴紅藍花酒方(《金匱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氣止痛之功。
⑵桃紅四物湯(《醫宗金鑒》),養血,活血,逐瘀。與桃仁、當歸、川芎、生地黃、赤芍藥等同用。
⑶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等癥。
⑷通竅活血湯(《醫林改錯》),活血通竅,主治瘀阻頭面的頭痛頭昏,或白癜風,以及婦女干血癆,小兒疳積等。
⑸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活血行氣,祛瘀通絡,通痹止痛,主治氣血痹阻經絡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經久不愈。
⑹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活血祛瘀,疏肝通絡,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留于脅下,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入散劑或浸酒,鮮者搗汁。外用:研末撒。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中毒反應:主要表現為腹部不適、腹痛、腹瀉,甚或胃腸出血,腹部絞痛,婦女月經過多。主要與紅花對腸管及子宮有興奮作用有關。中毒發生時,有的可出現神志萎靡不清、震顫,嚴重者可致驚厥,呼吸先興奮后抑制,以至循環、呼吸衰竭;少數病人出現頭暈、皮疹和一過性尋麻疹等。與紅花對神經系統的興奮作用和過敏反應有關。紅花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誤用,二是用量過大。因此臨床上對孕婦應忌用,有潰瘍病及出血性疾病者應慎用用量(煎服)不宜大,以3~9g為宜。
用藥配伍
⑴用于冠心病,可與川芎、丹參等同用。
⑵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瘀血肋痛,癰腫及吐血而有瘀滯者,可與桃仁、乳香、沒藥等同用。
藥方選錄
①治女子經脈不通,如血膈者:好紅花(細擘)、蘇枋木(捶碎)、當歸等分。細切,每用一兩,以水一升半,先煎花、木:然后入酒一盞,并當歸再煎,空心食前溫服。(《朱氏集驗醫方》)
②治熱病胎死:紅花酒煮汁,飲二、三盞。(《婦人良方補遺》)
③治胎衣不下:紅花酒煮汁,飲二、三盞。(《產乳集驗方》)
④治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一兩。以酒一大升,煎減半,頓服一半,未止再服。(《金匱要略》紅藍花酒)[7]
⑤治一切腫:紅藍花,熟揉搗取汁服之。(《外臺秘要方》)
⑥治喉痹壅塞不通者:紅藍花搗絞取汁一小升,服之,以差為度。如冬月無濕花,可浸干者濃絞取汁,如前服之。(《海上集驗方》)
⑦治聤耳,累年膿水不絕,臭穢:紅花一分,白礬一兩(燒灰)。上件藥,細研為末,每用少許,納耳中。(《圣惠方》)
⑧治跌打及墻壁壓傷:川麻一分,木香二分,紅花三分,甘草四分。均生用,研末,黃酒送下。(《急救便方》)
⑨治褥瘡:紅花適量,泡酒外搽。(《云南中草藥》)
2.2 ? 紅花粉染色
古代可以染紅色的染料雖然還有茜草,但茜草為土紅、又需要較為復雜的媒染工序,
而紅花所染為“真紅”,而且可直接在纖維上染色,故在紅色染料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紅色曾是隋唐時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詩句“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況了紅花非同凡響的艷麗效果。根據現代科學分析,紅花中含有黃色和紅色兩種色素,其中黃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在古代無染料價值,而在現代常用于食物色素的安全添加劑;而紅色素易溶解于堿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產生沉淀,形成鮮紅的色淀沉積在纖維上,獲得具有一定牢度的紅色衣物。
古人采用紅花泡制紅色染料的過程如下:將帶露水的紅花摘回后,經“碓搗”成漿后,加清水浸漬。在中性條件下,黃色素溶解,用布袋絞去黃色素(即黃汁),這樣一來,殘花中剩下的大部分已為紅色素了。之后,再用已發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沖洗,進一步除去殘留的黃色素,即可得到含有紅色素的殘花餅。這種提取紅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稱之為“殺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時期就已傳到日本等國。如要長期使用紅花,只須用青蒿(有抑菌作用)蓋上一夜,捏成薄餅狀,再陰干處理,制成“紅花餅”存放即可。待使用時,只須用堿水或稻草灰澄清幾次,紅色素溶解出來,便可進行染色了。最后用烏梅酸性水處理一道,相當于固色,紅色淀生成,染色過程結束。“紅花餅”在宋元時期之后得到了普及推廣。
另外古代把紅花素浸入淀粉中,也可以做胭脂。
4 ? 紅花分類
紅花又有多個名稱,比如草紅花、紅藍花、刺紅花、藏紅花、西紅花,他們是一種藥材還是幾種藥材?本文向大家一一解答。
在中藥百草園中有兩種名為紅花的藥物,分別稱為紅花和西紅花,兩者藥性及功用雖然基本相同,但卻是兩種不同科屬的植物,價格也相差甚遠。
兩種藥品別名多
紅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干燥花,別名草紅花、紅藍花、刺紅花,性辛、溫,歸心、肝經,產于河南、新疆等地,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
西紅花是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番紅花的柱頭,別名藏紅花、番紅花。原產于歐洲及中亞地區,以前多由印度、伊朗等地經西藏傳入內地,故名為藏紅花。現在我國浙江、北京、江蘇等地也有少量可栽培,該藥性味甘微寒,歸心、肝經。
功效相似價不同
西紅花與紅花都有活血化瘀通經的作用,但西紅花力量較強,又兼涼血解毒之功,尤宜于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熱郁血瘀者。
西紅花臨床應用主要有兩點:
第一,用于血瘀諸證。西紅花有活血祛瘀功效,常用于血瘀所致的痛經、經閉、月經不調,產后惡露不凈、腰腹疼痛,腹中包塊疼痛,跌撲損傷腫痛,可單味煎服,也可與其他活血藥配用以增強藥力。如治痛經、經閉,配益母草、丹參等同用;治產后惡露不盡,與當歸、赤芍等同用。本品活血之中又有散郁開結功能,可用于各種痞結之證。
第二,用于溫病熱入營血引起的發斑、發疹。西紅花能涼血解毒,可單用或配清熱解毒之品,如大青葉、板藍根等同用;治麻疹熱盛血郁,疹透不快或疹出過密,疹色晦暗者,常與紫草、赤芍配伍同用。無論草紅花還是西紅花,孕婦均忌用。
功效相似的兩種紅花,價格為何存在不同呢?謎底就在西紅花的藥用部位上。西紅花屬鳶尾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沒有地上莖,其根似球狀,藥用部位是其花柱的上部及柱頭。因其產量很低,顯得緊缺珍貴。據統計,約2000多朵花只能產1克西紅花。一畝地產量只有1.5千克~2千克。
6 ? 紅花鑒定方法
由于西紅花藥源緊缺,價格昂貴,一些不法商販常常以假亂真,牟取暴利。為了防止上當受騙,這里給您介紹五種方法辨別西紅花的真偽。 1.取本品一小片放在玻璃片上,加稀硫酸1滴,真品四周先出現深藍色,漸變為紫色,后變棕紅色。
2.取樣品少許,浸入水中,真品水變為金黃色,水面無油狀漂浮物,若水呈現紅色,且水面有油狀漂浮物者為偽品。
3.取樣品少許,浸入水中,攪動,真品不易碎斷,若碎斷即為偽品。
4.取樣品少許,加碘酒一滴,真品不變色,若變藍色、藍黑色或紫色,則為偽品。
5.取樣品少許浸入水中,水被染成金黃色且直線向下擴散,用放大鏡觀察,真品一端膨大成喇叭狀,一側有裂縫(若頂端邊緣有細齒者為上品),否則是其偽品。摻偽的品種有西紅花的雄蕊、黃花菜染色、玉蜀黍的花柱、柱頭,紅花、蓮須等。
7 ? 紅花食療方法
紅花山楂酒:紅花15克,山楂30克,白酒250克、將紅花、山楂共入白酒中,浸泡1周后即可飲用。每次飲15~30克,每日2次。具有活血行瘀的作用,適用于血瘀型月經過少等癥。
紅花燉牛肉:牛肉500克,土豆500克,胡蘿卜30克,紅花10克,調料適量。將牛肉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與紅花同煮,待牛肉將熟時,再加入土豆塊和胡蘿卜塊、醬油、花椒、鹽、姜、蔥等,蓋鍋再煮,至牛肉煮爛時,即可食用。功用活血,消除疲勞,強壯身體。適用于疲勞過度,產后血瘀血虛,以及跌打損傷等癥。
紅花酒:紅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紅糖適量。紅花洗凈,晾干表面水分,與紅糖同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封好袋口,放入酒壇中,加蓋密封,浸泡7日即可飲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飲服20毫升~30毫升。具有養血養膚,活血通經功能。適用于婦女血虛、血瘀、痛經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