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樹?在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蒟的葉。檳榔果略小于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
目
錄
檳榔樹在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都有栽培。樹干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檳榔子是棕櫚科(Palmae)檳榔樹的種子。而檳榔葉是胡椒科蒟的葉。檳榔果略小于雞蛋,果皮纖維質,內含一粒種子,即檳榔子。胚乳堅硬,具灰褐色斑點。于8——11月果實完全成熟之前即予采收,去皮,煮沸,切成薄片曬干,干后呈深褐色或黑色。檳榔子是劣等兒茶(catechu)的原料,其主要生物堿是檳榔堿,獸醫(yī)用作驅蟲藥。
主要分布在中非和東南亞,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來半島、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我國引種栽培已有1500年的歷史,海南、臺灣兩省栽培較多,廣西、云南、福建等?。▍^(qū))也有栽培。
檳榔是我國四大南藥之一。海南栽種檳榔已有500年的歷史,檳榔已經發(fā)展成為全省第二大熱作產業(yè)。檳榔屬棕櫚科,常綠喬木,外形和椰子樹一樣無枝,婷婷玉立,但比椰樹窈窕秀麗。檳榔的種子叫做檳榔子,它含有檳榔堿和鞣酸等,可供食用。它的藥用價值很高。中醫(yī)用作治療蟲積、食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等證。其果皮叫做“大父皮”,能行氣、利水、消腫。除果實外,樹葉也可食用。在萬寧、陵水、三亞一帶,吃檳榔已成了重要的習俗。檳榔切片后沾上佐料,細咀慢嚼,吐完綠水,又生丹津,吃后臉紅耳赤,正如蘇東坡即興寫的“兩頰紅潮曾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的詩句。逢年過節(jié)以及求婚、定親和辦喜事,檳榔更是不可缺少。
1.1選種
檳榔的種質資源迄今尚不清楚,只能從外觀上加以區(qū)分,如長橢圓形、橢圓形、球形、卵形、倒卵形、心臟形等。檳榔種質的來源主要是海南、泰國和越南,選種一般采用海南本地種。
(1)選單株。以生長健壯的20——30齡樹為宜,可選擇葉片青綠、葉柄短而柔軟、莖干上下粗壯一致、節(jié)間均勻、生勢旺、開花早、結果多而穩(wěn)定、抽生3蓬以上果穗,單株產果300個以上、葉片8片以上且濃綠而稍下垂的植株。
(2)選果穗。選擇第2、3蓬,5——6月間開花的,果大而多的果穗。
(3)選果實。選飽滿無裂痕無病斑,充分成熟為金黃色、大小均勻、1斤鮮果9——11個,果形以橢圓形和長卵形果為佳。采種時,用高枝剪長柄鐮操作。樹下張網接住果穗,以免將果摔傷。
1.2催芽
收果后,將果實攤曬3天,使果皮略干再進行催芽。選擇蔭蔽地,攤河沙1.2m寬、0.1m厚,檳榔果實果蒂向上,按3cm的行距排在沙床上,覆5cm厚的沙,再蓋上稻草等什物保濕,每天澆水一次進行催芽。50天左右,待果蒂有白色小芽點出現(xiàn)即可。
1.3育苗及管理
耕翻育苗地時,每畝施入腐熟的農家肥1車后將催出芽的檳榔果按0.3m的株行距開穴播種。出苗展葉后薄施、勤施水肥,檳榔苗長出3片葉后,每20天酌量施入氮、磷、鉀三元復合肥一次,并及時鋤草、松土。待苗長出5——6片葉后便可定植。
2.園地規(guī)劃建設
園地空氣質量、灌溉水源質量及土壤環(huán)境應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
2.1選地和整地
選擇背風向陽,土壤疏松肥沃的山坡谷地、河溝邊、房前屋后、田頭、地邊種植。若在常風大或臺風必經之處種植,要營造防護林。選好地后,于雨季前砍山巴燒山巴。在坡度超過15°的山地,要挖寬1.5——2m,向內傾15——20°的環(huán)山行。一般行距2.5——3m.株距2——2.5m.植穴80cm見方,60cm深,穴施基肥再回表土,待雨季定植。每公頃約1500——1600株。
2.2定植
檳榔苗生長約1年,高50——60厘米,5——6片葉便可定植。海南以春季2——3月或秋季8——10月。最好選陰天定植,定植前1——2天澆透水。定植時去營養(yǎng)袋,蓋草、淋足定根水,保持蔭蔽和土壤濕潤。
3.田間管理
3.1遮蔭
在定植后的最初幾年,根淺芽嫩,為了保護幼嫩的檳榔于不受烈日暴曬和減少地面水分蒸發(fā),可在檳榔行間種植覆蓋植物。海南產區(qū)在檳榔周圍種飛機草、山毛豆等,也可間種一些經濟作物、草本藥材,既可蔭蔽幼樹,又可壓青施肥,防止土壤沖刷,保持林地濕潤,還可增加收益。
3.2灌溉排水
在雨水較少的季節(jié),應加強灌水。在多雨的季節(jié),要注意排水,避免積水,造成病害蔓延。
3.3除草培土
4.檳榔?;ū9夹g
檳榔結果樹正常情況下一年內可開花、結果3——4次,并在每年的4——9月份抽生新葉,整年的生長要消耗大量的養(yǎng)分,且在開花、結果期易遭受病蟲的危害,容易造成落花落果現(xiàn)象。因此在生產上要注意改善栽培措施、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以提高檳榔的坐果率,確保達到豐產。
4.1科學調整開花結果期
每年冬、春季氣溫較低,氣候比較干燥,此時檳榔開花結果差,應及時摘除2——3月份開的花,避免這個時間段開的花消耗植株的營養(yǎng),以確保4——6月份的花能夠有足夠的營養(yǎng)和生長空間,提高4——6月份開的花坐果率。
4.2加強肥水管理
這個可以和田間管理的肥水管理一起進行。
在每年3——4月(春花苞開放前)施促花肥,這時期檳榔開花需要大量的鉀,結果樹一定要增施鉀肥。每株施農家肥10斤、氮肥2兩、鉀肥2——3兩。
在每年6——9月(秋季青果期),此時期葉片生長旺盛,果實迅速膨大,需要較多氮素,每株施過磷酸鈣、獸肥、牛糞、土雜肥之類約10斤、尿素2兩、鉀肥2兩,以達到壯果。
采果結束后10——12月份,施養(yǎng)樹肥以恢復樹勢,每株施綠肥20——30斤,或有機肥10斤,或復合肥1斤,并且要及時培土,以保護裸露的根系,促進萌發(fā)新根,提高檳榔的吸水、吸肥能力,以保證來年的產量。
在4——5月份,這是檳榔從花后期轉向結果期,要及時補充花朵的營養(yǎng),施用1——2次?;ū9?,及時將營養(yǎng)液小心噴灑到花朵上面。
在上述施肥時期,要注意配合噴施葉面肥,以達到?;?、保果、豐產、增強抗病抗逆的目的。葉面肥建議選擇有機液肥,例如沃貝樂鰲合葉面硅肥;建議在根部同步沖施優(yōu)質的有機沖施肥,如沃貝樂多功能有機硅肥,以活化土壤(尤其是已出現(xiàn)板結癥狀的地塊),促進根系向縱深發(fā)展,為葉片輸送更優(yōu)質的養(yǎng)分,壯旺長勢。
同時,檳榔屬于淺根性植物,避免檳榔園積水,否則容易引起死亡;在檳榔開花期和壯果期,干旱的檳榔園要及時澆水,促進檳榔吸收,以滿足檳榔生殖生長,提高坐果率。
4.3檳榔園保濕除草
檳榔園每年除草2——3次,主要砍去林間的雜樹,保留矮小灌木、飛機草及其他矮草,使林下有一定的蔭蔽,從而可保持林下的相對濕度,使檳榔得到充足陽光,以利于檳榔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