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明朝崇禎年間,張、駱兩姓先后由棗強遷入此地落戶。因建有土地廟,取名土地廟莊。趙氏家族先從牌坊趙(大趙)移居后趙。清朝乾隆年間,后趙村趙氏家族第七世,兄弟4人分居。老大、0留居后趙;老三、老四移居土地廟。后發展成一大家族,因在后趙的南面,故稱前趙。現有趙、王、張、駱4姓。
該村地處垛石鎮北3公里處,有110戶,433人,耕地844畝。該村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1944年,0地下黨員王爾俊以前趙村小學為中心,聯系校長王宜之、趙玉松,教員趙俊嶺、趙玉祥等在這一帶活動。趙俊嶺、趙玉祥去陵縣集訓。1947年6月,吳延芳、王延芳、朱振合、李德英、方繼蘭、王耀清、韓富英、李仲蘭8名婦女加入中國0。1947年8月建立村黨支部,隨即成立村公所、村農會、婦救會等組織。1947年春,該村成立民兵小隊部,有民兵25人,有固定住所,晚上站崗放哨,聯村拉聯防。此后,又有31人應征入伍,45人參加革命工作。趙承憲在部隊犧牲,被追認為烈士。
該村十分注重黨組織建設,現有黨員22名。“兩委”班子團結穩定,凝聚力強,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現村集體固定資產50多萬元,先后榮獲市、縣級文明村、村莊規劃建設先進單位、村鎮建設明星村(省)、市級文明單位、市農村財務管理示范村、小康建設先進村、“五個好”村黨支部、敬老模范單位、“平安濟陽”建設先進基層單位、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單位、小康建設先進村、濟南市民主法制示范村。本村有34人從事其他商業活動。現有櫻桃西紅柿大棚80個,人均純收入4200元。