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物質,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長過程。有機水稻生產圍繞以健全土壤培肥體系為基礎,以推進水稻健身栽培為抓手,以實施農業綜合防治為保障,實現作物穩定高產的總體策略。
高產有機水稻的種植技術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普遍關注,對建立在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的農業生產體系提出了挑戰。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健康問題的廣泛重視,也促使人們將農業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定位在無公害、無污染的農副產品的生產上,并制定出相應的技術、質量標準。有機食品概念下的有機農業便是這一趨勢的必然反映。
有機水稻高產新品種
剛過去的2014年,對于江蘇猿人有機水稻種植公司的負責人袁元榮來說,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年份。這一年,他采用自己發明的專利種植方式,打破了“畝產超過800斤都不是有機稻米”的說法。其采用“有機方法”種植的常規稻米品種嘉禾218,畝產已經達到了畝產434公斤。經檢測,其大米重金屬含量低于國家標準,營養成分含量高于普通大米。
而這其中的竅門就在常見的水上。發現這一秘密還要從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說起。
小時候,袁元榮家里老人就有一個問題總也想不明白。每年的汛水期,眼看著低洼處的水稻都被水淹過去了,按照老人的種糧經驗,被水淹過的水稻基本上減產或者是沒收獲的,可總有那么幾塊稻田,在水退后,稻秧生長健壯無病無蟲,能獲得豐收。
“這就是有機稻谷的生產理念,自然淹水可以達到,為何不試試有機水稻種植呢?”袁元榮說,他的團隊經過數年的試驗,采取禽稻共生、流水淹稻等方式,做了多年多次試驗終于成功。2013年,他申請了專利。2014年,他在長江兩岸的兩片地大面積種植水稻,不使用一把化肥,也不打一次農藥,不僅產量沒有減少,農殘等影響人體健康的重金屬檢測,也低于國家標準。袁元榮欣喜地說,現在還處在試驗階段,今年的總產量是二十萬斤,未來幾年,會擴大種植面積,逐步改進種植技術,使水稻的畝產量能達到常規稻同品種稻的畝產。
1 ? 如何種植有機水稻
選取環境好無污染的地方作為生產基地:選用專門生產單位培育的有機稻種;品種要合理布局。輪換種植,對防治病蟲危害有很大作用;通過選種、浸種消毒和催芽,對種子進行必要的處理;通過配制營養土、苗床處理、秧田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措施。確保有機水稻健康生長。
稻谷收獲時期對米質有影響,適時收獲可獲得較高的整精米率。因此,在保證水稻青稈活熟時。必須做到適時收獲。才能獲得優質的稻谷。
1.1 ? 基地的選擇
在進有機水稻生產規劃時。基地選擇是重中之重,這是有機生產的成功開始。席運官認為理論上能進行常規生產的田塊就可進行有機生產,因為有機農業強調的是轉換,要通過有機生產方法將常規系統轉變為平衡的可持續發展系統,這和綠色食品首先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不同的。但是我國農業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因此選擇有機食品基地時還是要考慮地塊的周邊環境問題。
1.2 ? 品種選擇
有機稻品種的選擇,既要注重品種優質化,又要考慮栽培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情況。曹黎明、沈國輝等人在上海市屏東有機農場通過2年試驗結果表明,產量表現較高的品種有嘉花1號、9915、寒優湘晴、太湖糯等。初步確定了嘉花1號、寒優湘晴等品種作為有機稻米生產的主要品種,銀香18、紫香糯等品種作為搭配種植,這些品種不但產量較高,品質優良,而且具有香、糯、色、不同熟期等特點,有利于提高有機栽培過程中品種的防、避蟲能力。
1.3 ? 土壤培肥管理
作物秸稈、禽畜糞肥、豆科作物、綠肥、菜籽餅等有機生物肥料是有機水稻田塊土壤肥力培肥的主要來源昀。另外目前還有一種光合生物有機肥,該肥料集有機肥、微生物肥于一體,養分全、用途廣、利用率高,是一種新型的綠色環保肥料。趙強等人采用田間試驗方法,研究了光合生物有機肥在生產有機水稻上的應用成果,在生產有機水稻時,按HJ/T80-2001有機食品技術規范操作,667 m2可生產有機水稻538.8 kg,產量比施化肥低,但有機水稻品質好,農戶經濟效益可增加138.59元。
1.4 ? 病蟲草害防治
有機水稻病害防治應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通過培育壯苗以達到抗病的目的。惡苗病的防治從種子著手,曬種殺菌,進行必要的藥劑浸種,使用木醋液200倍稀釋液浸種可有效地防治惡苗病的發生。對紋枯病可選用抗病品種,泡田期間打澇菌核,減輕或避免病害發生。同時加強生長期的田間管理,使其通風透光好,降低濕度。
水稻套養蟹綜合高產技術的引進與開發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興水產養殖方式,研究表明稻田養蟹可以為水稻清除雜草和害蟲。我國的水稻害蟲及其他有害動物多達695種,在華北稻作帶,主要害蟲有二化螟、稻飛虱、稻薊馬、稻葉蟬、稻水蠅、稻搖蚊等。防治不當時,稻田害蟲和雜草可引起水稻15%~25%的產量損失,而大多數害蟲和雜草卻是河蟹的天然餌料。
稻魚蛙共養能夠有效地防治蟲害、草害,大幅度提高稻田綜合效益。據調查,從2002年開始宜賓市沙坪鎮建立了稻魚蛙示范基地,在稻田內放養蛙類和魚類,2003年發展到35hm2。在水稻前中期的4~6月,利用放養的魚類和本地青蛙消滅害蟲;水稻后期,7月份陸續投放美蛙于稻田,這時魚類、美蛙、青蛙共同消滅稻田有害生物。據調查測算,1只250g左右的美蛙,每天平均消滅害蟲100頭以上。示范區調查了12塊放養魚、蛙的稻田與未養魚、蛙的稻田比較,枯心苗減少62.9%~83.3%,白穗率減少58.3%~84.8%,稻飛虱減少38.9%。雜草減少41.7%。
研究結果表明,在有機栽培環境下稻米品質中蛋白質含量有增加趨勢,有關蛋白質含量高低對食味影響的很多研究認為,蛋白質含量越高,食味下降。但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試驗結果表明,有機栽培條件下蛋白質含量提高?不但對米飯食味和粘性沒有影響,反而米飯粘性提高、食味值上升。對直鏈淀粉含量影響分析,有機栽培條件下略有下降趨勢。精米中的鉀與鎂含量高低是衡量米飯口感好壞的標志,從測試結果看出,有機栽培與常規栽培差別不大。
1.5 ? 如何降低生產成本
水稻的有機栽培生產成本比較高,在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栽培管理能夠全面機械化等問題上還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另外水稻的有機栽培,病蟲害防治方面還是比較困難的,雖然目前有一些解決的方法,但是還是有待尋找更加有效的防治之道。
2 ? 有機水稻種植技術
2.1 ? 一、 培育壯秧
1、品種選擇:選用農藝性狀好、抗性強、適宜本地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如“寒優湘晴”、“銀香—18”和“998—2”等。
2、種子處理:播種先曬種1-2天,然后用1%石灰水浸種2—3天,以預防水稻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種傳病害;再催芽播種。
3、適期播種:采用中大苗育秧方式,秧齡掌握在30天左右,葉齡在5—7葉;秧大田比例為1:6。播種期掌握在5月20—25日左右。播種量雜交稻為3公斤/畝;常規稻為6公斤/畝。
4、施足有機肥:苗床地可結合整地及時施好商品有機肥1~2噸/畝和腐熟餅肥50公斤/畝作基肥。播后在秧板上覆蓋商品有機肥2噸/畝,以保濕、保溫、防露籽、防雀害,提高成秧率;水稻秧苗期使用腐熟餅肥50公斤/畝,促分蘗早生。
2.2 ? 二、 合理密植 ?
秧畝長至5~7葉時開始移栽,移栽采用等行株距,株行距為0.11×0.25米,每畝密度2.0~2.2萬穴,其中雜交稻每穴栽插3~4株,每畝基本苗6~7萬;常規稻每穴栽插6~7株,每畝基本苗12萬左右。
2.3 ? 三、 肥料運籌 ?
重施基肥,5月份結合土地耕翻,施用商品有機肥2~3噸/畝;在水稻生長期施用腐熟餅肥100~200公斤/畝,其中雜交稻以蘗分肥為主,常規稻前后期各占50%。
2.4 ? 四、 水漿管理
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蘗初期深水灌溉,水層5厘米左右,嚴防脫水,分蘗后期適度擱田;孕穗期淺水勤灌;抽穗后淺水灌溉、潮潮清通過科學有效的水漿管理,促進水稻早分、早封行,達到以水控草、以水促苗、以苗壓草和以水調肥的目的。
2.5 ? 五、 雜草防治
有機水稻生產中雜草需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1、誘草滅草。在水稻移栽前40~50天灌跑馬水使田間土壤保持濕潤以誘發雜草,并通過數次耕翻來壓底雜草基數。人工拔草。在移栽前夕10~15天,采用人工拔除誘發的 雜草,特別施針對雙穗雀等惡性雜草以及水稻生長期間的高齡雜草,必須進行多次人工拔除。
2、以苗壓草、以水壓草。通過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和科學的水漿管理等措施,以達到抑制雜草生長的目的。
3、養鴨除草。利用稻鴨共生來控制田間雜草的發生,選擇體型適中,活動能力較強的鴨子品種,與水稻栽植同步共育,畝均養殖10~15只。
2.6 ? 六、 病害防治?
水稻病害主要有惡苗病、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等。方法上以農業防治為主,重點通過培育壯秧、合理密植、科學調控肥水、適時擱田控制高峰苗等水稻健身栽培措施來增強植株的抗性,改善田間小氣候,減輕病害的發生;如病害嚴重時,選用經有機認證機構認可的生物農藥防治,如“申嗪霉素”等。
2.7 ? 七、 蟲害防治?
水稻害蟲主要有稻象甲、稻薊馬、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等。
1、農業防治:通過健身栽培,增強植株的抗蟲性。
2、物理防治:安裝頻振式殺蟲燈(30畝左右/只)誘殺田間趨光性害蟲。
3、生物防治:一是加強監測;二是藥劑防治;三是生物防治。
水稻收割后種足種好綠肥,以培肥土壤,減少年有機肥的投入量,降低生產成本。
3 ? 有機稻高效栽培技術
3.1 ? 一、品種選擇
有機稻品種的選擇,既要注重品種優質化,又要考慮栽培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情況,選擇優質適應性強的品種。目前比較好的品種有:CY-6、97-1、豫5、日光、越光等。浸種前必須曬種1--2天,以增強發芽勢。用1%石灰水浸種3天防治種傳病害。浸種用的石灰水必須用生石灰對成,且石灰水水面要高出種面15cm。浸種時不要攪動石灰水水面,防止陽光直射影響防治效果。
3.2 ? 二、肥料運籌
有機稻谷生產是一種完全不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任何有毒有害物質,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的農業生產體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實現良性循環,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作物秸稈、禽畜糞肥、豆科作物、綠肥、菜籽餅等有機生物肥料是有機田塊土壤肥力培肥的主要來源。
1.基肥:每畝用腐熟的菜籽餅100kg或每畝用腐熟的雞糞或鴨糞50kg于栽前施入土壤中。菜籽餅、雞糞或鴨糞的腐熟方法:在使用前7--10天,在無污染的土地上,按1噸菜籽餅、雞糞或鴨糞用3kg酵素菌速腐劑充分拌勻,濕度以手握成團、齊胸落地即散為標準,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密封發酵7--10天后即可使用。注意:在密封腐熟過程中,最高溫度應控制在50℃--60℃之間。因為,溫度過高,會破壞肥效。 ? ? ? ? ? ? ? ? ? ? ? ? ? 2追肥:有機稻在長生過程中,因不施化肥,往往分蘗不足,葉色偏淡。因此,在移栽后7天需追施100kg腐熟的菜籽餅作分蘗肥,擱田前期再追施100kg腐熟的菜籽餅,保住已有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
3.葉面噴肥:在本田生育期中用酵素菌液肥,分5次葉面噴施:即栽后15天,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ml,促進分蘗;擱田中期,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ml,促進分蘗向成穗轉化;促花期即葉齡余數3.5葉時,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ml,促進穎花分化;保花期即葉齡余數1.5葉時,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ml,提高結實率;始穗期,每畝噴施酵素菌液肥150ml,增加粒重。
3.3 ? 三、植保技術
有機稻生長過程中,由于禁用化學農藥和生長調節劑等,因此,對病蟲草害的控制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選用抗蟲抗病品種。
2.采取稻田放鴨或養魚,利用魚鴨捕食控制蟲害;如果蟲害發生不大,可以人工消滅。
3.通過科學水層管理和合理使用有機肥控制病害;合理密植,防止栽插密度過大而引發病蟲害;科學施用有機肥,防止施肥過多,旺長戀青,造成病蟲害發生等。
4.草害可通過提前泡田,誘草萌發,再耕翻滅草、人工除草、杜絕草源;施用的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里面不能含有有生命的草種;科學配置株行距,促進有機稻提早封行,進行壓草;還可鋪有機田塊專用除草膜等措施進行防除。
3.4 ? 四、實施時幾點要求
1.隔離區:有機稻種植區必須有獨立的排灌系統。隔離區至少間隔8--10m。有機稻種植田塊和常規種植田塊之間須建立緩沖帶。有機稻種植田塊四周田頭不允許種植其它農作物。
2.培育帶蘗壯秧:實踐證明,壯秧是有機稻高產有效途徑之一。為此,在育秧階段要施足肥料,秧田落谷量每畝控制在40kg以下。
3.適當提高移栽密度,栽足基本苗。有機稻株具有株矮、葉淡、穗不足、產量低的特點。因此,在有機稻移栽時,必須增穴增苗,基本苗一般要比常規大田增加20%,以利成熟時能夠保持足穗。
4.認真做好田間檔案記載工作:建立苗情點,定期調查,在規定的生育期內準時使用有機肥和噴施酵素菌液肥。有機稻田塊每項作業措施都要有記錄。所有作業機具都要沖洗,整個生產過程要確保無污染。
5.酵素菌液肥噴施時間宜在下午四時以后進行,如果噴后6小時內遇雨,需補噴一次。噴霧器噴孔要細,噴霧要均勻,濃度要適中,如果用彌霧機噴施,濃度宜掌握在30倍左右。
4 ? 有機水稻種植技術要點
1 ?有機稻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1.1 ?產地環境要求,有機稻生產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干線、工業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基地的環境質量應符合以下要求:
①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15648-1995中的二級標準。
②農用灌溉水符合GB5084的規定。
③環境空氣質量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級標準和GB9137的規定。
1.2 ?產地要求,產地周邊5Km以內無污染源,上年度和前茬作物均未施用化學合成物質;稻農技術好,自覺性高;土壤具有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機質含量2.5%以上,pH值6.5~7.5;光照充足,旱澇保收。
1.3 ?灌溉水要求,稻田灌溉水水質符合GB5084的規定,水源為洮兒河水系,察爾森水庫節制供水,水源充足、水質純凈、渠系配套,并且是分水后第一灌溉區,在灌區上游沒有工業區和其他污染源。
2 ?育苗
2.1 ?品種選擇
2.1.1 ?必須選擇經過認證的達標的,同時經過轉換的種子。通過穗選,連續兩年的有機栽培獲得有機稻種。
2.1.2 ?選擇抗逆性強、抗病蟲性強、熟期適中的、適口性好的優質品種。
2.1.3 ?禁止使用轉基因種子。
2.2 ?種子處理
2.2.1 ?盤育秧每畝用芽籽4.0公斤。
2.2.2 ?晴天中午曬種2-3天,可殺菌并提高種子活力。
2.2.3 ?用黃泥選種,即50公斤水加10公斤過篩黃泥攪拌成漿(放新鮮雞蛋漂出即可),放入稻種,去除秕粒,撈出好籽清洗一遍。
2.2.4 ?常規浸種催芽,常溫水浸種5-6天,撈出放在30℃條件下破胸,80%種子露白時,降至25℃催芽,芽出齊后散溫涼芽4-6小時即可播種。
2.2.5 ?溫湯浸種催芽,將種子放入恒定的53℃水中提溫半個小時(可提高種子活力和殺菌),然后進行常規催芽。
2.3 ?置床處理及播種
2.3.1 ?選擇河淤土或山根腐殖土做盤土,去除雜草,破碎過細篩。
2.3.2 ?置床翻深10-15厘米,清除雜草,打碎坷垃,整平壓實,碎土塊摟至四周。
2.3.3 ?盤土配制,選擇豬糞、羊糞和牛糞的混合腐熟農家肥(農家肥腐熟可殺死雜草種子、蟲卵及病菌),農家肥與床土比例是1:5-10,破碎過細篩(6-8毫米);將食用白醋用水稀釋到 pH值3左右的酸化水,用稀釋的酸化水澆拌盤土,使盤土pH值達到4.5-5.5之間。
2.3.4 ?先將置床澆透水,待水滲下后,置床上擺盤,盤盤緊靠,裝滿盤土,澆透清水即可。
2.3.5 ?氣溫穩定通過5-6℃即可播種(4月20日-25日)。盤育苗每盤播芽籽100克,播均播勻,將種子輕壓三面入土后覆土,再將地膜覆上壓牢。
2.4 ?苗床管理
2.4.1 ?出苗前,棚內保持20-28℃溫度。
2.4.2 ?秧苗出齊,頂膜立針時,及時撤掉地膜。
2.4.3 ? 管水,床土發白變干時要及時澆水,澆水時間為早揭膜后和晚扣膜前。隨氣溫增高和通風口加大,增加補水,每次澆透,切忌大水漫灌。結合澆水使用2-3次酸化水(pH值5左右食用白醋稀釋的酸化水),保持盤土的酸性,利于育壯苗抗病。
2.4.4 ?煉苗,出苗撤膜后,白天晴朗高溫時,開始通風煉苗;1.5葉前小通風,即兩端和背風面通風;1.5-2.5葉期,兩側適當通風;2.5葉后加大通風,使棚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日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晝夜通風煉苗,并逐步揭膜,防止失水,青枯死苗。
2.4.5 ?追肥,苗期結合澆水澆農家肥浸出液1-3次。
2.4.6 ?結合苗期管理進行1-3次人工除草。
3 ?整地施肥除草插秧
3.1 ?采用機械旱整地,高低不差10厘米,旱耙前畝施優質農家肥2000-3000公斤(不含雞糞)。
3.2 ?“三泡兩耙”水整地除草,插前12-15天,進行第一次淺水泡田,不排不進滲干曬田提溫促進雜草萌發,5-7天雜草出芽后,進行第二次泡田水耙地除草;然后排水保持田間濕潤狀態,繼續促進雜草萌發,插前1-2天進行第三次泡田和第二次水耙地。
3.3 ?插秧期,終霜期過后,平均氣溫12℃以上,秧令30天左右,秧苗3.5葉即可插秧。
3.4 ?插秧規格,機插行穴距3×10厘米,每穴3-5株,每平方米33穴左右。手插行穴距與機插相同。
3.5 ?插秧方式,機插深度1-2厘米,深淺一致,行直穴勻。用人工補苗,及時扶立倒苗。手插拉線插秧,插深以灌水不漂秧為準。
4 ?本田管理
4.1 ?水層管理,采用“兩淺”、“兩深”、“一間歇”的節水灌溉法。
4.1.1 ?插秧至返青結束,淺灌3-5厘米,插后灌水時間保持花達水半天再灌水。
4.1.2 ?有效分蘗期,淺水促蘗,淺灌3-5厘米。
4.1.3 ?有效分蘗期末,灌10-15厘米深水控蘗。
4.1.4 ?拔節孕穗至抽穗揚花期,深水5-10厘米灌溉。
4.1.5 ?灌漿臘熟期,間歇灌水。臘熟末期撤水。
4.2 ?追肥,追拔節肥、穗粒肥各一次,總量500-1000公斤(不含雞糞)。
4.3 ?病蟲害防治
4.3.1 ?大型害蟲采用殺蟲燈誘殺,小型害蟲采用黃板誘殺。
4.3.2 ?采用稻鴨共育防治病蟲害。
4.3.3 ?采用稻魚、稻蟹共育防治害蟲。
4.3.4 農家肥追施過程中及時補充土壤中的硅的含量(草木灰及爐渣),可有效預防稻瘟病、細菌性褐斑病及胡麻斑等病害。
4.4 ?雜草防除
4.4.1 ?稻殼覆蓋,插秧后秧苗挺直時,每畝覆蓋300-500公斤稻殼,并進行淹水處理。
4.4.2 ?稻草覆蓋,插秧后秧苗挺直時,在行間覆蓋稻草壓草。
4.4.3 ?稻鴨共育除草,插秧返青后,每畝投放0.5公斤的雛鴨12-15只,稻鴨共育50天,水稻抽穗后收回鴨子。
4.4.4 ?鴨的飼養與調教,將孵化10天左右的雛鴨放入稻田,時間在晴天上午9:00-10:00。鴨子初放的一個星期,需精心管理,每天早晚各喂食一次,飼料以玉米拌菜為主,食量掌握每天每只50克左右,之后逐步減少至停喂。
4.4.5 ?結合田間管理進行人工除草,特別要清除稻心稗草。
5 ?收獲、脫粒、加工、包裝及儲藏
5.1 ?收獲前將田間倒伏、感病蟲害的植株淘汰掉,防止霉變蟲食稻谷混入。
5.2 ?在水稻完熟期,90%稻粒變黃時收割,分品種實行單收單曬單脫單加工。
5.3 ?脫粒,脫粒機進行脫粒,脫粒后在清潔的專用場地上自然曬干至含水率14%以下。
5.4 ?加工,按照有機稻米加工操作規程進行統一加工,禁止使用添加劑。
5.5 ?包裝,用符合有機食品標準要求的包裝袋包裝。
5.6 ?運輸,用專用工具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有防雨設施及有機食品專用標識。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有異味的物品混運。
5.7 ?儲藏,在避光、常溫、干燥和有防潮設施的倉庫妥善保管儲藏,倉庫應清潔、干燥、通風,無蟲害和鼠害,有明顯有機食品標識。嚴禁與有毒、有害、有腐蝕性、易發霉、發潮、有異味的物品混放,嚴禁使用化學物質防蟲、防鼠和防變,杜絕二次污染。
5.8 ?有機稻米上市時,在包裝物上還需注明生產者的姓名、采收日期、重要的生產過程、產品優點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