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麥?(拉丁學名:Avena sativa L.)為禾本科植物,《本草綱目》中稱之為雀麥、野麥子.燕麥不易脫皮,所以被稱為皮燕麥,是一種低糖、高營養、高能食品.燕麥性味甘平.能益脾養心、斂汗.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用于體虛自汗、盜汗或肺結核病人.煎湯服,或"舂去皮作面蒸食及作餅食."(《救荒本草》).燕麥耐寒,抗旱,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能自播繁衍.燕麥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利于排便,熱量低,升糖指數低,降脂降糖,也是高檔補品之一,在貧苦地區是不可缺少的干糧.
目
錄
燕麥(拉丁學名:Avena sativa L.)為禾本科植物,《本草綱目》中稱之為雀麥、野麥子.燕麥不易脫皮,所以被稱為皮燕麥,是一種低糖、高營養、高能食品.燕麥性味甘平.能益脾養心、斂汗.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用于體虛自汗、盜汗或肺結核病人.煎湯服,或"舂去皮作面蒸食及作餅食."(《救荒本草》).燕麥耐寒,抗旱,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能自播繁衍.燕麥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利于排便,熱量低,升糖指數低,降脂降糖,也是高檔補品之一,在貧苦地區是不可缺少的干糧.
1997年美國FDA認定燕麥為功能性食物,具有降低膽固醇、平穩血糖的功效.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的"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中燕麥位列第五,是唯一上榜的谷類.
日本學者中尾學士在《莜麥文化圈》一文中指出,內蒙古山岳地帶的原始居民曾廣泛栽植莜麥,"是中國太古時期的農作物""完全可以推測出中國古代人是以某種形式,利用了這些植物".相傳,莜面最早的記載源自于漢武帝時期.漢武帝采納了大將軍衛青的建議,命隨軍駐地墾荒種植燕麥,以供軍需,并從各郡征調大批勞力調往當時的河套地區,使漢軍的實力大增.
莜麥蒸制的面食,傳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發明的.當年李世民起兵,為了讓將士吃飽,遂用內蒙古、山西特產的莜麥蒸制成一種卷形面食,再澆以羊肉食用.這種食品營養豐富,筋力爽口,深受官兵喜愛.后傳入民間,流傳至今.
清代康熙皇帝遠征噶爾丹,在歸化城(如今的呼和浩特舊城)吃過莜面,給予很高的評價.清乾隆年間,莜面作為進貢皇帝的食品被送往京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朱德總司令兩次來內蒙古視察,都主動要求吃莜面.他說,當年在晉西北轉戰,曾多次在老鄉家的熱炕頭上吃過莜面,那又筋又細的莜面,支持過晉察綏陜根據地革命將士的偉大斗爭,總司令一直在懷念它.
燕麥,全球健康谷物佼佼者.美國《時代》周刊評出的十大健康食品,燕麥名列第五.燕麥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是一種高蛋白、高能量、低糖、低熱量的食品,被美國FDA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為具有保健功效的糧食產品,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和亞健康人群的理想保健食品.
據《本草綱目》記載:燕麥甘涼,去煩養心,降糖補陰,強腎增能,養顏美容.
燕麥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以:
1、有效的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2、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3、改善消化功能、促進腸胃蠕動,并改善便秘情形;4、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于糖尿病患控制血糖.
燕麥片在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的含量上,比起白米飯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如果完全替代白米飯也會使得我們攝入過多的膳食纖維,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吸收受到阻礙,并且過多的膳食纖維也會使得我們出現便秘的情況.
對老人和小孩子并不是推薦攝入很多,這兩類人群要是攝入過多膳食纖維,對消化道的負擔很重,反而不利于健康.
另外,大米亦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與多種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是預防腳氣病、消除口腔炎癥的食療之品.中醫亦認為其有健脾養胃、益精強體之功效.
所以,食用燕麥食品要掌握"少量、經常"的原則,每天食用量以40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