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蓮又名欖核蓮、一見喜,為爵床科植物,以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等功效,是適合廣西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草藥品種之一.
目
錄
穿心蓮又名欖核蓮、一見喜,為爵床科植物,以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等功效,是適合廣西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草藥品種之一.
一、幼苗繁育
將苗床土地深翻2——3次,并打碎土塊,然后起旺,每30米2苗床施經過充分發酵腐熟的糞肥200千克,糞與土充分拌勻,然后整平旺面.播種時間在清明節前后,播前先用40——45℃的溫水浸種1——2天,播種時將種子撈起與草木灰拌勻撒播在苗床后,然后撤蓋一層厚約3毫米的細土,隨即用噴霧器淋清水,使土壤濕透.播完后蓋上農膜,農膜上再覆蓋一層稻草.播種量按每30米2苗床播種50——60克為宜(培育出的苗數可供667——1334米2大田定植).當苗床出芽50%——70%時,及時揭除貼地農膜及稻草,出苗后結合澆水,每隔7天淋1次稀糞水.
二、大田整地
選擇土壤pH值為5.6——7.4,地勢平坦、背風向陽、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山地或平地作為移栽大田.要對田地進行深翻,每畝施腐熟的豬牛糞2噸、鈣鏡磷肥20千克作基肥,把平后作寬1.2——1.3米、高15——20厘米的哇,大田四周開30厘米深的排灌溝.
三、移栽定檀
幼苗高10厘米、生長有4——5對真葉時就可移栽到種植地.移植前1天,先把苗圃地灌水澆透,從苗床中選擇健壯的秧苗帶土移栽,定植行株距約為20厘米X20厘米,每畝栽種1.2萬株.幼苗移植1周后可撓1次談糞水.
四、田間管理
經常保持濕潤,但不宜過溫.苗期管理重點是保持旺面濕潤.
移栽后如無雨每天澆1——2次水;緩苗后,仍需保持地面濕潤,每隔3——7天澆1次水.一般要求追肥3次.緩苗后,每畝追施加水稀釋的人糞尿3噸或尿素10千克催苗.以后每隔20——30天追肥1次,每畝追硫酸鍍15——20千克或其他氮肥.植株封壟后,可在灌水時隨水施肥.當苗高30厘米左右摘去頂端;同時結合中耕進行培士及除草.如果要留種,在盛花期不用打頂,同時將不能結果成熟的花序摘除.對幼苗立枯病可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對摟貼、燈蟲我幼蟲和小地老虎可用90%敵百蟲1000倍噴施防治.
五、采收加工
當穿心蓮生長到開花現蕾期時可以收獲,收獲時用鐮刀在莖基2——3節處收割曬干即可.種植穿心蓮一年可收兩次,每年每畝產干品可達500——800千克,經收曬的穿心蓮干品以身干、色綠、葉多、元雜質和霉變為優.
一、防治感冒的功效
穿心蓮可治流行性感冒,及感冒發熱頭痛,對于預防和治療這類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二、解熱消炎的作用
穿心蓮對實驗性發熱均有顯著的解熱作用,對實驗性炎癥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它的這一功效也是治療感冒發熱的一大作用.穿心蓮可以有解毒解熱的作用,對于治療感冒發熱是有好處的,還可以提高免疫力.
三、保肝利膽的作用
穿心蓮內酯對肝損傷有顯著的對抗作用,能使血清ALT、ASTAKP、SB和肝內甘油三酯下降.穿心蓮內酯還有顯著的利膽作用.對于肝膽不好的患者可以適當服用穿心蓮來保健.穿心蓮可以有保護肝臟的作用,對于降低甘油三酯是有好處的,而且還可以有抗炎的功效.
四、治肺結核,百日咳
穿心蓮對輕癥的肺結核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同時穿心蓮有治療百日咳的功效.
五、抗菌的功效
穿心蓮內酯成分甲、乙、丙、丁素在體外均無抗菌活性,而臨床使用有良好的效果.黃酮成分在體外有顯著的抑制痢疾桿菌作用,而臨床療效差.因此,穿心蓮治療感染性疾病有效的機制與抗菌作用關系不大.其機制尚不清楚,可能與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有關.穿心蓮可以抗菌,對于出現的腹瀉啊拉肚子的情況是有改善功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